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內地召開業績發佈會,國泰集團行政總裁林紹波:持續加碼投資大灣區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 林曦 高江虹 實習生 李伊靜 香港、深圳報導

“我們在2023年終於恢復理想的成績,是我們自2019年以來,首個獲利的年度。”3月13日中午,國泰集團於香港發佈2023年全年業績報告:全年營收944.85億港元,同比增長85.1%,淨利潤達到約98億港元,大幅扭虧。而2022年同期虧損為66.23億港元。

消息一出,國泰航空13日午後開盤,股價迅速拉升上漲5%。在下午的媒體溝通會上,該集團的5位高層滿面春風,會前會後對於媒體的各種拍照需求都一一應允。

“由於疫情的影響,國泰集團2020年-2022年期間,累計虧損約340億港元。2023年的業績,主要因防疫放寬後,需求強勁反彈所帶動。當然也包括來自內地旅客的出行需求。”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國泰集團行政總裁林紹波頻頻表示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和內地市場的重視,國泰擁有“植根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十四五”規劃綱要確立了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在國家整體發展中的重要角色,國泰視大灣區為延伸市場,並會積極在區內加大投資。

重視還體現在行動上。在香港的發佈會後,林紹波還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透露,“明天(3月14日)我們在深圳也會舉辦一場全年業績的溝通會,會分享更多內地市場的情況。”

3月14日,深圳,林紹波和國泰顧客及商務總裁劉凱詩如約而至,全程用普通話溝通。這是國泰成立70多年以來,首次在大灣區的內地城市舉行業績發佈會。

(林紹波出席深圳溝通會/林曦拍攝)(林紹波出席深圳溝通會/林曦拍攝)

“大灣區內地市場是另外一個本土市場”

2023年,是林紹波擔任行政總裁的第一年。這一年,他經常來到內地參加相關活動、接受媒體採訪,出鏡率比之前國泰集團任何一屆行政總裁都高,既擔任了公司發言人的角色,也扛起了“救火隊長”的擔當。去年的“毛毯事件”讓國泰航空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

“這個事件我們很迅速處理了,也從事件當中做了很多反思,並做了很多改善。比如說機上普通話的廣播現在是非常一致地在做,並決定在內地招聘乘務員,現在有超過100位內地乘務員上崗,到今年底會增到400-500人,明年會繼續增加。”林紹波坦言,對內地旅客的需求做了很多精心的研究,也做了很多調整,經過差不多一年左右,顧客也給了相應的肯定,內地航班的顧客滿意度是整體航班當中最高的航線,“那個事件之後,我本人也經常到內地去瞭解顧客,也跟媒體們溝通,多瞭解這個市場,在品牌形象方面也是有幫助的。”

他同時表示,國泰去年首次在內地招聘機艙服務員及見習機師,計劃到2025年聘用約1500名內地乘務員,預計至2025年內地將成為除香港外第二大空乘來源地。

從國泰航空全球客運業務來看,以中國內地為主的北亞區域2023年出行需求增長顯著。財報數據顯示,北亞區域客運運載量同比增長534.7%,運載率增長23.6個百分點達78.4%,增長幅度均領先全球其他區域。

強勁的旅遊需求帶來了高收益,國泰航空客運收益為559.51億港元,同比2022年增加308.8%,共運輸旅客1800萬人次,平均每日載客4.93萬人次,同比2022年增加541.4%,運載率為85.7%,同比增長12.1個百分點。

劉凱詩透露,“內地客人香港轉機,對國泰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客群。此前因為很多的直航航班取消了,所以轉機的乘客需求不斷增加。”

目前,國泰集團在內地覆蓋有17個航點。3月12日,國泰旗下低成本航司香港快運在北京大興機場剛開通了新的航線。據統計,現在每四個乘坐香港快運的旅客,就有一位來自大灣區內地城市。

很顯然,大灣區市場是國泰佈局中的重中之重。在財報中,無論是客運服務還是貨運服務,國泰集團都把香港及大灣區標註為首要市場。

“大灣區的內地市場非常重要,在香港以外我們另外的一個本土市場。我們在大灣區這幾年的發展正在起飛,未來在大灣區肯定會繼續投入,會繼續在大灣區去創新投入新的產品。”林紹波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提問時表示,國泰在大灣區進行了很多創新,比如在蛇口碼頭開設貴賓廳,並在海陸空的多式聯運,通過從廣州的航班到香港,通過不同的碼頭的船到香港,通過汽車鐵路到香港等等,“這些多式聯運的服務會不斷加強。國泰去年開始在內地尤其是在大灣區招聘空中服務員,今年和明年還會擴大招聘,可以更迎合內地乘客的需要,也把整個服務團隊打造成一個更加多元化的團隊。”

(業績發佈會香港現場/林曦拍攝)(業績發佈會香港現場/林曦拍攝)

隱憂重重

雖然國泰交出了一份光鮮亮麗的業績報告,但是仔細琢磨,就會發現,其中還隱藏著不少挑戰。

過去幾年,由於航空供應鏈很多環節各項成本的增加以及人手短缺、航班緊俏等問題,機票價格飆升。但是隨著全球航空市場逐漸恢復常態,高票價現象或將告一段落。與熱辣發燙的盈利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泰航空2023年的整體客運收益率同比下降了17.7%。

對此,林紹波認為,隨著客運航班數量恢復正常,供求失衡現象將會減退,票價也會正常化,這對國泰也是一個挑戰。但劉凱詩表示,供應鏈都是一環緊扣一環,現在整個供應鏈還是很緊張,暫時來說成本的壓力還是會有。

目前,中美直航航班恢復提速,自2024年3月31日起,中美航班每週有望增至100班。中國民航局數據顯示,國際客運航班已從2023年初的每週不到500班恢復至目前的4600餘班。中歐客運恢復至疫情前六成以上,預計2024年年底每週達6000班左右,將恢復至疫情前約80%。

國際航班的恢復,也讓內地航司集體回血。2023年三大國有航司預計減虧近千億元,其中,中國國航在2023年減虧最多,預計減虧超過370億元。而春秋航空預計2023年歸母淨利潤為21億元到24億元,海航控股2023年歸母淨利潤預計為3億元至4.5億元,吉祥航空2023年預盈6.8億元到8.8億元。

有分析認為,隨著內地航司的國際航班逐漸加密,勢必會分流不少有國際出行需求的內地旅客,對於國泰航空也是一大隱憂。不過,劉凱詩認為,國泰會繼續發揮作為一個中轉航司的角色,並且內地與東南亞國家近期的一些免簽政策,出現了很多新的需求,“很多東南亞的旅客在香港轉機到內地,然後內地客人在香港轉機到東南亞。”

目前,國泰客運航班已恢復至疫情前的70%,該公司預計今年二季度恢復到疫情前的80%,2025年一季度內恢復到100%。但記者注意到,2025年的這一時間點比原計劃推遲了三個月。

人手不足是計劃延遲的主要原因。“在重建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是人手不足。”林紹波坦承,去年國泰集團增長了3000人,今年要增加5000人,今年底國泰集團的員工人數要達到2.9萬人。其中,目前公司已有2900位機師,為了實現疫情前100%的客運航班數量,整個集團需要約3400名飛行員,未來一年還需招聘500位機師。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瞭解到,這兩年是國泰70多年曆史當中員工數增長最快的兩年。但是為何要突然激增如此多人員?不擔心人員流失和管理問題嗎?

近日,在香港舉辦的“世界貨運研討會”上,香港特別行政區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將於2024年年底前全面投入服務,將提升香港機場承載力,於2035年可達到每年可處理1.2億名旅客及超過1000萬噸貨物。

“這對香港是一個很重要的機遇。明年開始是一個新的階段,也是長遠擴充的階段。”所以林紹波對於今年新增5000名員工十分有信心,“我們在各方面的員工流失率其實已經正常化了,所以我們只需要繼續去招聘以及培訓就可以了。” 他說,當明年客運航班數量達到疫情前100%的時候,國泰航空會看一些長途航線以及新航點,尤其是積極研究“一帶一路”沿線的新航點。

截至3月15日港股收盤,國泰航空報收8.75港元/股,下跌1.35%,總市值為563.32億港元。

(作者:林曦 編輯:駱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