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重症新冠患者雙白肺血氧飽和度57%,醫護18天救回

晏繼喜團隊。通訊員供圖晏繼喜團隊。通訊員供圖

1月14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市第六醫院盤龍城院區獲悉,一位80歲新冠病毒感染重症患者經過18天治療,現恢復狀態良好,達到出院標準。

去年12月28日,80歲的楊婆婆(化姓)因咳嗽發熱被家人送到武漢市六醫院盤龍城院區內科一病區接受治療。入院後檢查提示,楊婆婆雙肺“白肺”,提示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同時合併高血壓、糖尿病、雙側胸腔積液、心功能不全及貧血、低蛋白血症等。評估病情過重,該院內科副主任晏繼喜立即為該患者製定了個體化治療方案,包括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等。但由於該患者無法耐受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僅同意麵罩吸氧,血氧飽和度一度只能在85%左右徘徊。1月4日下午,楊婆婆在一次進食後,由於長時間脫氧,血氧飽和度突然直線下降到57%左右,出現了呼吸微弱,病情萬分危急。

緊急關頭下,晏繼喜徵詢家屬同意後,果斷為老人插管,並使用有創呼吸機輔助呼吸,給予超級肺保護性通氣治療。此後數日,晏繼喜帶領團隊成員堅持每日為老人進行肺複張及俯臥位通氣等治療。由於楊婆婆較重,身上管路較多,每次俯臥位通氣得五六個醫務人員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每日治療如履薄冰。

在治療方面,晏繼喜團隊主動出擊,為老人預防各種併發症,同時積極保護其心肝腎器官功能、加強營養、保持血流動力學穩定、維持電解質平衡,以及血容量的管理及滲透壓的管理等。晏繼喜白天在病房巡視,晚上完成危重症病人夜查房後才離開,在家也思考患者治療方案如何更優化,更有效,並在微信群裡及時與當班醫護溝通。

經過六晝夜細心守護,楊婆婆病情出現轉機,氧合指數開始逐步上升。1月10日下午,晏主任在給楊婆婆做了自主呼吸試驗後,楊婆婆順利拔管脫機,改為經鼻高流量氧療,生命體徵恢復正常。1月14日,楊婆婆已達到出院標準。

晏繼喜介紹,新冠感染導致肺炎合併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者,死亡率高達50%,像楊婆婆這樣高齡高危患者,死亡風險更是高達70%-80%,能夠經有創呼吸機治療6日成功脫機者,實屬不易。(原標題為《醫護18天救回八旬新冠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