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生不息·寶島季》製片人:從魏如萱到馬嘉祺,每個都是驚喜

繼去年的音樂綜藝《聲生不息·港樂季》(以下簡稱《港樂季》)取得成功之後,芒果TV和湖南衛視今年繼續推出了「續集」《聲生不息·寶島季》(以下簡稱《寶島季》),目前正在熱播中。

節目邀請張信哲、那英、魏如萱、華晨宇等兩岸歌手擔任常駐嘉賓,每一期都有不同的歌手擔任「飛行嘉賓」,為觀眾演繹不同年代的台灣地區歌曲;設置了長沙主會場和台灣分會場,兩岸進行歌曲共唱和實時連線,還安排了街訪環節,展現兩岸青年對音樂、生活和文藝創作的看法。節目播出後在社交平台引發熱議,勾起了很多觀眾的回憶與感動。

和《港樂季》相比,《寶島季》有哪些創新的表達,又遇到怎樣的挑戰?節目里全新設置的環節背後有著怎樣的考量?新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港樂季》和《寶島季》的製片人、總導演洪嘯。

《聲生不息·寶島季》那英隊參演嘉賓。

台灣、長沙兩地同頻錄製,凸顯文化交流

去年《港樂季》收官之後,洪嘯團隊就投入到《寶島季》的籌備之中。在他看來,台灣音樂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在整個華人圈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都毋庸置疑,對現在的年青人也有著深刻的影響,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寶藏歌曲庫。而在其他的音樂綜藝節目里,台灣音樂也頻繁出現,至少佔據了大陸音綜選曲的一半以上,大部分經典歌曲都被演唱過多次。《寶島季》要如何突破、差異化,是節目組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在梳理‘台灣音樂編年史’的同時,如何讓這一編年史符合觀眾心中的最大公約數;編年史其實更適合以紀錄片的形式來記錄,那如何與綜藝節目進行一個有效的結合,在不影響整體歷史感的同時保留《寶島季》的趣味性、綜藝感……這些也是在節目製作伊始我們考慮的問題。」

節目中展現的台北後花園陽明山。

《寶島季》播出後,觀眾注意到它每期都設置了主會場和分會場。「串講人」柳翰雅、「金曲分享人」王偉忠作為台灣分會場嘉賓,與長沙主會場主持人何炅一同開啟寶島的音樂之旅。談到分會場的設置,洪嘯表示,《寶島季》不僅希望能夠對台灣音樂的發展脈絡、文化淵源進行梳理,也希望能夠為兩岸民眾的文化交流提供一個新的視窗,讓大家在感受音樂的魅力的同時也感受寶島的無限風光。因此節目採取了兩地會場的錄製模式,在台灣設置分會場。首期的分會場選在日月潭,那是兩岸觀眾都非常熟知的一個台灣景點,像台灣的一張名片。「大家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台灣有這樣一個美如詩畫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樣一個重要的‘通識符號’迅速共情。」

分會場的設置及後續的落地執行給節目組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尤其當主會場和分會場嘉賓合唱一首歌的時候。例如第一期節目里,賀特夫在日月潭彈著鋼琴演唱《橄欖樹》,間奏響起時,一滴墨色滴入畫卷把畫面一分為二,那英從中間走出來與他合唱。此時,日月潭的景色和長沙現場舞台上的大屏幕重合。「在其他的綜藝節目中,這樣兩地同頻的即時連線是比較少的,我們也是首次嘗試,主要是為了凸顯出‘交流’的這個想法。」洪嘯透露,主會場是與分會場同時錄製實時連線,對兩地現場執行的即時性要求比較高,在錄製前期要反復測試設備,與台灣的工作人員同步溝通,以保證在正式錄製時主會場與分會場連線時暢通無阻。

賈培德配音加何炅主持,構成兩岸更豐富「對話」

音樂競演之外,《寶島季》有不少能讓人聯想起台灣綜藝和文化的環節或「標識」。例如《寶島季》的金曲分享人王偉忠,就是大陸觀眾熟悉的台灣電視節目製作人,負責過《康熙來了》、《超級星光大道》等知名綜藝節目。洪嘯表示,王偉忠作為台灣綜藝節目的資深製作人,也帶出了很多優秀的音樂人。雖然他本身不是音樂人,卻提供了瞭解台灣文化的一個很好的視角。「《寶島季》希望給觀眾展現的是,我們做寶島音樂編年史不僅僅只談音樂,還去探索除此之外那些把我們緊緊牽連在一起的東西,比如說像文化,像節目中有提到過我們共同追過的偶像劇、共同聽過的演唱會、有著相同記憶的美食小吃……這些都是兩岸觀眾擁有的共同記憶。通過每個人生活中能感受到的東西,來拉近兩岸觀眾之間的距離和溝通,也是我們這一季想要做到的方向。而王偉忠老師就是這些東西很好的見證人。」

《寶島季》金曲分享人王偉忠。

《寶島季》里負責旁白的台灣腔男聲,是來自台灣的配音演員賈培德。之所以邀請賈培德來擔任旁白,是考慮到他的配音旁白是台灣綜藝節目里標誌性的部分,也是台灣觀眾和大陸觀眾共同記憶的一部分。節目組希望用他那極具綜藝感的聲音喚醒大家的記憶,調動觀眾的興奮度,同時也增強節目的趣味性。洪嘯說:「賈培德老師的配音,加上何炅老師的主持,構成了‘雙聲道’——舞台的聲音是大家耳熟能詳、親切備至的標準普通話;旁白是我們熟悉台灣綜藝里的台灣腔配音,這也構成了兩岸間更加豐富的‘對話’,它是有意思的,更是有意義的。」

節目里有一個「聲生不息·請回答」的環節,街訪兩岸的年青人,調查他們喜歡的兩岸歌曲、劇集、綜藝、美食等方面,並據此做出排行榜。這一環節讓不少觀眾想起了台灣綜藝里的「康熙調查局」。王偉忠在節目里感慨說:「沒想到會把《康熙調查局》這個形式翻出來,做成這樣一個兩岸交流的環節,真的要多溝通,把心裡話說出來,才能更瞭解對方,也能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多多調查,聽聽大家的聲音。」洪嘯坦言,「聲生不息·請回答」的確參考了「康熙調查局」這一形式,節目組把調查的話題從娛樂八卦變成了兩岸觀眾對文化生活的討論,比如「兩岸90後觀眾最喜歡的歌曲」、「千禧年至今兩岸最受歡迎的電視劇集、綜藝節目」、「兩岸印象最深刻的華語歌手演唱會 」、「那些兩岸觀眾印象深刻的‘土味情話’」、「兩岸青年想推薦給對方的特色美食」、「我的人生BGM歌單」等,希望通過這樣的有趣串聯激活兩岸觀眾的情感聯結和文化認同感。

張傑張雨生隔空對唱,運用最新摳像技術

《寶島季》的每一期競演都會選擇兩個年代的台灣金曲進行對決,比如第二期節目就是80年代和00年代的台灣金曲的對決。洪嘯透露,《寶島季》是按照年代來策劃主題,以對話的形式編寫「台灣音樂編年史」,節目組會從每個年代里重要的歌手、音樂人以及有時代記憶的歌曲中,選擇那些耳熟能詳但沒有被過多翻唱的金曲。具體到每期競演,節目組會根據「主題限定」分別給每隊不同的歌單或者給同一個歌單讓兩隊共同選擇,歌單數目不定量。像第二期的金曲對決,80年代的歌曲其實代表了父母輩對寶島音樂的記憶,而00年代的歌曲代表了年輕一代對寶島音樂的印象。「80年代 VS 00年代實際上也是一次父母和孩子的音樂對話。之後大家還能夠聽到90年代以及2010年代至今的經典金曲。」

楊宗緯、張韶涵和夏日入侵企畫合作80年代金曲《惱人的秋風》。

第二期節目里,作為常駐嘉賓的張傑演唱了張雨生於80年代發表的一首歌曲,也是他歌唱生涯的代表作之一《天天想你》。唱到結尾部分,張雨生的原聲加入,與張傑超時空對唱,《天天想你》MV畫面也與舞台上的張傑疊加,令不少觀眾感到驚豔,#張傑張雨生隔空對唱天天想你# 也因此登上熱搜。洪嘯透露,《天天想你》的舞台運用了最新在線包實時摳像技術,在歌手張傑身上覆蓋了一層張雨生MV的素材內容,使歌曲氛圍更具回憶感,舞台呈現更有統一性。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為考慮到張傑在十幾年前出道的時候就唱過《天天想你》,節目組希望在舞台上以「超時空同唱」的形式讓觀眾感受到這首歌對於張傑個人的意義,以及張雨生對於那個時代的意義。「對於張傑來說,這首歌不僅是16年前他在音樂圈大展拳腳的開始,也飽含了他對偶像張雨生的緬懷和崇敬;張雨生對80年代的台灣音樂來說,是時代的標籤,他的歌聲代表著那個年代的流行,他的作品直到現在也一直影響著我們這一代人。」

【新鮮問答】

魏如萱台上台下反差感非常強

新京報:節目錄製到現在,最令節目組驚喜的嘉賓有哪些?可以舉例說明嗎?

洪嘯:每一個嘉賓對於《寶島季》來說都是驚喜的。像是魏如萱,台上和台下給人的反差感非常強,而且能在不同曲風的歌曲上都表達出個人特色,是特點很鮮明的一個歌手;還有馬嘉祺,雖然他是節目中年齡最小的,但是對於80年代歌曲情緒的把控是很不錯的,我們希望能夠通過這種年輕的表達,讓台灣音樂煥發出新的一些面貌出來,獲得年輕一代的喜歡和認可。

魏如萱演唱《你啊你啊》。

新京報:如果每個常駐嘉賓都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你會分別怎麼形容他們呢?

洪嘯:張信哲可以說是溫潤如玉。他的歌聲還是能夠把我們的情緒帶回到90年代的「阿哲情歌」裡面去;那姐是率真。對於音樂那姐還是一如既往的認真,像《蘭亭序》(與馬嘉祺合作)時,她很認真地專門去和京劇大青衣學習了戲腔;楊宗緯是氛圍活躍能手。與他之前的舞台不同,這次他給大家帶來的歌曲都是比較具有活力的,也是他的一次突破嘗試;張韶涵是小太陽,在節目里她一直給大家的感覺就是很溫暖的,會幫助年輕歌手;魏如萱是驚喜,不管是歌曲演繹,還是性格,她身上所有的特點都給了節目組非常大的驚喜感;張傑像是歌曲質量保證書,他每一場歌曲的演繹都非常穩;華晨宇是音樂鬼才,大家可以從《舞孃》《高山青》等等歌曲的改編看出,在音樂創作上花花一直是能夠給人帶來驚喜的;馬嘉祺是意想不到的發亮少年,能在他身上看到新生代對於音樂夢想的熱愛與追求。

新京報:很好奇後期的飛行嘉賓會不會有一些在大陸擁有很多歌迷的台灣歌手或者樂團,比如蘇打綠、告五人等?

洪嘯:請大家關注節目,節目中揭秘。

新京報記者 楊蓮潔

編輯 佟娜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