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第二三部將有8場大戰,魔家四將、聞仲、三霄娘娘戲份重

魔家四將版海報。魔家四將版海報。

正在熱映的《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後文簡稱《封神第一部》)在影片結尾的一處彩蛋中,可見班師回朝、氣度沉穩的商朝太師聞仲和高大威武的魔家四將、英姿颯爽的鄧嬋玉等《封神演義》中的重要角色精彩亮相,預示著殷商與西岐之間史詩般的戰爭即將拉開帷幕,拉高了觀眾對後續兩部影片的期待值。導演烏爾善在首映禮上說,如果第一部票房好的話,第二部將會在明年暑期上映。「《封神三部曲》現在已經都拍完了,後兩部的素材剪輯都已經完成了,只剩視覺效果還沒做完,後兩部的視效內容會比較多,也更耗費資金。」

對於兩部《封神》續篇中將會出現哪些重要角色?已經反出朝歌的姬發會是第一男主角嗎?原著中誅仙陣等精彩場面是否會再現?封印前的九尾白狐、楊戩和哪吒等角色是否有前傳以及導演未來作品動向等觀眾十分關心的問題,烏爾善在接受新京報專訪和其他媒體採訪時,就此一一作答。

原著100回要均勻分配

《封神演義》的原著小說共100回,60萬字左右,人物龐雜,故事線索繁複。在中國文學史上,成書於明代的《封神演義》在文學性上,無法與中國「四大名著」比肩,它有很多重覆和自相矛盾的地方,並且故事里不少設定跟「四大名著」很像,比如鄧嬋玉和土行孫的人物關係,跟《水滸傳》中「一丈青」扈三娘和「矮腳虎」王英的關係設定如出一轍,而黃飛虎歸周過五關,跟《三國演義》里關雲長過五關的經歷也極其相似。至於二郎神楊戩、哪吒和魔家四將等人物更是在《西遊記》中也有出現。

不過,作為神話小說,《封神演義》在中國通俗文學中普及度很高,「哪吒鬧海」「薑太公釣魚」等典故家喻戶曉。但大部分觀眾對封神故事的瞭解基本也都是碎片式的,對完整故事並不瞭解。

如何將100回的長篇小說,改編成完整的電影?烏爾善決定用三部曲的形式,來完成核心的故事。烏爾善說,其實原著小說已經體現出一個特別均勻的分配方式。100回中,第1回至第33回是第一部分,講的是紂王無道,一直到黃飛虎歸周,諸侯反朝歌;第34回至第66回是第二部分,講的是西岐保衛戰,三十六路伐西岐;第67回至第100回是第三部分,講的是薑子牙金台拜將,武王伐紂。三部分內容非常均勻,恰好各佔全書篇幅的三分之一。

電影另外一個改編的文本叫《武王伐紂平話》,本身就分上中下三卷,大概也是這個結構。烏爾善依據這兩個文本,基本確定了三部曲每一部電影的節點,第一部主要講紂王無道,在朝歌做質子(指古代派往敵方或他國的人質,多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貴族的人)的姬發歸周,以姬發的視角講他的覺醒和回歸,故事比較完整;第二部講姬髮帶領西岐百姓反抗聞太師的征伐,打破十絕陣;第三部講姬發集合諸侯開始伐紂,取得最後的勝利,然後封神。

姬發將開始成熟進化打怪升級

「三部電影最多8到9個小時,要選擇主幹劇情、核心人物、貫穿事件,這是一個電影改編的需求」。烏爾善說,《封神三部曲》整個故事的貫穿人物有四個,商王殷壽和妲己是邪惡勢力的代表人物,觀眾熟知的薑子牙是正義力量的代表人物,他帶領觀眾進入這個故事,而第四個貫穿人物就是姬發,只不過小說中他在西岐,跟紂王的交集不多,但最終伐紂的是他,是他戰勝了紂王。

在烏爾善看來,結構清晰後,就是找到主角。「原作裡面姬發一直在,但存在感很低,到最後的牧野之戰才和紂王碰面,如果電影劇本這麼寫的話會很難,因為這兩個人物的關係沒有建立起來。我們就在考慮,誰來做第一男主角。」

一般《封神演義》的故事是拿薑子牙做第一主角,但對於烏爾善和創作團隊而言,這不夠有戲劇曲線,「因為薑子牙是一個成熟的智者,作為主角承擔的主題會比較簡單,沒有一個年青人所承擔的主題那麼豐富——史詩一定要承載成長主題,人格碰到什麼樣的挑戰、做出什麼樣的選擇,然後獲得人性成長,這是史詩尤其是英雄史詩必須要處理的題材。」

《封神第一部》劇照。 姬發反出朝歌后回到西岐。

《封神演義》最後的結局是武王姬發伐紂後建立周朝,但這部被大家熟知的章回體小說其實並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主角,烏爾善需要挖出這個主角,「我看到了一個年青人在成長,在經歷考驗。他要面對與家庭的關係、面對生命中的重要選擇。這些東西是3000年前的人和今天的人都會面對的,不但中國人會,外國人也會。」正如劇本顧問蘆葦所說,《封神三部曲》「本質上來講是個英雄成長的故事」,不再以薑子牙為核心去講「武王伐紂」,而是通過年輕時的周武王姬發的視角來重述封神故事。

一個老故事想吸引新觀眾,烏爾善認為,就是要重新尋找故事的戲劇性與當代觀眾的關聯度。《封神第一部》將姬發設定為主角,從他的視角帶領觀眾進入故事。那麼,這個故事講的就是,一個年青人如何打怪升級、找到自己。姬發本質上是一個心地善良、充滿正義感的年青人,第一部聚焦於他的成長歷程,是覺醒故事;而第二部則將呈現出他的成熟與進化,是英雄成長的故事;第三部才是武王伐紂,然後封神。

還有8場「真刀真槍」的馬上大戰

《封神演義》原著中薑子牙和武王伐紂身經百戰,前前後後總共打下11個關口、出現了24位總兵、最後上封神榜的有365位正神,但《封神》三部曲由於片長所限,必然會刪減或者合併很多神仙和劇情。哪些重要角色和劇情會在續篇中得以展現?

《封神第一部》結尾的一個彩蛋,出現了太師聞仲、魔家四將和鄧嬋玉等原著中的經典人物,預示著他們將在《封神》第二部中有著相對重要的戲份。原著中曾描寫增長天王魔禮青,身高二丈四尺(8米)。所以在彩蛋中,魔家四將因為過於高大,進城門時頭會磕碰城樓,這些生動的細節就很忠實原著。

《封神第一部》劇照。 鄧嬋玉在結尾彩蛋中出現。

據悉,除了《封神第一部》開場的冀州討伐戰之外,整個三部曲還設計了九曲黃河陣,誅仙陣,萬仙陣,絕龍嶺之戰,鄧九公伐西岐,兵出金雞嶺,大戰澠池縣,牧野之戰這8場大戰。烏爾善對自己的要求是,要拍出真刀真槍的馬上戰爭。烏爾善透露,接下來法術將升級,視效將燃燒,奇觀將放大。「第一部更多講人間的故事,第二部增加更多的奇幻元素,戰爭動作場面更不一樣,第三部將呈現九曲黃河陣、誅仙陣等原著里的名場面,視效方面要再升級,才能滿足大家的期待。」

三霄娘娘是第三部大反派

烏爾善在接受媒體訪談時,曾表示《封神》第二部和第三部,其實故事梗概和《封神演義》是一樣的。「只不過我們要高度的提煉和合併。其實我們看到第一部裡面姬發的反商,其實來自於黃飛虎歸周。只不過我們把這個角色直接刪掉,把黃飛虎的性格和一些事件放在姬發身上,其實這是一個合併的方法。」而對於聞太師,烏爾善認為他是第二部裡面最重要的角色之一,這個絕對不能刪減,太重要了,「因為他是反派人物里一個正直的角色,是非常關鍵的一個角色,所以我們會把一些關鍵角色放大,包括魔家四將這種特別標誌性的經典人物。還有雷震子有更多的表演。」

《封神第一部》結尾彩蛋中出現的太師聞仲將是《封神》第二部中的重要角色。

《封神》第二部因為是《封神演義》第三十四回到六十六回之間的三十六路伐西岐這一大段落高度提煉壓縮,很多角色會合併。烏爾善表示,這些關鍵的標誌性人物,一定會保留。「包括十絕陣這種非常經典的陣法設計,因為陣太多了,我得挑一些最有意思的,所以第二部主要是講大破十絕陣。」另外,《封神第一部》殷壽給獄中的姬昌送肉餅時,姬昌對他說:「你怎麼對待自己的父親,就怨不得你的兒子怎麼對你。」殷壽回道:「你不知道我父親是怎麼對待我的。」對這段對話隱藏的戲劇張力,烏爾善表示,在《封神》第二部中,會講到殷壽和他父親的一段前史故事。

對於《封神》第三部,烏爾善表示這一部的陣法是九曲黃河陣、誅仙陣,「三霄娘娘(雲霄、碧霄、瓊霄)等會出現。其實第一部里有一個金鼇島在空中的全景鏡頭,混元、金鬥這些(神仙)都有,我覺得(《封神演義》)裡面特別標誌性的(人物)必須得有,像魔家四將必須得保留,番天印(重要法寶)會有、三霄(重要角色)都會有,而且三霄是第三部裡面最重要的反派。法力最強的通天教主也會出現,元始天尊、十二金仙都會出現。」

已經在做哪吒、楊戩和薑子牙等角色劇本

對於「封神」這個大IP,烏爾善有很大的野心,他有一個規劃,就是在《封神三部曲》里把封神世界的完整故事講清楚之後,將一些個別角色做延展故事。烏爾善覺得,封神故事里的人物非常豐富,觀眾對這些角色也都有期待。

比如,楊戩、哪吒為什麼在崑崙山,之前發生了什麼;九尾白狐被封印在軒轅墳下面,她之前作為狐妖有什麼故事;薑子牙是怎麼上崑崙山的;雷震子的親生父母到底是誰……這些單個角色的故事,烏爾善一直在做劇本,但前提是《封神三部曲》先在市場上取得成功,建立起大家對封神世界的想像和期待,這些項目就可以推進了。如果《封神第一部》不賣錢,回不來本,那第二部可能都看不見了。

楊戩有望在未來做出延展故事。

在《封神三部曲》拍完之後,烏爾善也在忙於其他項目的創作。2022年,他拍完了電影《異人之下》,改編自漫畫作品《一人之下》,有點像漫威或DC那種漫畫電影,講現實生活中,一幫具有超能力的年青人的故事。烏爾善對新京報透露,「這也是一個三部曲系列電影,第一部已經拍完,在送審流程中,中國電影之前沒有這種類型,我特別喜歡。」烏爾善對新京報說。

今年6月份的全國院線影片推介會上,曝光了烏爾善拍攝系列電影《鄭和下西洋》的計劃。在新京報採訪中,烏爾善透露,鄭和下西洋這個事件本身就特別有意思,他很感興趣,中國影史之前也沒有拍過海洋題材的奇幻冒險類型。該片劇本開發已經一年多,今年5月份剛去東南亞考察了一圈,等《封神第一部》上映之後進入建組籌備階段,明年開始拍攝第一部。

不管是《封神三部曲》、《異人之下》系列,還是接下來的《鄭和下西洋》系列,烏爾善都在不斷接受各種挑戰。在他看來,做自己熟悉和擅長的事情,總覺得在重覆自己,沒有挑戰性,做起來沒有進步空間。「導演最寶貴的其實還是生命時間,三年用在一件有挑戰的事情上面,還是用在一個簡單的事情上,時間都會過去,但收穫卻不一樣」。烏爾善覺得,一定要把生命花在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上,它能讓自己成長、充實,拍電影最大的魅力就在於能夠不斷學習,永遠會面對新的題材、困難,以及技術的更新,市場的變化,而自己的創作理念也要與時俱進。

新京報記者 滕朝

編輯 黃嘉齡

校對 翟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