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增利難題:52家保險公司一季度“成績單”,仍有18家未盈利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鄭嘉意 北京報導

臨近四月末,各保險公司密集披露一季度業績與償付能力報告。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29日,共有22家人身險公司與30家財產險公司發佈2024年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同時,A股及H股上市公司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友邦人壽、中國再保險5家公司也已披露一季度業績。

從整體數據看,一季度行業持續回溫。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至一季度末,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累計2154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長5.1%。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為3710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達17834億元。

但就具體公司表現而言,仍有公司深陷盈利難困境。記者統計發現,22家人身險公司中,14家公司一季度實現盈利,8家公司開年即陷虧損泥淖,同時,行業“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大型機構保險業務收入與淨利潤均保持領先身位;而30家財險公司中,亦有10家公司報告期內呈現虧損。

緩慢複蘇的趨勢同樣體現在上市險企的保費公告中——記者統計發現,A股及H股上市險企中,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國華人壽、眾安在線7家公司共攬保費10887.15億元,同比微增0.67%。其中,人身險業務同比微降0.94%;財險業務增速達4.7%。

國君非銀金融團隊指出,2024年一季度,預計上市保險公司個險和銀保渠道供需共振推動上市險企NBV實現較快增長。一是個險隊伍小幅下滑,而客戶旺盛的儲蓄需求疊加人均產能持續提升推動新單;二是銀保方面,“報行合一”下費用率顯著改善推動價值率提升。

負債端回溫

業績升溫是2024年保險業的主旋律。如上所述,一季度末,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累計21544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增速達5.1%,雖低於上年同期的9.24%,但依舊呈現複蘇態勢。

2023年1-7月,人身險行業曾迎來多年罕見的業績高峰。利率下行背景下,為避免高定價利率帶來的利差損風險,2023年7月底,保險業全面停售預定利率高於3.0%的傳統壽險、預定利率高於2.5%的分紅保險,以及最低保證利率高於2.0%的萬能保險。

高峰後,人身險保費回落,此後,基於預定利率下調前的需求提前釋放與“報行合一”落地後造成的短期衝擊,人身險負債端始終承壓;加之2023年年末,監管出台新規嚴控“開門紅”,禁止大幅提前收取保費,人身險公司持續面臨收入壓力。

目前,上述“頹勢”已迎來逆轉。雖監管未披露可比口徑下人身險公司的保費增速,但就上市險企表現而言,拐點已經出現。其中,規模最大的中國人壽,平安壽險、健康及養老業務均已實現正增長,同比增速分別為3.18%及1.17%。

分析人士指出,一是考慮到LPR持續調降和銀行存款利率下行趨勢,壽險產品預定利率或再次下調;二是個險隊伍規模有望企穩,銀保價值貢獻提升。二者疊加,各人身險公司負債端表現有望持續升溫。同時,上述分析人士進一步指出,高質量轉型進程中,保費已不是衡量業績的唯一指標,更應關注價值規模。

中國人壽總精算師侯晉在一季報業績發佈會上指出,公司一季度新業務價值率已有提升。“這主要得益於三個原因——結構優化、降本增效,以及主動壓降利率成本。”

具體而言,侯晉表示,一是業務機構優化,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的占比在期交中比重是達到33.67%;二是積極踐行銀保渠道“報行合一”,在相關領域主動展開降本增效;三是積極優化定價利率與產品結構。

財險方面,行業增速較為穩定,同時,車險依舊是“主力軍”。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披露,至一季度末,財險業共攬保費3710元,其中,車險保費達2142億元,占比總保費收入比重達57.74%。

同時,記者注意到,財險業車險業務水平與公司規模高度相關,經曆車險“綜改”後,部分中小型保險公司退出車險市場,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公司集中。

統計數據顯示,30家財險公司中,共有21家公司經營車險業務,其中,行業簽單保費規模排名前18名的財險公司均涉及車險業務。當前,上述21家公司車均保費分化,從900-9000元不等,9家公司車均保費在2000元以上、12家公司在2000元以下。

增利仍是行業課題

如前文所述,雖行業整體呈現複蘇態勢,但仍有公司深陷盈利難困境。

記者統計發現,22家人身險公司中,14家公司一季度實現盈利,8家公司開年即陷虧損泥淖;而30家財險公司中,亦有10家公司報告期內呈現虧損。就償付能力表現而言,仍有6家人身險公司及17家財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呈現下滑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52家公司中,有51家公司風險綜合評級在B類以上。而行業中,仍有多家風險綜合評級為C類、D類的公司,與正處在風險處置中的公司。對比運轉良好、償付能力充足的同業,此類公司或面臨更為嚴重的盈利困境。

事實上,如何增利是整個保險業都需要直面的課題,即便是保持盈利的頭部險企,也必須直視當下“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以中國人壽為例。一季報披露,負債端,中國人壽共實現保費收入3376.38億元,同比增速達3.2%,為A股5家上市險企中增速最高企業;但同時,其歸母淨利潤為206.44億元,對比去年同期下滑9.3%。

從一季報數據看,中國人壽報告期內“增收不增利”的原因與2023年類似——一是投資端承壓,二是保險賠付支出增加。

一是利率中樞持續下行、A股市場低位震盪的背景下,中國人壽一季度總投資收益雖增長7.2%,但其淨投資收益為426.81億元,同口徑同比減少0.1%,對應簡單年化淨投資收益率2.82%,(非同口徑)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

華西證券分析師羅惠洲指出,中國人壽投資收益率同比小幅下滑,主要受2023年同期權益市場高基數及長期債券利率持續下行所影響。隨著監管推出的一攬子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持續落地,權益市場有望迎來趨勢性複蘇,但仍需關注權益市場持續下行與利率持續下行風險。

行業亦面臨相似壓力。記者統計發現,一季度,22家人身險公司投資收益率普遍低於1.0%,其中,1家公司投資收益為負、6家公司在0-0.5%之間、10家公司在0.5-1.0%之間、5家公司高於1.0%;22家公司綜合投資收益率普遍低於3%,其中,1家公司綜合投資收益率為負、4家公司在0-1.0%之間、7家公司在1.0-2.0%之間、5家公司在2.0-3.0%之間、5家公司高於3.0%。

對此,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暉表示,公開市場權益組合收益有波動性,中國人壽在高股息股票方面已有一定規模,未來,仍將持續關注高股息股票策略;同時,將構建分散均衡的高股息股票組合,堅持分散化的配置,同時強化主動管理。“不光要股息收益,也要一定增值收益,從而在降低收益波動、資產保值增值、償付能力提升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二是賠付支出增加,中國人壽一季度保險服務費用支出達410.21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311.6億元增長31.65%。侯晉透露,公司保險服務業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季度,支原體流感及新冠對於呼吸道感染影響較大,尤其是對於兒童受被保險人群體。上述原因之下,公司相應的賠付有所上升。

這一趨勢同樣體現在行業中。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可比口徑之下,一季度保險業原保險賠付支出增長47.8%,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的增幅僅為9.25%。其中,人身險賠付支出增長高達79.4%,財險公司賠付支出增長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