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願服務的「賽場」 小青荷練就「獨門絕技」

    9月25日,體操女子團體賽結束後,誌願者在球證區清理雜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9月25日,體操女子團體賽結束後,誌願者在球證區清理雜物。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雋輝/攝

    杭州亞運會的賽場內外,誌願者「小青荷」可能會不小心「闖入」鏡頭——為了時刻展現出良好的形象,賽事期間,在沙灘排球撿球員崗位的謝江南每天五點起床後要護膚、剃鬚,整理著裝後再登上前往賽場的大巴。

    比起鏡頭前晃過的那一下,「小青荷」更在乎的是用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上崗服務。而這一點也得到反饋,在中國男子游泳隊運動員汪順看來,誌願者非常專業,熱情洋溢,讓全世界運動員感到「賓至如歸」。

    根據杭州亞運會組委會的數據,本屆亞運會共選拔出3.76萬名誌願者,主要來自浙江46所高校,還面向社會重點吸納競賽、小語種、醫療等專業力量。

    在球類運動項目中,撿球員或許是賽場上離運動員最近的誌願者,但要從「小白」抵達那個離運動員最近的位置,並非易事。

    入選撿球員之前,謝江南是寧波大學體育學院研二的學生,也是國家一級運動員、乒乓球選手。他說,之前自己參基比賽時,也多次得到過誌願者的幫助,這次轉換身份,在另一條賽道上「參賽」。

    在寧波半邊山沙灘排球中心,謝江南拿著訓練用球向記者展示撿球的技術要點:沙排撿球員要負責除運動員手中的球外3球的輪轉,根據比賽進程以及運動員的手勢,將擦乾淨的球準確傳給運動員。

    誌願者丁彥凱來自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杭州奧體中心網球中心,他掌握了網球撿球員的獨門絕技。根據國際規則,分與分之間,運動員撿到球後直至發出,最大間隔不超過25秒。這就意味著,撿球員要在25秒內快跑、快撿、快傳。

    除了牢記比賽規則,丁彥凱還將運動員發球習慣熟記於心,「有的運動員拿完球不擦汗,那我們就要速度更快;雙打節奏更快,撿球員也要更專注」。

    作為乒乓球項目場館比賽場區的一名誌願者,浙江大學城市學院大二學生劉晴晴享受著她的「賽時」生活狀態:每天5∶20起床,收拾齊整後乘坐6∶30的班車前往場館;在場館,她輪轉了比賽場區全部崗位,當過球僮,也做過比賽場區誌願者的總聯絡人。

    劉晴晴把成為亞運會誌願者列進了自己的人生規劃,甚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對學校的選擇。

    亞運會乒乓球比賽正式開始前,劉晴晴默默在手機便箋里記下各類工作的注意事項和感悟,沒幾天便足足記了30條。她把這段累並快樂著的日子看作是曆練和成長,拓寬了眼界。

    她最喜歡的崗位是球僮,坐在球檯旁邊,隨時準備找準時機,在不幹擾比賽進行的情況下,迅速撿走散落在地上的乒乓球。作為球僮,要精力高度集中,動作上則是反復蹲起、快速奔跑,還要注意自己撿球的姿態和表情不能太過狼狽。

    第一天當完球僮,劉晴晴腿都快抬不起來。但是她心裡的高興已經滿溢出來了。

    作為乒乓球迷,能近距離服務「國手」,劉晴晴感到的不只是興奮和快樂,還有想要向著他們的方向,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的決心。

    「機會在自己手上,得到還是失去,全在自己。」劉晴晴說。接下來,她還將參加亞殘會的誌願服務工作。

    9月26日晚,隨著七人製橄欖球男子金牌賽結束,來自杭州師範大學的撿球員褚健、林珂含的誌願服務也告一段落。「比賽讓我激動,規則讓我克製」,褚健說,自己待命的位置是絕佳的觀賽點,有時候兩隊運動員身體的碰撞就發生在自己眼前,但雙腳踏上賽場,心裡就得時刻想著撿球、傳球。

    對撿球員來說,運動員的賽場也是誌願者的賽場,每個動作、每次傳遞,都是一次技能大比拚。在亞運時間里,還有另一種誌願者的專業在幕後——反興奮劑領域誌願者。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風濕免疫科醫生張涵茵服務的亞運村可以說是興奮劑檢查的「前哨站」。賽前,興奮劑檢查陪護員根據當日檢查計劃查找運動員的住址,在不提前告知的情況下直接前往住地,找到對應的運動員。

    多位反興奮劑領域誌願者介紹,陪護員的原則是「熟悉的陌生人」,讓運動員保持在自己視線範圍內,但不允許同運動員有任何身體接觸。

    有時候,陪護員6點多就要敲響運動員住處的房門,也有的晚上10點還在陪護的路上。「找人就是工作中最難的部分。」張涵茵說,找到運動員後,核對身份信息,全程陪護運動員到興奮劑檢查站,等興奮劑檢查官完成檢查後,陪護員的工作才算結束。

    杭州奧體中心網球中心反興奮劑領域誌願者陳致遠說,本屆亞運會中有部分運動員還未成年,涉及未成年運動員的陪護隊伍要從一對一增加到二對二,即陪護員、檢查官與未成年人運動員、運動員認可的成年人隊醫或其他代表團成員。

    在張涵茵看來,醫院的經歷給了她誌願服務的底氣。她坦言,專業的醫護人員在陪同過程中常把臨床思維和決策代入陪同環節,深入理解純潔體育,提高工作效率。

    「反興奮劑除了維護體育公平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保障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她解釋。

    亞運村興奮劑檢查站隔壁,反興奮劑教育拓展輔助員張紫伊的工作看起來多了一分柔和。這位來自浙江外國語學院的誌願者告訴記者,教育拓展站的主要功能包括對興奮劑違規、檢查流程及《禁用清單》等反興奮劑知識進行展覽,給初次接觸反興奮劑工作的運動員或輔助人員上一堂「反興奮劑知識科普課」,並且通過開展知識問答、互動遊戲等環節向參賽人員宣傳純潔體育理念,弘揚體育精神。

    張紫伊展示的每日活動簽到表中,幾乎每個代表團後面都畫上了勾。她說,約260平方米的教育拓展站每天開設多種活動,日均人流量在800人次左右。

    這條以誌願者為主要「參賽選手」的賽道,沒有獎牌和捧花,而正是這些小齒輪的轉動,保證了整個亞運會的有序運轉。

    陳致遠和張涵茵常用的陪護員用語里,「please(請)」「May I…(勞煩)」並非完全來自前期培訓課,還加入了誌願者的理解。用陳致遠的話說,專業並不意味著「冷冰冰」,看似嚴肅的崗位也可以「溫暖上崗」。

    「很多運動員我在賽前檢查時見過,等過幾天看到這些熟悉的面孔出現在電視畫面時,覺得自己在為運動員的健康、為賽事的公平而努力。」張涵茵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尹希寧 記者 胡寧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3年10月01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