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金融合作,共築數據橋樑:2024大灣區金融數據跨境流動主題研討會圓滿落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曹媛 深圳報導

產業和金融的創新與國際化,離不開數據的跨境流動。在粵港澳大灣區,自2023年初粵港恢復全面通關後,內地、香港雙向奔赴,跨境理財需求旺盛,企業業務往來頻繁、跨境貿易、投融資日漸活躍。

與此同時,個人及企業徵信等跨境數據流動問題也格外凸顯,金融監管單位、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等多方正協同探索。去年12月《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實施指引》發佈;近日,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等上線,未來將在跨境民生、跨境金融、跨境醫療等更多領域不斷拓展服務場景。

為探索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合規基礎上的新機遇,2024年5月24日,由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攜旗下21世紀經濟報導、廣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聯合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舉辦的“大灣區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研討會在深圳國際金融科技城成功舉行。

本次會議彙聚了來自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徵信機構以及金融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了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的新機遇、新挑戰以及解決方案。

會議伊始,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副總編輯,21世紀報系黨委書記、總編輯鄧紅輝強調了金融數據跨境流動對於推動大灣區金融創新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他還介紹道,對於媒體而言,數據要素同樣重要,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積極踐行“大融合”思路,按“媒體+智庫+數據”的全新模式,進行“基於媒體、超越媒體”的全新探索。其中,為推動數據資產的價值挖掘和創新應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在“企業數據資產入表”方面率先探索,成為了廣東省第一批“企業數據資產入表”的試點單位。

在主題發言環節,香港特區政府投資推廣署金融服務及科技環球總裁梁瀚璟分享了香港在推動跨境數據流動方面的優勢和未來展望。他提出,“香港能幫助大灣區有能力的金融科技機構在香港落戶,比如(促成)他們跟國際銀行開展商業性合作,在香港進行試點。試點成功後,因為很多金融機構的亞太區總部在香港,下一步就可以輻射到其他亞太區市場。之後,亞太區也可以介紹給其他區域,例如中東現在對中國的態度是非常開放、非常友好的,如果有成功在國際標準中做起來的案例,那中東的‘聰明錢’是很願意投資的。”

此外,招商銀行、平安銀行、廣發銀行和微眾銀行等金融機構代表分別就跨境數據流動的實踐、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他們一致認為,隨著大灣區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推進,跨境數據流動的需求日益增長,金融機構需要不斷創新服務模式,以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會上,深港跨境數據驗證平台成為了焦點。該平台多位運營方、參與方機構也出席了本次會議,包括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微眾銀行、深圳徵信服務有限公司。

據介紹,該平台旨在打造深港兩地新型數字化跨境服務基礎設施,運用區塊鏈不可篡改且可追溯的技術優勢以實現用戶自主攜帶資料的可信驗證。目前多個金融、民生機構正籌劃在該平台推出服務。與會嘉賓認為,該平台在目前試點過程中首先關注“數據南下”的問題,更多的是對數據的驗證,未來隨著技術成熟和監管完善,平台未來將在推動跨境數據流動等方面發揮作用。

在金融數據跨境流動中,徵信機構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深圳徵信、百行徵信、前海徵信的相關負責人分享了他們在跨境數據合作方面的探索和成果,如深圳徵信在跨境數據業務方面的進展,包括與香港徵信機構的合作案例;前海徵信在服務小微企業和推動徵信數據跨境方面的工作。

在圓桌對話環節,與會嘉賓就如何打破數據孤島、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進行了深入討論。他們認為,通過“沙盒”試點計劃等方式,可以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促進數據的自由流動和金融創新。

隨著會議的圓滿結束,與會者認為,未來,大灣區將繼續作為金融創新的前沿陣地,為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市場的繁榮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