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藍穀四年累虧225.9億 再次擁抱華為能否起死回生?

4月26日,北汽藍穀(600733.SH)披露了2023年度財報。2023年,北汽藍穀實現營業收入143.19億元,同比增長50.5%;淨利潤虧損近54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其中,2023年公司新能源汽車營收達103.33億元,同比增長71.27%,毛利率為-9.7%。

2023年,北汽藍穀新能源車銷量為92172輛,同比增長84%。具體而言,根據極狐官方微信公眾號公佈的數據顯示,極狐汽車與BEIJING品牌新能源車2023年累計銷量分別為30016輛和62156輛,同比分別增長138%和66%。

銷量增長,依舊難掩淨利潤持續虧損的困境。

從北汽藍穀披露的財報顯示,近四年來(2020年至2023年),北汽藍穀淨利潤累計虧損達225.9億元。

虧損還在繼續。4月26日發佈的2024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北汽藍穀今年一季度淨虧損達10.16億元。

然而,2024年開年以來,“黑馬”小米的強勢入局讓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車企開“卷”價格戰強化著整個行業的造車焦慮,行業加速出清將是未來國內市場新能源行業的大趨勢,留給北汽藍穀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補貼退坡後每況愈下

北汽藍穀曾在2013年至2019年連續七年蟬聯中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桂冠。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北汽新能源之所以能夠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早期階段在行業內處於市場領先,主要得益於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

然而,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從政策推動階段進入市場化階段,北汽新能源被“打回原形”,系列問題逐漸暴露,逐漸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掉隊。

此外,北汽集團還希望通過新能源汽車賽道推動其自主品牌板塊向上,極狐品牌應時而生。

不過,“雷聲大、雨點小”,極狐品牌雖然有著麥格納和華為的加持,但無論是品牌聲量還是銷量都難見起色。

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逐漸完善,新能源行業競爭加劇,在國內新能源市場爆發期間,北汽藍穀卻沒能延續亮眼的銷量成績。

雖然自2020年開始,北汽藍穀銷量正經曆從“斷崖式”下滑到逐漸回升的過程,其2020年至2023年新能源車銷量分別為25914輛、26127輛、50179輛及92172輛。

但是,從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的增長情況來看,北汽藍穀目前的生存環境仍然較為艱難。

失意的極狐

值得一提的是,在內外壓力的倒逼下,北汽藍穀很早就察覺到未來新能源車智能化的大趨勢,開始抓住轉型的東風。

2017年,極狐成為最早參與華為HI合作模式的品牌之一。2017年9月,極狐汽車與華為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智能化轉型等方面開始深度合作。

隨後在2021年上海車展期間,極狐品牌牽手華為推出了阿爾法S HI版本的車型,並於2022年7月開始交付,但市場表現與預期不符,極狐方面暫未收穫與華為合作帶來的紅利。

在內部實力的提升上,北汽藍穀持續深耕技術方向發力產品,定位場景化造車,試圖打出具有技術內核的差異化底牌。

2023年以來,在已有的阿爾法S、阿爾法S全新HI版以及阿爾法T三款車型的基礎上,極狐還推出了定位親子賽道的極狐考拉和全新純電SUV車型阿爾法T5,逐漸豐富的產品陣容擴大了極狐的目標市場,但卻也沒能幫助北汽藍穀扭轉虧損的勢頭。

2024年4月11日,北汽極狐發佈了其達爾文2.0技術品牌,並在4月22日開啟了搭載最新技術的產品——極狐阿爾法S5的預售。

在2023年財報中,北汽藍穀方面透露,公司未來將立足技術,加強品牌建設以放大品牌聲量、塑造高端品牌形象。

再次牽手華為,會起死回生嗎?

顯然,從某種程度上來看,極狐和華為在HI模式上的合作嚐試算不上成功。

作為最早和華為展開合作的車企,北汽新能源“起了個大早,但還沒能趕上集”。

但對於眼下的北汽新能源而言,想要活下去,似乎也只能通過“抱緊大腿”這條路。

在與華為在HI模式合作失意之後,北汽新能源加入華為鴻蒙智行的朋友圈,雙方聯合打造了鴻蒙第三個“界”——智界。

智界品牌的第一款車型智界S9已經在2024北京車展亮相。

不過,雖然北汽在北京車展現場擁有面積更大的展區,但智界S9仍然是在華為鴻蒙智行的展台展出。

事實上,華為在進入汽車圈之後一直表現出較為強勢的姿態。

華為不僅在合作中掌握著更大的話語權,也具備著更大的利益分配權。

極狐和華為在HI模式的失利,從某種程度上也體現出雙方此前在合作過程中或許存在問題。

而享界作為華為問界、智界之後的第三個品牌,為了和前兩個品牌有區隔,面向的是價格更高的市場區間。

但是,“北汽”和“華為”的品牌力,想要支撐起堪比BBA的高昂價格,難度仍然不小。

持續虧損多年之後,北汽新能源扭虧,也比想像中難度更大。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