技術升級、模式創新、降本增效 虛擬主播“上崗”有啥不一樣?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舉辦的2023國際虛擬現實創新大會開幕式上,現實和虛擬主持人的雙向互動成為會場亮點。王海濱攝(人民圖片)

極具特色的數字人虛擬主播頻頻亮相電商直播、新聞播報、展覽講解等場景,帶來新鮮的視聽體驗,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專家認為,得益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數字人虛擬主播走向大眾,被廣泛應用於各類場景之中,為諸多行業帶來業態變革。

數字人性價比很高

“歡迎所有新進直播間的朋友,今天我們給大家推薦的零食價格非常優惠……”深夜時分,某短視頻食品直播間的數字人小嘉已經連續直播了24小時,依舊神采奕奕地介紹面前的商品。小嘉在外表、聲音、神態等方面擬人程度極高,若不是直播間右上方標註著“虛擬主播”,不少觀眾會誤認為自己在和真人主播實時互動。

短視頻直播近年成為電商領域的“標配”,而由人工智能驅動的虛擬主播是直播帶貨領域的新變化。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日前發佈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3年上半年,網絡直播行業延續了良性發展態勢,以數字人虛擬主播為代表的新興產品技術幫助實現行業降本增效。

“不需要真人主播,也不需要場地,只需要一台電腦和一套軟件設備,便可以打造出一個7×24小時無休的數字人直播間,性價比很高。”某品牌視頻直播間的運營者王小卓介紹,此前品牌直播時,需要搭建專門場地和進行直播培訓,主播在線時長也受限。引入虛擬主播後,只需在相關設備中輸入文本,就能自動生成直播內容,還可支持實時彈幕互動,成本遠低於真人直播間。“考慮到品牌格調和目標客戶,我們還在後台針對性地設置了虛擬主播的形象、台詞和語言風格,吸引更多觀眾停駐在直播間,提升品牌直播效益。”王小卓說。

據瞭解,根據數字人物的圖形維度,常見的虛擬主播有兩類:一類是2D數字人,通過採集真人的圖像、聲音,利用唇形驅動、動作驅動等相關算法製作數字人形象,短視頻平台常見的帶貨數字人便是此類。另一類為3D數字人,這類虛擬數字人的製作涉及真人掃瞄、3D建模等技術,從面部輪廓到服飾場景需要自定義打造,往往以動畫人物形象出現,適用於虛擬IP人物的製作。

在視聽節目中精彩亮相

除了直播帶貨之外,數字人虛擬主播還在廣電融媒等領域“上崗開播”。8月底,2023年中國網絡視聽精品創作峰會在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辦,山東廣播電視台虛擬主播岱青、海藍,閃電新聞虛擬主播小妮,浙江衛視、Z視介宋韻文化推廣人穀小雨等10位虛擬主播引發關注。

在技術支持和政策引導下,各類傳媒機構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為行業帶來的新變化,誕生了越來越多的虛擬主播,涉及新聞播報、天氣預報、綜藝科教等節目製作。虛擬主播在視聽節目平台的運用,提升了相關內容的創新性和趣味性,以及製播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北京廣播電視台打造了全國首個廣播級智能交互真人數字人“時間小妮”,如今已更新到第二代模型,虛擬主播的動作和語言流暢度優於此前,在播報新聞、講解知識、交互問答等方面都能得到應用,並支持多語種操作,提供給觀眾全新的內容體驗。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日前印發《關於開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虛擬現實製作技術應用示範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鼓勵具備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在一定區域內開展技術應用示範,形成虛擬現實製作實驗區,推動廣電行業虛擬現實生產、傳播、呈現產業鏈快速成熟。其中,《通知》針對虛擬數字人應用示範,提出為觀眾提供更具沉浸體驗感的虛擬現實服務,並拓展服務場景,形成可持續性的商業模式。

業內人士認為,數字人虛擬主播重構廣電融媒的服務場景,對於傳媒領域創新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面對不同的節目場景,數字人虛擬主播可以快速切換風格,以多樣化角色身份跨界觸及不同領域。數字人技術還能提高內容生產效率,在短時間內自動剪輯成片,縮短製作週期,滿足內容時效性。

行業向精細化發展

越來越多虛擬主播出現在人們視野中,一些問題也隨之而來。一方面,虛擬主播和真人主播一樣,不時爆出低俗色情類或其他違反公序良俗的惡性行為或言論;另一方面,部分技術提供方的製作水平不高,造成虛擬主播粗製濫造、形象同質化等問題。專家認為,有關部門應加強對虛擬直播行業的監管和相應法律規範,明晰平台方、運營方等各方權責,促進該產業健康發展。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文化和旅遊部去年印發的《網絡主播行為規範》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合成的虛擬主播列入了參照執行的範圍,明確了虛擬主播在直播中的行為規範。今年5月,短視頻平台抖音發佈《抖音關於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平台規範暨行業倡議》,提到使用虛擬人進行直播(或創建以虛擬人為人設的賬號),必須對相應的虛擬人形像在平台註冊。使用已註冊的虛擬人形象進行直播時,必須由真人驅動進行實時互動,不允許完全由人工智能驅動進行互動。

在技術層面,多家互聯網企業在上半年發佈數字人相關產品,提升製作效率的同時,為行業提供更多“高智”“高質”的虛擬主播。百度、騰訊雲等企業均推出了數字人虛擬主播相關產品,讓用戶提交少量樣本數據即可進行訓練,24小時內就能製作出與真人近似的虛擬主播。京東推出“言犀虛擬主播”產品,能夠製作專屬形象和動作,並通過AI文本生成和語音生成技術,輸出帶貨文案自動播報。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監管力度加強、技術水平提高,數字人虛擬主播將以低投入、高產出、續航久的內容生產模式,推動相關行業朝著規範化、精細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記者 丁美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