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老人續修族譜 四川資中蔡氏家族20字家訓再傳承|天府好家規

封面新聞記者 賈嬌

72歲的蔡義元,77歲的蔡果仁,80歲的蔡鑒鑄,這三位年齡加起來超過200歲的老人的緣分,要從6年前合力續修族譜說起。

7月21日,封面新聞記者在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檔案館見到了三位老人,新修好的《蔡氏族譜》共有9本,其中詳細記載了家族來源、族人成就等內容,還專門用一頁鄭重說明資中蔡氏族人的家訓。

《蔡氏族譜》記載,元末明初,經過二十多年戰亂後,明成祖朱元璋為了平衡全國各地人口,鞏固統治,開展了一次明初大移民,在十五年時間內將百萬以上的人口遷移到全國各地。蔡氏入川始祖蔡洪由是來到資中,此後數百年,蔡氏族人不忘祖訓,以耕讀傳家。

近日,由四川省紀委、四川省委宣傳部主辦的第二屆“天府好家規”徵集活動正式啟動,面向全省公開徵集好家規及背後的故事。在資中縣紀委監委相關同誌帶領下,封面新聞記者拜訪蔡氏後人,瞭解蔡氏家族的故事。

蔡果仁(左一)、蔡義元(左二)、蔡鑒鑄(右一)

修譜

族人不謀而合 數百個日夜只為這一件事

6年前,決定重新為家族整理家史、編纂族譜時,蔡義元已過耳順之年。

“父親還在世的時候,他就說他要回祖籍地孟塘鎮獅子村去看下,清理下老譜。結果發現老譜大多被水淹蟲蛀,保存得非常少,最終只找到一本保存完整的族譜。”蔡義元是蔡氏家族到資中後的第14代人,他覺得自己也應該為家族出一份力,便下定決心續修族譜。

這一想法與蔡果仁、蔡鑒鑄一拍即合,也得到了不少蔡氏族人的響應。2019年元月,修譜小組正式成立,蔡義元多了一重身份——蔡氏修譜小組的組長,帶領組員踏上了漫漫修譜路。

“有一群不計個人報酬,無私奉獻,有能力、有水平,熱愛宗親,致力於宗族修譜工作的誌士仁人共同參與,整個過程都還很順利。”回憶起修譜的過程,蔡義元語氣雲淡風輕。

“修譜工作義元是主力,不要小瞧他的工作強度。”坐在一旁的蔡鑒鑄忍不住插嘴說,在修譜之前,要去族人中尋得老譜多方比對,再將收集的資料全部彙總錄入電腦,老譜上全是文言文,生僻字很多,還沒有句號逗號,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整理。

蔡義元微微一笑,抿了抿唇:“用了兩台電腦,花了半年時間,好在這件事做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續修族譜時,蔡氏修譜小組不僅遵循古訓,還與時俱進,打破了“女性不能入族譜”的老舊傳統,倡導男女平等。最後,他們將整理後的族譜打印成冊,現已為宗親發行100多套。

蔡氏族譜

創新

順應時代變化 將族譜“搬”上互聯網

“修譜小組不僅打印了紙質族譜,現在還創建了網絡族譜,宗親們的凝聚力更強了。”循聲望去,坐在對面的蔡果仁穿著白色襯衣,雖頭髮花白,卻依然精神矍鑠。

說著他拿起手邊的智能手機,打開一款手機軟件,手指翻飛。封面新聞記者看到,這個網絡族譜已錄有成員1萬4千多人,用戶只要輸入自己或親屬的姓名,其家族源流和代際關係,一目瞭然。

收錄在網絡族譜中的資中蔡氏先祖,有兒時不入市井,日依村塾聽講讀的維藩公;有潔身自好,甘當里長頭人也不當“不無好處,但恐壞心眼”之官的瑀公;有知恥而後勇,從少不喜書,受婦翁禮意甚疏之恥,奮而攻讀位列增生,繼而學陶猗之術富甲一方的澤侶公;有道光時期經修資中文廟的澤棠公……

蔡果仁是蔡氏家族到資中後的第15代人,對互聯網的關注和學習,讓他成為一個很潮的老頭。

一次偶然的機會,蔡果仁知道了一個網絡族譜軟件,於是他也把自己家族的族譜搬到了網上去,並在不損及原譜意涵的前提下進行再創作,如給文言文添加標點斷句,給生僻字詞加上註釋,將簡化字替代繁體字等等,形成電子家譜。同時,他還負責對族人進行指導、普及、完善網絡版族譜工作。

“今後誰家添丁進口、繼入撫出、殞歿等人口變化情況,哪怕你在天涯海角,只需給管理員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微信,報告人口變動的個人信息,就可及時續譜。”蔡果仁樂嗬嗬地說道,紙質家譜和網絡家譜各有特色,互補優劣。

蔡氏家訓

傳承

20字家訓樹家風 後人受益匪淺

一本族譜,一種傳承。

這部《蔡氏族譜》,如今已成為連接資中蔡氏宗親重要的紐帶。翻開族譜,內頁上用醒目字體標註著20字蔡氏家訓:忠孝須誠,婚嫁益儉,仁義處事,修德勿怠,勤學不懈。

今年80歲的蔡鑒鑄,和蔡義元同輩,是這三人中年齡最長的,他告訴記者,這簡單的20個字,既傳承了家族前輩的品質,也飽含了對後輩們的期待和期許。

“‘忠孝須誠’,忠就是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孝就是孝順父母,友愛族人,且都要誠心誠意。”看著家訓,蔡鑒鑄挨個解釋,“‘婚嫁益儉’的意思就是結婚不管男女,都要勤儉節約。‘仁義處事’則告訴我們,不管是大事小事家事國事,都要講規矩,真善美才正確。”

“‘修德勿怠’和‘勤學不懈’,相對來講更直白,修養德行不能夠懈怠拖延,更要勤學,克服懶惰思想。”蔡鑒鑄說。

怎麼讓後輩將家訓爛熟於心、付諸於行?蔡鑒鑄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家訓雖寫在了紙上,更多的是記在心裡。”

蔡鑒鑄有三個子女,為了不讓家訓成為一紙空文,他送了他們每人一套族譜,並教育他們族譜就是“自家的小說”,要一字一句去看,瞭解家族的來源、家族過去的名人。

令蔡鑒鑄感到欣慰的是,孩子們都認真看了,並用族譜中的故事去教育他們的子女,就這樣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採訪結束時,蔡果仁張羅著問大夥要不要合個影,他說,修譜只是告一段落,家譜在,群亦在,大家還是會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