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你!》:愛得熾烈,痛得真切

註:本文有劇透

韓延執導的新片《我愛你!》是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開幕電影,一定程度上彰顯了這部電影的實力。電影的看點不僅在於它集齊了倪大紅、惠英紅、梁家輝、葉童四位實力派演員,也在於它題材上的新穎之處。

《我愛你!》海報《我愛你!》海報

當前市面上聚焦老年人的電影很少,從愛情角度去關注老年人生活的作品更是罕見。《我愛你!》填補了這一空缺。電影經由常為戒(倪大紅 飾)和拾廢品的孤寡老太李慧如(惠英紅 飾)的相知相戀,以及廢品回收站的謝定山(梁家輝 飾)和趙歡欣(葉童 飾)四十多年的相濡以沫,探討了老年人的愛情議題和生存處境。

愛得熾烈:老人愛的需求和能力

在常為戒和李慧如這一條線上,多少有點青春言情片的路數,美好,純粹,熾烈。

常為戒是退休老頭,喪偶十年,耿直,新潮,也略帶一些玩世不恭,但絕對是孫子孫女眼中的好爺爺好外公,為孩子們鞍前馬後。

李慧如是撿廢品的老太,年輕時有過刻骨銘心的愛情,愛人去世後她獨自漂在城市里,如今為了報恩與一名老去的粵劇名伶生活在一起,照顧她的生活、當她的保姆。李慧如個性耿直,但多年在底層摸爬滾打,也讓她有些戒備和緊繃。

常為戒(倪大紅飾)常為戒(倪大紅飾)
李慧如(惠英紅 飾)李慧如(惠英紅 飾)

兩個人因為在公園的一場爭執不打不相識,還曾經相互打電話舉報過對方,看彼此都很不順眼。但碰巧,常為戒的外孫要跟粵劇名伶學戲,一來二去兩個人就熟識了。經由一系列情節的鋪墊,他們慢慢親近,相互瞭解,並產生內心的悸動。

愛情的悸動,不分年齡,人們因悸動而產生的反應,也不分年齡。倪大紅、惠英紅精湛的演技很好地表現出戀愛中男女的樣子:熾烈的目光,羞赧的表情,嘴角掩藏不住的笑意,內心中滿溢出來的開心。雖然電影拍的是老年人的愛情,但一點暮氣和疲態都沒有,反而朝氣蓬勃、真摯純粹。

熱戀中的男與女熱戀中的男與女

不過,老年人的愛情也有不一樣的地方,他們會“怕”。年紀大了,死亡的恐懼始終存在,一個人的時候他們可以赤條條輕飄飄地走,當他們有了所愛之人,他們對人世間有了更深刻的羈絆,當其中一個人撒手人寰時,另外一個人豈不是要承受巨大的痛楚?

因為愛,所以怕。常為戒和李慧如都有過退縮,不是因為他們不愛,而是他們真愛對方,害怕有朝一日會因為失去對方而痛苦。這倒令人聯想到《紅樓夢》中林黛玉“喜散不喜聚”的人生觀,“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冷清?既清冷則傷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開時令人愛慕,謝時則增惆悵,所以倒是不開的好”。

可愛情的花明明已經那麼熾烈地開了。明明相愛卻不在一起,這種“生離”的痛苦也如同是“死別”,一樣要日日夜夜承受相思的煎熬。

常為戒終究還是穿越心中的千山萬水勇敢地奔赴,對李慧如說出那一句“我愛你”。這不是一句輕飄飄的表白,而是沉甸甸的份量,是明知死亡在逐漸靠近,明知死亡有可能在某一天將兩人分開,明知有可能要承擔死別的痛苦,仍要憐取眼前人,熾烈地愛,毫無保留地愛。

跨越障礙,熾烈相擁跨越障礙,熾烈相擁

如此真誠熱烈、義無反顧的奔赴,在氾濫成災的愛情敘事里都顯得稀缺珍貴。在這一條線上,《我愛你!》有力論證了愛情不是年輕人的專屬,老年人有愛的需求,更有愛的能力。電影也由此呼籲每個觀眾,無論你年輕還是年邁,都要把握當下,用力生活,勇敢去愛。

痛得真切:“老無所養”的怒與怨

在此前的《滾蛋吧!腫瘤君》和《送你一朵小紅花》中,韓延導演的電影都是經由“愛與死亡”展開,《我愛你!》也不例外。常為戒和李慧如這一條線負責“愛”;電影中還有另一條線——謝丁山和趙欣欣的愛情,“愛”是這條線的主題,但“死亡”也是這一條線的核心元素。這條線的基調沉痛慘烈,賺走了觀眾的大部分眼淚。

謝定山和趙欣欣開了一個小小的廢品回收站,夫妻倆相濡以沫四十多年。趙欣欣罹患阿茲海默症,山哥既要經營廢品鋪,還要照顧老婆的飲食起居,生活有些艱苦,但山哥沒有怨言,與妻子白頭偕老就是他的幸福時光。

“山哥”謝定山(梁家輝 飾)和趙歡欣(葉童 飾)“山哥”謝定山(梁家輝 飾)和趙歡欣(葉童 飾)

偏偏麻繩專挑細處斷,噩運只找苦命人。趙欣欣罹患腸癌,已到了晚期,經常痛不欲生,在極少數清醒的時候,她希望山哥能夠讓她走。最終山哥做出了決定……

《我愛你!》中的死亡表達,不僅僅是延續韓延此前作品已有的內容,諸如我們要學會接納死亡云云。電影關注老年人群體,也由此觸及老年人的生存處境,繼而電影承載了更沉重的社會議題——揭示老年人生存困境,強烈批判了“養兒不防老”。

事實上,山哥與妻子並不是只有彼此,他們有三個孩子,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已成家立業,兩個兒子也算是事業有成。不過,山哥夫妻倆與孩子們的感情淡薄,女兒兒時落下病根有一隻耳朵聾了,女婿有賭癮甚至還家暴,山哥對女兒有愧疚也尤其心疼女兒,給女兒更多接濟,兩個兒子認為老人偏心……總之,三個兒女與老人都不怎麼來往,也缺乏關心。

山哥舉辦的家宴上,三代同堂看似熱鬧,實則冷清山哥舉辦的家宴上,三代同堂看似熱鬧,實則冷清

電影中有一個全家團聚的場合。山哥以夫妻四十五週年結婚紀念日為由,將子女們召集在一起。飯桌上,兒子們忙著接聽工作電話,兒媳們則圍繞著下一代打轉,子女們的態度冷漠而敷衍,山哥精心為孫子孫女們準備的禮物誰也沒帶走,子女對老年癡呆的母親也只有嫌棄……

山哥夫妻跟子孫們道別山哥夫妻跟子孫們道別

坦白講,這個橋段有很強的功能性,編劇在設置編排時,也有些過於追求戲劇性了,子女們的臉譜化比較嚴重。但我們也可以理解創作者的意圖,就是要把那群薄情寡義的子女的嘴臉暴露出來。電影中臉譜化的子女形象,代表的是一類人,是銀幕外所有的不孝子孫。

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市場經濟的衝擊、個人主義的崛起以及父輩權威的旁落,傳統孝文化遭到很強烈的衝擊。我們鼓勵的當然不是古代那種“愚孝”,但是為人子女,至少應該盡到憲法中所規定的贍養老人的義務吧——給予老人必要的經濟支持和情感支持。遺憾的是,哪怕只是這樣,很多子女都沒有做到。

這或與這一代中年人、年輕人所面臨的巨大生存壓力有關,子女有時是以一種“理性經濟人”的思維去考量老去父母的“價值”。當子女所能提供的資源有限,又面臨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局面時,子女們更傾向於將資源投入到下一代身上。就像《我愛你!》的飯桌上,兒女們對山哥冷漠,但對下一代是愛得掏心掏肺。在經濟賬面前,子女早就將山哥夫妻視為包袱和累贅,能漠視就漠視,甩掉了也不痛惜。

面對不孝子孫,中國父母也只能過分“懂事”了,用電影的話說,父母一再犧牲自己去“討好”子女,包括山哥夫妻最後那個慘烈的決定。或許有人會將這個橋段理解為,死亡有時也是一種“選擇”和“需求”云云;但這樣的解讀,實際上已忽略了電影中深沉的社會批判,忽略了創作者強烈的“怨”和“怒”。山哥夫妻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們已經徹底被子女拋棄,他們在人世間沒有更深的眷戀了,“懂事”的他們別無選擇。

老年人的自殺問題一直是很嚴峻卻又諱莫如深的社會問題。社會學者調查發現,自殺的老人中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罹患重病,他們自殺是因為“利他”——不想給子女添麻煩,或者就是子女壓根就不管,老人只好自我了斷,以免添麻煩、惹人嫌。

電影經由常為戒甩出的鞭子,將這股深沉的憤怒發泄出來了,“麒麟鞭,保安良,懲惡揚善遠名揚。頭三鞭,打的是恩將仇報白眼狼,利字當頭喪天良,後三鞭,打的是沒心沒肝不孝子,長大成人忘爹娘……”沉鬱悲壯,擲地有聲,能否把大銀幕外的不孝子孫抽醒?能否讓更多人意識到補齊制度短板的重要性,讓老年人的權益得到更全面的保障?

常為戒揮舞的麒麟鞭是重要的意象,是老人慾望的象徵,也是“怒”與“怨”的宣泄常為戒揮舞的麒麟鞭是重要的意象,是老人慾望的象徵,也是“怒”與“怨”的宣泄

《我愛你!》溫柔與殘酷為一體兩面,愛得熾烈,也痛得真切。在韓延的創作脈絡里,《我愛你!》是一次重要的進步,在確保敘事的流暢動情外,電影從倫理議題跨度到社會議題。

當然,電影本身也確有進步空間。比如常為戒那條線浪漫是浪漫,但細究的話,也有“老年偶像劇”之嫌,將很多老人問題給淡化了。比如李慧如早年就離開家鄉,老了回農村,農村還有一個宅基地等著她去養老?農村女性被剝奪宅基地是很普遍的不公問題。常為戒與李慧如搭夥過日子,現實中也有很多類似案例,還專門形成了一個“走婚同居養老”現象。不同於電影中的唯美浪漫,現實中的“走婚同居養老”各種一地雞毛,比如老人之間的財產糾紛、子女的反對、找個“保姆”的功利性訴求導致情感的淡漠,等等。這些情形都沒有在主人公身上出現,只有公園里他人的糾紛的短暫一幕影射了這些困境存在。

《我愛你!》中,愛得熾烈佔據更大篇幅,但它的夢幻色彩也更重一些;篇幅較少的痛,則是真真切切的。主創者或是為了保險起見——在“我愛你!”的濃情蜜意中,在洶湧的煽情淚水下,它安全地寄寓著足夠尖銳的批判和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