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博鼇|吳曉求談瑞信“暴雷”:遇到重大危機可考慮創新規則

  來源:中新經緯

  中新經緯3月29日電 (魏薇 馬靜)“坦率地講,美聯儲在一年內如此快速地加息,體現出其面臨的美國高通脹的壓力非常大。不過,我不太主張如此快速地去控製通脹,因為貨幣政策的調整具有時滯性。”29日,在博鼇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期間,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在接受中新經緯採訪時表示,按照當前的情況,加息已經進入尾聲,如果有,美聯儲也是至多還有一次加息。

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 來源:中新經緯 魏薇 攝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 來源:中新經緯 魏薇 攝

  瑞信等事件帶來啟示:銀行危機中永遠把儲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談及近期受市場廣泛關注的歐美銀行股危機,吳曉求表示,矽谷銀行的危機具有非常複雜的原因,最直接的是美聯儲在一年之內大幅度地加息,使其財務上出現虧損,出現了流動性擠兌。但是,從更深角度看,也並不能完全認為美聯儲每一次加息都會給商業銀行帶來重大風險。

  “實際上,貨幣政策是週期性的,它主要針對通貨膨脹、經濟增長等進行週期性操作或逆週期調節,這個是正常的,有加息,未來也有降息,因為經濟處在不同的週期階段。”吳曉求認為,加息是否會對金融機構帶來更加複雜的財務狀況,要看其資產負債結構、對衝風險能力、對衝風險儲備等。按照目前的通脹情況,美聯儲已經進入了加息末端了,至多還有一次加息,貨幣環境會回歸中性。

  此外,吳曉求強調,矽谷銀行和瑞士信貸事件對中國有重要啟示意義。

  一是銀行危機中要永遠把儲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因為銀行出現擠兌性風險就漠視儲戶利益,因為儲戶存錢是獲得一種相對較低的收益率,而不是風險溢價,從邏輯上儲戶不能承擔銀行經營不善或流動性危機帶來的風險。

  第二,救助要採取市場化方式,不要大包大攬,不要用財政或納稅人的錢來補窟窿。最重要的是儲戶利益,銀行、債權人以及其他相關人士利益要放在後面。

  第三,當遇到重大危機可以考慮創新規則。吳曉求提到,瑞信事件實際上就突破了過去的規則,比如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被完全減記。中國可以參考這一點,當遇到重大困難時,不要受製於過去的規則,可以進行創新,但又不破壞基本的信用、契約,在這二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註冊製下上市會更難,但符合標準的企業速度會快”

  在採訪中,吳曉求還談到了對註冊製的看法。他將其稱之為中國資本市場的第三座豐碑,是一場全鏈條、全系統的改革,在未來發揮的作用會越來越明顯。

  吳曉求提及,註冊製改革會使得中國資本市場的結構發生重大變化,成長性得到顯著提升,資產質量得到很大改善。

  “以註冊製為代表的市場化的改革,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法製化改革的前提。”吳曉求提到,市場化主要是法製化,法製化完成後是國際化,從曆史規律來看,中國資本市場應該會成為全球新的金融中心,人民幣計價資產的交易中心。這是未來的宏偉目標,雖然艱難,但起點就是市場化,由此可見註冊製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很重要。

  吳曉求還提到,隨著全面註冊製落地,未來投資的不確定性會提高,因為更多的還是投資於企業未來的成長性,風險會比以往更大一些,但收益也會好很多,會實現風險在更高層次的匹配。因此,市場對專業性的要求會更高,散戶會減少,由機構來進行財富管理是大勢所趨,但前提是財富管理機構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治理能力和道德水準。

  吳曉求還提到,註冊製之後,上市條件變鬆,並不意味著“水貨”更多了。註冊製下上市會更難,但符合標準的企業上市速度會更快。(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