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停播,背後的星空華文又該走向何方?

一段李玟生前控訴《中國好聲音》的錄音,讓星空華文成為了眾矢之的。

圖源:微博

圖源:微博

2023年8月17日,搜狐娛樂曝光了一段coco李玟生前講述參與《中國好聲音》時遇到不公平待遇的錄音。錄音中,李玟悲泣地表示,「我命都不要,就是想幫助這些孩子,我說賽制不公平,節目組說賽制就是這樣的,沒有導師可以改變」。

此外,李玟還透露,自己是在身體極度痛苦的狀態下參與《中國好聲音》節目錄製的,但節目組卻完全不尊重自己,甚至差點被工作人員強行「請離」錄製現場。

此消息一出,《中國好聲音》的製作公司星空華文股價迅疾插水,18日-22日,股價從最高的124.5港元/股下跌至57.9 港元/股,直接腰斬。

這還不是終點,8月25日,浙江衛視發佈消息稱,「鑒於對觀眾和網民反映的《中國好聲音》節目的問題正在調查之中,該節目暫停播出。 」 此消息一出,星空華文股價再度插水近18%。

李玟控訴《中國好聲音》的事件看似偶然,但結合星空華文的業務模式來看,其實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作為商業公司,星空華文的第一要務無疑是賺取利潤。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以《中國好聲音》為代表的綜藝影響力正日間衰減,星空華文自然需要進一步挖掘現有綜藝的存量價值,這就會反過來侵犯學員和導師的利益。

《中國好聲音》曾屢屢捲入爭議

作為一檔開播超十年的綜藝,《中國好聲音》曆來不缺爭議,甚至可以說是與爭議相伴相生。

圖源:微博

圖源:微博

2013年12月,《中國好聲音》導師那英就在社交媒體發文稱,「看了節目(指《中國好聲音》)半天,剪輯的前言不搭後語,為毛啊?」

無獨有偶,2019年,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楊坤也對外表示,「到了第二季、第三季(指《中國好聲音》)就開始演了,因為認識了自己的人設,有意識無意識地就誇張了,就有點裝了,真的感覺慢慢減少,我就覺得有點不適應了。」

不可否認,作為一檔綜藝節目,《中國好聲音》需要通過刻意的剪輯以及導師激烈的情緒,調動觀眾的積極性。這也是大部分綜藝節目的「潛規則」。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好聲音》本身是一檔素人音樂類選秀電視節目,公平、開放、專業是節目的基本素養。然而隨著商業化駛入深水期,《中國好聲音》卻肆意擺弄導師和學員。

2017年10月,參加《晚吹·吹臣》節目時,陳奕迅透露,海選時,有一位學員並未獲得四位導師的轉身,但海選行將結束時,該學員再次出現在了舞台,導演激動地指示陳奕迅和那英「按一下」。

圖源:微博

圖源:微博

不止陳奕迅,最新的《2023中國好聲音》上,潘瑋柏也被質疑「自動轉身」。遊夢島樂隊演唱時,潘瑋柏的雙手放在腿上,但是椅子卻突然轉向背後,「拒絕」了該選手。從畫面來看,潘瑋柏似乎十分震驚,喊出了「What?」

遊夢島樂隊被拒絕,或許是因為沒有給節目組「充值」。2023年8月17日,《中國好聲音》的學員李嘉捷在社交媒體發文稱,「50萬一個座位(轉身)絕非空穴來風」,節目組每個選角導演都有自己的利益往來,「總決賽前十名的位次都是可以買的」,想在節目里走到最後則需要簽「十年打底」的合約。

涸澤而漁背後是星空華文的業績焦慮

之所以《中國好聲音》的商業化無所不用其極,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其背後的製作公司星空華文業績承壓。

財報顯示,2020年-2022年,星空華文營收分別為15.60億元、11.27億元以及8.73億元,淨利潤分別為-810萬元、-3.45億元以及8460萬元,縱向對比可以發現,過去幾年,星空華文的業績持續惡化。

圖源:星空華文2022年財報

圖源:星空華文2022年財報

結合2022年財報來看,星空華文有綜藝節目、音樂、劇集及電影和其他IP運營及授權四大業務線,營收分別為7.02億元、0.64億元、0.59億元以及0.49億元,營收佔比數別為80.41%、7.29%、6.72%以及5.58%。顯然,綜藝節目IP運營及授權是星空華文重要的營收支柱。

星空華文的綜藝節目IP運營及授權業務尤以《中國好聲音》為重,巔峰時,該節目甚至稱得上是公司的「半壁江山」。但近兩年,《中國好聲音》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中國好聲音》的營收從4.91億元下降至2.52億元,近乎腰斬,毛利率也從46.64%降至2.22%。這正是近幾年星空華文營收節節下探的主要原因。

《中國好聲音》式微,在一定程度上摺射出了電視類綜藝節目行業下行,以及星空華文錯失網綜發展紅利的現實。

圖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圖源:華經產業研究院

華經產業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網絡類綜藝節目市場規模182億元,相較於2017年的156億元上漲16.67%,反觀同期電視類綜藝節目市場規模則從450億元下降至382億元,下跌15.11%。

雖然在此背景下,星空華文聯合優酷推出了《這!就是街舞》《了不起舞社》《追光吧!哥哥》等節目,但這些節目難以平衡《中國好聲音》影響力下滑帶來的業績壓力。

以《這!就是街舞》為例,2019年-2021年,其營收分別為1.84億元、2.11億元以及2.39億元,毛利率分別為20.8%、27.6%以及34.9%,雖然均穩步攀升,但距離巔峰時的《中國好聲音》仍有較大差距。

夢響強音不再強勢,星空華文喪失想像力

其實早在《中國好聲音》尚處巔峰期時,星空華文就意識到了過於倚重單個綜藝存在巨大風險,因而希望以藝人為基點,構築商業閉環。

2016年3月,燦星文化(星空華文前身)斥資20.8億元收購藝人經紀公司夢響強音的全部股權。彼時,星空華文傳媒CEO田明高調宣稱,「希望把夢響強音變成一個平台型的公司」。

結合星空華文已有的業務基本盤來看,其併購夢響強音確實有一定的自恰性。星空華文的《中國好聲音》《這!就是街舞》《了不起舞社》等綜藝可以挖掘具備發展潛力的藝人,通過夢響強音簽約、運營藝人,星空華文進而可以在演藝行業的上下遊攫食。

由此來看,李嘉捷在社交媒體控訴星空華文要求學員簽合約才能往下走的行為,正是夢響強音與《中國好聲音》聯動的外在表現。

事實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星空華文藝人經紀業務的困局。由於藝人都有各自的成長環境,星空華文的藝人經紀業務只能在自家的綜藝節目中挖掘藝人。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夢想強音簽約藝人157名,包括張碧晨、周深、吳莫愁等,大多為《中國好聲音》選手。

隨著星空華文綜藝節目影響力逐步走低,老藝人逐步出走,其藝人經紀業務也越發陷入困頓。

招股書中,星空華文將藝人經紀業務列入「其他IP相關業務」,2019年-2022年,該業務營收分別為1.12億元、0.78億元、0.43億元以及0.49億元,下跌趨勢明顯。

星空華文招股書

由於收購夢響強音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藝人經紀業務萎靡,直接導致星空華文出現了較大的商譽減值。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夢響強音帶來的商譽減值總計7.68億元,導致星空華文連續兩年共計虧損3.8億元。

財報顯示,2022年,星空華文14.88億元商譽中,夢響強音帶來的商譽仍高達12.16億元,佔比達81.72%。後續相關業務萎靡,星空華文仍有大規模商譽減值的風險。

總而言之,近期《中國好聲音》及其背後的星空華文成為眾矢之看似偶然,其實有很強的必然性。

隨著觀眾的注意力遷移至智能手機,立足電視媒體的《中國好聲音》影響力逐步下探,再加上星空華文沒能打造出強有力的網綜,其只能進一步存量綜藝節目的賸餘價值,將自己推嚮導師和學員的對立面。

更悲觀的是,隨著自家綜藝節目的影響力逐步萎縮,星空華文大手筆佈局的藝人經紀業務也舉步維艱。

隨著《中國好聲音》停播,星空華文也越發「寒氣」逼人,自然會引發投資者恐慌性拋售公司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