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深觀察丨出口暴漲的鋼鐵傢俱產業帶,是如何煉成的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歐雪 洛陽、深圳報導

在洛陽龐村鎮的鋼鐵叢林中,一場靜悄悄的革命正在上演。

這裏,曾經是傳統外貿的熱土,如今卻因應全球化和數字化的浪潮,孕育出了跨境電商的新綠洲。

進入2024年,我國傢俱及其零件出口持續大幅增長,今年前4個月傢俱出口規模更是創曆史同期新高,同比大增20.4%至1685.5億元。

其中,今年前2個月,我國傢俱及其零件的出口額達到846.9億元人民幣。洛陽龐村鎮作為中國最大的鋼製傢俱生產基地,接到了超過3億元的外貿訂單,貢獻了1.65億元的外貿出口銷售收入。

鋼製傢俱出口大漲的背後,折射出了產業帶髮展的蓬勃活力,這背後離不開跨境電商平台的助力以及產業帶政策的有力支持。

2023年4月,《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提出,鼓勵各地方結合產業和稟賦優勢,創新建設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發展“跨境電商+產業帶”模式。

近日,商務部研究院電商所發佈的《“跨境電商+產業帶”高質量發展報告》表示,跨境電商與產業帶是雙向促進的關係,“跨境電商+產業帶”加快了傳統工貿的品牌化及出口品類的高端化,也助力更多工廠型中小企業進入國際市場。

在這片充滿變革的土地上,我們見證了傳統外貿與跨境電商的碰撞,也見證了一個個鋼鐵機器人如何在智能化浪潮中跳起自動化之舞,更見證了企業如何從OEM的幕後走向自主品牌的台前。

不同賣家講述著不同的故事,出口暴漲的鋼鐵傢俱產業帶是如何煉成的?

倒逼轉型

驅車從洛陽龐村鎮的鄉道經過,3分鍾左右的路程可看到近5家鋼鐵傢俱企業、3家物流公司和2家鋼鐵加工廠。

在這片鋼鐵森林中,企業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我們在這裏形成了鋼製傢俱的產業集聚,但我們要避免同質化的競爭,每個企業都要去尋找自己最擅長的方面。”趙亮建議,企業應避免同質化競爭,尋找自身優勢,同時積極拓展不同區域市場。

在全球化和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傳統外貿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洛陽雙彬辦公傢俱有限公司(簡稱“雙彬”)營銷副總經理姚婷告訴記者,在2020年她加入雙彬時,傳統外貿形勢嚴峻,缺乏自有品牌和產品研發能力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

面對這一困境,雙彬在2021年選擇轉型跨境電商,以亞馬遜作為戰略平台,直接觸達終端消費者和企業及機構買家,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利潤空間。同年,主營保險箱領域的星都集團也入駐亞馬遜,正式開始了跨境電商之路。

根據亞馬遜企業購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隨著國外消費者的需求、要求越來越高,競爭越發明顯,對企業、產品的要求也更高,所以現在品牌商和工廠在亞馬遜中的比重也持續增高,尤其在頭部賣家中,工廠的比重持續增加。

轉型跨境電商為企業帶來了新的增長機遇。姚婷提到,雙彬通過三年的努力,成功將跨境電商作為公司戰略,實現了營業額的數倍增長。星都營銷副總經理毛向南也強調,公司在2018年便開始嚐試升級轉型,通過跨境供應鏈和海外倉儲,有效應對了2021年全球疫情帶來的挑戰。

除此之外,跨境電商為產業帶賣家搭建了直接連接C端買家的橋樑。洛陽科飛亞傢俱有限公司(簡稱“科飛亞”)海外業務總經理邵靖表示,產品不管如何流轉,最終觸達的還是C端客戶。因此,發展跨境電商後,企業能將中間商環節省略,消費者就能拿到性價比更好的產品。

(科飛亞展覽廳中不同種類鋼製傢俱滿足不同消費者/歐雪)(科飛亞展覽廳中不同種類鋼製傢俱滿足不同消費者/歐雪)

但是,轉型跨境電商並非一蹴而就,產業帶賣家需要面對生產方式和心態的轉變。毛向南指出,傳統外貿模式下,企業更多關注產品供應,而忽視了個性化需求。跨境電商模式下,企業需要直接面對終端消費者,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優化產品。

鄭州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趙亮也強調,跨境電商為企業提供了走向全球的橋樑,但企業需要走差異化和品牌化的道路,以提升產品價值。

跳起自動化之舞

在產業帶賣家發展跨境電商的過程中,生產是他們最為擅長的部分。

但是,隨著國際貿易的不確定增多,生產流程亟待升級轉型。其中,國際貿易對柔性供應鏈的要求最為突出,需要賣家能夠迅速調整生產計劃,以應對市場需求的波動。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其參與的50多個城市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建設和產業園區的運營中,大部分企業的供應鏈體系、製作生產線的工藝還不滿足柔性製造、柔性供應鏈的要求。

對傳統的鋼鐵行業來說,這更為常見。記者在走訪洛陽鋼鐵傢俱產業帶時發現,很多企業工廠的運行仍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員工使用粉筆在黑板上計數,人工進行鋼板折彎,廠內的運輸路徑並不清晰,煙塵和噪音的存在也較為明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在海外市場走得更遠更穩,綠色智能製造是每一位賣家都將面臨的難題。

記者瞭解到,科飛亞專注於鋼製辦公傢俱領域,正積極打造“數字化生產線”,以家居化、綠色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為發展方向。

此前,科飛亞在廣交會參展時,經常遇到採購商反饋產品質量有待提升等問題。到2013年,科飛亞董事長胡雲亮前往北京學習頂層設計時深刻意識到,智能工廠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極其重要。

當時,胡雲亮就下定決心:“十年磨一劍,我要做智能工廠。我要從自己開始把品質做好,從而影響整個行業。”此後,胡雲亮多次往返日本、德國,學習智能化工廠的經驗。

回想起工廠改革的心路曆程,科飛亞董事長胡雲亮告訴記者,這並不容易,需要投入大量的金錢和時間。

此外,胡雲亮透露,工廠升級是個緩慢又艱難的過程。在2022年9月份,科飛亞購買了很多新型設備,但是仍有近30%的設備存在生產節奏不統一,就算機械臂的節奏快了,但折彎的速度慢了,生產效率一樣無法提升。

在逐步把老設備、不匹配設備更換完成後,科飛亞工廠的效率和安全性才能真正提高。走進科飛亞的智能化工廠,這裏的員工數量已相對較少,部分環節更實現了無人化管理。反之,大型的橙色機械臂、傳送帶更為常見,這裏大部分的工作都由自動化機械和智能系統來完成。

(科飛亞工廠內的機器人正在工作/歐雪)(科飛亞工廠內的機器人正在工作/歐雪)

目前,科飛亞已擁有九條自動化生產流水線,涵蓋了切割、衝壓、折彎、點焊、噴粉等一系列工藝流程,全部由高精尖機器設備自動完成。

同時,科飛亞標準化工業廠房面積達十萬平方米,引進了包括德國Trumpf激光切割機、德國庫卡Kuka機器人等生產設備,在未來希望能打造一座真正的“熄燈工廠”,即無人工廠。

“優秀的企業走出去,它的背後必然需要一個強大的供應鏈。”鄭州市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趙亮表示,供應鏈的趨勢先是信息化,未來又是智能化,希望出海企業都能抓住目前技術進步的機遇。

從OEM到自主品牌的轉身

對大部分產業帶賣家來說,在傳統外貿中,品牌打造是不需要的,或者說是不敢想的。

“借助跨境電商,雙彬整個企業敢做自主品牌的夢了,敢想像了,這在以前我們根本就不敢想。”姚婷表示。

記者瞭解到,雙彬是河南金屬傢俱產業帶中率先入駐亞馬遜的企業,其產品包括鋼製活動櫃、卡箱櫃、文件櫃、更衣櫃等,目前已成為亞馬遜金屬辦公櫃品類銷量的TOP1。

(雙彬倉庫內等待發往海外的鋼製產品包裹/歐雪)(雙彬倉庫內等待發往海外的鋼製產品包裹/歐雪)

姚婷告訴記者,此前公司對於營銷是沒有感覺的,也覺得大概率不會擁有自己的品牌。“因為我們已經做了十幾年OEM,全都是代工,沒有一個是自有品牌的,要麼是中性包裝,要麼就是打了客戶的logo。”

實際上,大部分OEM企業並不是沒有品牌夢,而是缺少打造品牌的土壤。“就算進行產品創新,我們也不知道設計好後賣給誰。因為之前客戶需要的是他想要的產品,而不是我們想賣給他的產品。”姚婷直言。

發展跨境電商後,品牌打造為企業帶來了更多的想像空間。目前,品牌打造仍是產業帶賣家較為陌生的環節,但自主品牌的增多恰恰代表著產業鏈的成熟和競爭力的提升。

通過打造自主品牌,企業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將設計權、議價權更好地掌控在手裡。

目前,雙彬已建立了一支專業的產品研發設計團隊,實現“產學研”一體化,更與國外知名設計師進行合作,致力於開發出既符合不同國家消費者使用習慣,又兼具本土特色的產品。

在新品研發方面,姚婷表示,除了根據類目變化調整外,今年公司還會根據場景來研發新品。“但是根據場景來研發的話,我們就會相對慎重一些,我們會在場景方面調研非常多的數據。”

此外,姚婷還強調,在開發新品之前,公司對於價格、成本和營銷方式先會有一個預估和安排,所以產品轉化才能達到這麼高的成功率。

當前,雙彬採取雙品牌的策略,其中Yizosh品牌更加側重C端消費者,Letaya品牌更側重B端企業客戶。

姚婷進一步向記者透露,未來公司希望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品牌營銷。在線下,公司將聚焦和媒體交流、線下的展廳、線下的商店等;在線上,公司主要採用品牌廣告,也會在當地尋找KOL去做部分營銷。

“雖然這兩個品牌成立也就兩年,但實際轉化率非常高,這給我們帶來了非常大的信心。”姚婷稱。

強大的品牌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成為連接不同市場的橋樑。“不管是國內電商還是跨境電商,我們一定要堅定差異化、品牌化,最終才會帶來價值化。”趙亮總結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