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4個月廣東進口大宗商品同比增加10.9%,智慧監管提升通關水平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譚海燕 廣州報導

據海關總署廣東分署統計,今年前4個月,廣東口岸進口大宗商品10845.9萬噸,比去年同期(下同)增加10.9%。其中,進口能源產品(包括原油、煤炭、天然氣)7325.5萬噸,增加18.4%;進口鐵礦砂2317.9萬噸,增加2.9%。

據悉,廣東省內海關聚焦鐵礦砂及其精礦、煤炭、原油和LNG(液化天然氣)等大宗能源資源性商品進口,多措並舉推進智慧檢驗監管,打造進口“快車道”,提升粵港澳大灣區能源資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助推外貿企業降本提效。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瞭解到,鐵礦砂及其精礦在全國進出口監管貨運量排名第一,也是廣東重要的進口大宗商品。今年前個4月,廣東口岸進口鐵礦砂及其精礦2317.9萬噸,貨值210.9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2.9%和11.0%,同創曆史同期新高。

5月17日,載有184579噸澳州鐵礦的“福門托2”輪在寶鋼主原料碼頭開始卸貨作業。湛江海關在該碼頭上線試運行“智慧商檢——大宗資源性商品監管(鐵礦石)”智慧海關業務場景,對在卸鐵礦石實時在線開展查驗監管作業,實現全過程自動化運行、鐵礦石無感檢測通關。

“近期我司進口鐵礦量大,海關運用智慧監管新模式實施在線查驗作業,讓貨物能同步開展港口裝卸,大幅壓縮通關時間,幫助我們節省了大量物流成本。”寶鋼湛江鋼鐵有限公司物流部經理丘登雲說。

據湛江海關所屬東海島海關查驗科副科長林淼介紹,海關部門充分考慮企業的生產效率需求,推進智慧海關建設,船舶靠岸即可卸貨,遠程在線即可完成鐵礦石查驗監管作業,實現全過程無感監管通關。

據悉,自去年11月試運行以來,湛江海關運用該模式已完成73批、800萬噸進口鐵礦石的查驗監管作業,每批鐵礦石平均通關時長較以往節省15個小時以上。據企業測算,已節省物流成本近700萬元。

在其他大宗商品進口量方面,今年前4個月,廣東口岸進口原油2735.5萬噸,貨值1153.1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14.7%和18.9%;進口煤炭3877.9萬噸,貨值247.8億元人民幣,分別同比增長22.3%和1.8%。

海關部門表示,接下來將按照廣東關於能源資源安全保障和積極擴大優質產品進口的戰略部署,持續推進智慧海關建設,優化檢驗監管措施,以更大力度支持能源資源擴大進口,以“智關強國”實際行動服務廣東外貿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