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陳鵬:促進跟投資者有更良性的互動,與投資者實現雙贏,才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4月13日,晨星(中國)2024年度投資峰會舉行,晨星全球高級戰略顧問陳鵬出席會議併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促進跟投資者有更良性的互動,與投資者實現雙贏,才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石。

陳鵬在會上提到:說到個人投資者,特別說到基金,大家可能經常會聽到一個詞,“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實際上這也不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我們看一下這個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

其實很簡單:投資者行為上的偏差造成了他的收益比底層的投資工具收益低。

第一個最大的問題,造成投資者最大的差距實際上就是高買低賣,特別是高買,這個在中國市場尤其顯著。

第二個是大家沒有分散風險,在財富管理當中從單一到多元組合的關係,這是我們用FOF和普通基金比,即使是FOF多了一層費率,投資者收益會好很多,損失率會小很多。

第三個是儘量少關注短期市場的業績,越查淨值,查得越快、次數越多就會造成投資和長期目標偏差越大。

最後一個是中國基金市場上的費率,整體上偏高一點。中國基金30萬億人民幣,美元計和人民幣計的體量差不多,整體都是1萬隻左右,整體上的費率稍微偏高一點。

除了關注基礎費率以外,基金銷售的模式要逐漸轉型到買方投顧的形式。

在中國市場,基金公司、基金銷售公司和基民要三贏。原來的模式是以產品銷售為中心,有了基金產品,付給銷售佣金、分管理費最後到消費者,實際上我們要顛倒過來,投資者在最上面,投資顧問為投資人服務,最後來配置基金產品。買方投顧也是這樣往前推動。

這個模式的好處有很多,包括降低費率、分散風險,長期持有,最後是機構行為。投顧就等於把散戶的錢集合起來,整體的由投顧進行投資,變成更專業、更長期的投資。

他還表示,如何推進投顧這件事?晨星是這樣做的,有三大方面:

一是監管要認同投資者為中心,沒有利益衝突的模型。不是排除其他的模型,至少有這樣一個模型大家可以做,監管大力支持這件事情,不光會給投資者帶來很好的體驗,也會盤活整個資本市場。

二是有激情的投資顧問。投資顧問是一線的投資顧問,很不容易,,他要很有激情的不斷跟投資者講什麼是正確的投資方式。其實正確的投資方式很多時候是逆人性的,要反著人性來,所以要很有激情的做,有的時候我們會說做投顧要有點信仰、有點宗教傳教的意識,挺有意思。

三是有科技賦能。中國有7億多的基民,一半的人口,其實是普惠的事情,成本要相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