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製國產大型郵輪年底交付,上海外高橋打造郵輪產業集聚區

中國首製大型郵輪目前的工程量已完成80%以上,按照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交付,明年年初開始運營。二號船設計進度也已超過60%。

2月15日,外高橋地區郵輪產業發展規劃、政策發佈暨項目簽約儀式在外高橋郵輪內裝產業基地舉行,《外高橋地區郵輪產業發展規劃》發佈。

簽約現場 主辦方供圖簽約現場 主辦方供圖

按照規劃,到2025年,外高橋初步建成世界級郵輪製造總裝基地、服務全國並輻射亞洲的亞太郵輪物供基地,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郵輪產業集聚區基本框架;到2035年,形成產業體系完善、高端製造領先、消費資源彙聚的世界級郵輪產業集聚區。

“我們不斷為郵輪產業的長期高質量發展打基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移動的海上城市’在外高橋迎風啟航。“上海自貿試驗區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趙峰說道。

首製國產大型郵輪意味著什麼

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中船外高橋郵輪供應鏈(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汪彥國接受採訪時透露,中國首製大型郵輪目前的工程量已完成80%以上,按照計劃將於今年年底前交付,明年年初開始運營。

汪彥國稱,郵輪因其特殊性,在動力、推進、輪機、電氣、通導等傳統的船舶供應鏈之外,衍生出具有郵輪特色的供應鏈體系。為保證首製船的建造安全,提高自主化水平,中船郵輪積極與產業一流企業合作,在核心點位佈局,為供應鏈的上下遊的發展搭建了良好的框架。

以佔據郵輪價值總量30%-50%的內裝系統為例,中船收購了世界一流的郵輪內裝企業——德國RM集團,承接了首艘國產大型郵輪1/3的公區內裝業務,並積極佈局材料、設計和工程服務的本土化。

與此同時,中船還在多個領域提前佈局,加快運營管理系統的自主集成、建立船供網絡、推動影音娛樂由陸向海發展,積極引導國內傳統的船舶配套廠商提高標準、升級產品,向郵輪產業發展。

在歐洲,郵輪的本土化率高達80%,在空間分佈上呈現集群特徵,在意大利、法國、德國形成了多個郵輪產業基地,郵輪供應鏈充分發揮了價值鏈和技術鏈的作用,有效促進了產業基地的人才培養、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外高橋地區有著比肩國際的營商環境和良好的空間優勢,我們認為,積極佈局郵輪供應鏈,加快本土化,是產業發展和地區發展的雙贏路徑。”汪彥國說道。

外高橋打造郵輪產業集聚區

趙峰介紹,外高橋地區推動郵輪產業發展已取得重大進展,正式邁入大型郵輪的“雙輪並造”時代。除了首製國產大型郵輪以外,國產二號郵輪也於去年8月開工,計劃於2025年12月底交付。

為加快搶占郵輪產業賽道,《支持外高橋地區郵輪產業發展若干政策》(“郵輪20條”)也同步推出。

在加快郵輪產業市場主體集聚方面,“郵輪20條”將支持郵輪研發、設計、航運、總部企業落戶;鼓勵建設郵輪孵化機構。

在推動郵輪產業創新發展方面,將給予郵輪高端智能裝備首台套突破項目支持;給予郵輪企業技術轉讓所得免稅等。

在推動郵輪產業鏈價值鏈提升方面,將鼓勵郵輪企業開展技術改造;按經核定的固定資產投資額的一定比例,給予最高不超過2000萬元的獎勵。

在優化郵輪產業營商環境方面,支持郵輪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優化郵輪產業用地供給;給予郵輪產業人才貢獻獎勵;參照本市專門人才和其他特殊人才落戶;支持跨境職業資格互認。其中,用人單位引進的,在滬工作穩定且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的航運專門人才,符合條件的,可申辦上海市常住戶口。

“未來我們將不斷完善產業鏈,推動企業總部、郵輪運營、郵輪製造等相關業態加快集聚,將郵輪內裝產業開放創新中心建設成為世界級郵輪產業創新中心,推動郵輪旅遊免稅購物等消費新業態發展。”上海自貿區保稅區管理局副局長趙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