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與寧德時代曾毓群會面,時隔一年雙方又會商談什麼?

馬斯克與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會面的頻率變成了一年一見。

據路透社報導,4月30日,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訪問了馬斯克北京下榻的酒店,這位特斯拉首席執行官一天前抵達北京,進行了一次未經宣佈的訪問。

寧德時代是特斯拉主要的電池供應商,據目擊者稱,曾毓群從電梯里出來,與等候在大廳的兩位特斯拉中國高管握手。

去年5月30日,馬斯克與曾毓群會面。當時據分析,二人商談的內容

可能包括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儲能電芯供應、未來在北美合作建電池廠以及動力電池供應的事宜。這一年,隨著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正式開工,寧德時代將向特斯拉內華達新電池工廠提供電池設備,猜測也一一實錘。

時隔一年,二人見面,又會說些什麼?

在業內人士看來,由於特斯拉動力總成及能源業務高級副總裁德魯・巴格利諾(Drew Baglino)近期突然辭職,馬斯克寄予厚望的4680電池的自產進程或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打擊,此外,根據特斯拉公佈的一季報,其利潤大幅下滑。基於以上情況,馬斯克這次再見到曾毓群,或將尋求4680電池方面的更多幫助,以及更便宜的動力電池供應。

首先,是4680電池。巴格利諾的離職為何對特斯拉的4680電池生產打擊巨大?

據介紹,巴格利諾是特斯拉最早的員工之一,他曾與特斯拉聯合創始人、長期擔任首席技術官的斯特勞貝爾( JB Straubel )密切合作。當時,他成為了公司事實上最資深的工程領導人,負責電池、電機、驅動單元、電力電子和能源產品,可以說是特斯拉業務的核心。

今年年初,德魯·巴格利諾今年介紹,“毫無疑問,2024年於我們而言將是重要的4680電池產能增長年。”

目前,特斯拉有一條4680電池生產線、一條裝配線持續運行,另有兩條裝配線用來提高產能、做改進試驗、調試設備。今年三季度特斯拉還將再建設、安裝四條4680電池生產線。

然而,自2020年特斯拉發佈4680電池以來,四年時間里,電池一直處於產能的爬坡階段,而電池性能也表現得不太盡如人意。產能上,今年3月末,德州超級工廠的4680電池的年產能達到了6.2GWh。與2023年10月相比,這一數字提高了24%。但美國國內一些分析人士對此並不滿意,稱特斯拉花了5個多月的時間才增加了1.2GWh的產能。

而在電池性能上,外媒autoevolution指出, 4680電池實際投用後,性能表現得並不太令人滿意。尤其是2022年至2023年期間在德州超級工廠生產的Model Y中使用的第一代4680電池。購買搭載4680電池的Model Y的消費者抱怨充電時間很長,很可能是由於較大電池的熱力學特性不佳。

於是,特斯拉改進了設計,在賽博卡車上使用了第二代4680電池。充電速度仍然是外界關注的焦點,許多人希望改用800伏的架構來改善充電速度,但目前尚沒有相關的數據統計,這一變動是否有效。

而電池快充技術是近一年以來寧德時代發力和擅長的領域,就在上週的北京國際車展,寧德時代發佈全球首款兼顧1000公里續航和4C超充特性的磷酸鐵鋰電池新品——神行PLUS電池。

據寧德時代介紹,跟去年8月發佈的全球首款磷酸鐵鋰4C超充神行電池相比,神行PLUS電池實現了在續航里程和快充能力上的更進一步。為用戶提供可達1000公里的超長續航體驗,並實現充電10分鍾補能600公里,真正實現“1秒1公里”的超級補能速度。

至於4680電池,此前曾毓群也透露,寧德時代的4680電池多項性能均優於友商的電池性能。

實際上,雙方的電池技術合作已經有所鋪墊。3月,曾毓群在香港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透露,寧德時代和特斯拉將合作開發充電速度更快的動力電池。因此,未來寧德時代和特斯拉是否會在4680電池技術方面開展進一步的合作,也可繼續觀望。

其次,或許也是更重要的是,馬斯克或希望寧德時代能夠進一步提供更便宜的動力電池——這或許也是所有寧德時代的車企客戶們的心聲。

在此次北京車展中,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在展台對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說,“Robin(曾毓群)還是老老實實造電池,把我們成本降一點,這樣我們利潤能高一點。”

寧德時代賣的電池價格高,在業內不是秘密。今年1月,據行業統計數據,在國內動力磷酸鐵鋰電芯降至0.4—0.45元/Wh(含稅)的情況下,而海外三元鋰電池包仍在1元/Wh以上,而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出貨量比重約50%、海外客戶超50%(含特斯拉)。

為了削減成本,馬斯克也在嚐試採用轉而更多的磷酸鐵鋰電池。而另一方面,自去年8月以來,寧德時代一直在國內大力推廣更便宜、性能更優的磷酸鐵鋰4C神行超充電池,據寧德時代方面介紹,自發佈以來,神行電池已經上市4款車型,今年將繼續配合推出50多款新車。

目前,跟寧德時代在神行超充電池上合作的車企包括極氪、阿維塔、奇瑞、哪吒、北汽新能源、嵐圖、廣汽埃安等。

此次馬斯克與曾毓群見面後,未來神行超充電池的客戶會不會多一個特斯拉,或也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