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不穩、人員不足、服務質量不高 養老護理員數量和質量“齊缺”亟待破局

轉自:工人日報

  “有照顧半失能老人的住家護工推薦嗎?”前段時間,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小彭在社交平台發出的一條求助信息,留言區朋友們卻唏噓不已。大家紛紛表示,找一個具備專業知識且長期穩定的護工實在是太難了,如果加上“價錢適中”的要求,更是難上加難。

  小彭的焦慮不是個案。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近來發佈的全國招聘大於求職“最缺工”100個職業排行中,養老護理員時常位列前茅。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如何解決養老護理員隊伍數量和質量“齊缺”的問題,一直是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

  隊伍規模小、流動性強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達2.8億人,占人口總數19.8%;截至2021年底,我國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已超1.9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人。我國對養老護理員的需求多達600多萬,但目前僅有50多萬名從事養老護理的服務人員,遠不能滿足需求。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多來自農村和城市失業下崗人員,不少是“4050”人員,文化素質普遍不高。由於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社會認同低、工資待遇差等原因,養老護理員這一崗位對勞動力缺乏有效吸引力,難以吸引專業人才,遠不能滿足我國養老的剛性需求。

  從現有情況來看,規模小、流動性強、專業技能水平較低是養老護理員隊伍的普遍特點。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加強養老服務保障。

  “只有建設一支穩定的、有專業素質的護理員隊伍,才能為剛需老年人提供有質量的養老服務,才能令老年人及其家屬放心,進而形成滿足養老服務需求、實現養老服務業健康持續發展的良性局面。”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說。

  關鍵是解決收入低的問題

  通過調研,鄭功成發現,養老服務業雖有一定發展,但總體滯後的局面並未改變,在多種製約因素中,護理人員收入低導致隊伍不穩、人員不足、服務質量不高是根本原因。

  鄭功成認為,要扭轉這一滯後局面,關鍵是解決因收入低而導致護理人員不足、護理隊伍不穩、服務質量不高的問題。他呼籲,持續壯大養老服務的物質基礎,設立護理員薪酬專項補貼機制,包括加大財政對養老服務的投入力度、加快建立護理保險制度等。

  持續關注養老服務問題的天津醫科大學副校長於春水建議,提升居家養老護理員的社會地位,製定統一的居家養老護理員專業等級考評、晉陞制度體系和薪酬指導體系,對居家養老護理員進行從業資質分級,提出合理的分級待遇指導意見,為具有資質並長期從事居家養老護理的人員提供充分的社會保障。

  同時,他也提出,要開設門戶網站,建立居家養老護理員供給端與需求端的聯絡渠道,成為聯繫護理員和有需求家庭的橋樑。

  提升職業技能水平

  “養老護理不是簡單的基礎生活照顧,養老護理員需要有一定的慢病護理、康複、安全及急救知識。”北京協和醫院組織處(統戰處)處長孫紅建議,提高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水平,推動養老護理員規範化管理,更好地滿足老年人不斷增長的養老護理需求。

  2019年,《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頒布。但在孫紅看來,這一標準對養老護理員受教育程度、職業素質要求都較低,與其他家政從業人員沒有明顯差異。同時,當前養老護理員培訓存在模式和內容單一、專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提高老年人的照護服務質量,必須加速建設與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相適應的養老服務體系。

  於春水建議依託當地高等醫學院校的優質資源,建立居家養老護理員培訓體系。開展培訓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提高居家養老護理員的應急救助和居家照護技能。(記者 郝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