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案出發的體育教學變革,耐克書寫科學公益樣本

“我一直存在的最大困惑就是快樂教育。”在曾科看來,趣味性和技術性很難在一堂體育課上融合到一起,尤其是武術課。曾科是成都市迎賓路小學體育教研組組長、金牛區學科帶頭人,也是武術傳承人。帶著這樣的困惑,9月29日,中秋節當天,曾科踏上了一次富有啟發的英國體育教育交流之旅。

“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誌。”事實上,早在2018年的全國教育工作會上,就提出了體育教學的十六字方針,不難看出,樂趣排在第一。

9天的交流還未結束,曾科的觀念就發生了很大變化。倫敦時間10月3日下午,結束了拉夫堡大學的運動體驗課後,曾科如此描述著他的課程感悟:“英國學校的體育課並不是看你的技術和技能掌握多少,而是看你的運動表現是否積極,有沒有很好的跑動,它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價,而不在乎你一分鍾到底能拍多少球。”

體驗課期間,曾科作為了觀摩小組成員。他手機不離手,將體驗課全程錄下。他發現雖然體驗小組的體育老師們的動作並不整齊劃一,但教練並沒有糾正,老師們“玩”得很開心,但同時也鍛鍊了身體具體部位的核心力量。“看似嬉戲玩鬧,實則背後有一套嚴謹的教學邏輯”,曾科領悟出了體育教學的真諦。

改變的不僅僅是曾科一個人,國慶期間,近50位來自全國一線的小學體育老師和兩位教研員來到現代體育發源地——英國,訪問倫敦Flora Gardens小學、St Fidelis Catholic小學,伯明翰的Abbey Catholic小學、West Heath小學,Prince Albert中學、以及拉夫堡大學等多所中小學及高校,進行全鏈條沉浸式交流與體驗。

在此次國際交流活動中,通過創新案例現場授課、當地體育課觀摩、互動交流和研討等方式,充分展示了中國體育老師們的創新精神,同時也深入瞭解英國當地體育教育體系及教學實踐,為他們在未來的體育教學中帶來新啟發。

特色體育教學走進英國課堂,廣受當地師生好評

倫敦時間10月2日上午,天氣有些陰冷,但絲毫阻擋不住訪客和接待方對彼此的熱情。

就在這一天,上海市靜安區第一中心小學的體育老師丁燕和組員一起在倫敦Flora Gardens小學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WU”林大會,讓英國學生親身體驗中華傳統棍術和民間傳統體育跳竹竿。

新奇有趣的課程內容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其中一位學生在課後分享了她的感悟,詳細複述了自己觀察到的舞蹈動作:四位男老師和一位女老師合作,將四根竹竿交叉擺放,每位男體育老師有節奏地一內一外敲打竹竿,女老師跟隨節奏走入其中,再從竹竿中輕盈地跳著舞出來,這成為了她課堂體驗中最喜歡的部分。

北京市海澱區羊坊店中心小學體育教師周晨光則和其他體育老師,在10月4日(倫敦時間)上午將環保理念帶入伯明翰Kingsland小學課堂,帶領孩子們親手製作教具。自製教具結合軟式跨欄、軟式標槍、軟式棒球、軟式旱地冰球等四項運動,共同組成了“迷你運動會”。英國小朋友變身為“小小運動員”,在享受創造的快樂同時充分感受體育競技的魅力。

倫敦Flora Gardens小學的體育老師芬內在觀摩竹竿舞和傳統武術的教學展示後直言,中國老師的教學結構性和條理性非常強,而他自己的體育課相比起來就是自由派。“這和我們的教學方式有些不同,但同樣很有意思,我非常享受這個過程,學習新事物總是很好的。”

在接下來的幾天課程中,當地老師和學生們也紛紛表示,中國老師的課程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體現了運動的樂趣和意義。

這些充滿創新靈感的老師都是2020年和2022年耐克“活力校園創新優秀案例國際交流獎”榮譽獲得者。作為此次國際行交流的一部分,今年的案例課程首次採用了“共創”方式,優中選優,將近300位老師的教學創新經驗濃縮為四個團體案例,將帶有中國特色的教案帶進英國校園,與當地師生進行交流和分享。

從落地生根到本土化創新,用十年做好一件事

“活力校園”是一項耐克與中國教育部長期戰略合作的項目,從2013年算起,已經走過長達十年的曆程。

作為項目的核心之一,2017年,耐克推出“活力校園創新優秀案例”評選活動,至今已累計收到超一萬份優秀案例,成為體育教學領域一大盛事。

在評選過程中,項目明確將案例的靈活性、可持續性、可複製性作為評選的關鍵標準,並提倡教練(體育老師)的“6C”策略和7個案例設計標準。其中,“6C”策略呼籲體育老師們與孩子們建立紐帶、指令清晰和簡潔、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積極為孩子點讚、創造貢獻機會提升成就感、給予孩子們選擇權。

根據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下發的官方文件不難看出,案例的評選標準則非常詳細,這為體育老師們的課程創新提供了詳盡的方法論指導。

而評選活動中榮獲“國際交流案例”獎的老師、教研員則有機會走出國門,把創新和富有文化特色的中國體育課呈現給當地師生,同時學習國際先進的體育教學體系和思維。

迄今為止,“活力校園體育教師國際行”已經帶領百餘名一線小學體育老師走出國門,深入美國和英國當地的中小學及社區,展開訪問交流。他們從不同文化和體育教育體系中汲取靈感,探索如何將這些想法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在全球範圍內分享項目的理念和最佳實踐。

倫敦時間10月5日上午,耐克大中華區體育公益負責人許琳在耐克倫敦辦公室接受了澎湃新聞的專訪,她在談話中專門提及2017年實際上是一個分水嶺:“之前項目的角色更像是一座橋樑,引進最好的工具和資源,而17年到現在,我們開始關注如何推動自下而上的變革,鼓勵老師們把自己優秀的理念拿出來,與更多人一起共享、共創,真正參與進來。”

事實上,正如前面所說,在改善國內學校的體育教育方面,耐克在十年前就邁出了步伐。2013年至2017年屬於項目前期階段,通過送教上門、教師培訓、教材開發等方式,將國際上的優質體育教育資源引入中國,推動學校體育運動發展。

為了提升培訓效果、減輕體育老師可能額外承擔的工作負擔,“活力校園”充分考慮到了老師每年必須完成的培訓學時,積極與相關部門對接,以確保項目的培訓時間能被納入教育體系的學時要求中。

項目還量身製定了適合國情的教材和教案,教材主編出自全國體育教學標準委員會,這確保了教材內容與中國的體育教育標準相符,從而幫助老師更好地理解和應用項目中的教育理念。

“工貴其久,業貴其專”,耐克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地在2017年發起創新案例評選,推行“活力校園”項目的本土創新,源於他們對中國教育體系的深刻瞭解和充分尊重,同時伴隨著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力求在每個階段都紮根中國教育的土壤,確保項目得以真正落地。

許琳做了一個巧妙的比喻:“作為主廚,我們需要知道哪些‘食材’能用,哪些可能暫時用不到。處理‘食材’的思維方式同樣也要轉變,之前學到的英式、法式的‘烹飪’方式我們同樣可以借鑒進來,這就是靈活運用。”

站在系統調研的基石上,叩開科學公益的大門

回顧最初設計“活力校園”這個項目時,許琳說團隊專門學習了變革理論。很巧,這套理論是科學公益常用的工具之一,可用於指導公益項目的全流程運作。

根據《科學公益白皮書》,變革理論的優勢在於從長期目標出發、反向思考,系統地闡述變化路徑、各環節需要滿足的條件、變化背後的假設或依據,完整地構建了從社會問題出發最終指向願景的路徑圖。

2012年,在“活力校園”項目啟動階段,耐克聯合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國際運動科學與體育教育理事會(ICSSPE)等機構發佈了《為動而生》調研報告。報告中指出,中國人的身體活動水平正在經曆嚴重的下降速度: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僅僅18年)減少了45%。與此同時,青少年每天在校內進行的中等到高強度的運動時間僅有20分鍾,長此以往,如今孩子們的壽命將會不及他們的父母,對社會、經濟、公眾健康等各方面都產生不利影響。

在此背景下,採取行動以促進少年兒童的體育活動勢在必行。近年來,教育部陸續出台指導意見,確保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嚴禁擠占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

項目建設初期,團隊就開始面向國內龐大的學校和學生群體開展詳盡調研、深刻分析問題,最終將目標瞄準在了學生培養運動興趣的第一位引領者——體育老師,這些努力成為了這個項目科學性的基石。

從最初的送教上門、教材開發迭代為案例創新,這其中又有著怎樣的考量?“很多學校有自己的校本教材,需要老師創造發揮。那我們就走到課堂這個最小單元,以教案為抓手,調動體育老師們的主動能動性,積極參與到教材教案的創新當中。”許琳解釋了“活力校園優秀創新案例”這一項目設計的初衷。

如果說送教上門等初期的舉措屬於中國體育老師們被動式參與“活力校園”,那麼優秀創新案例評選的出現,則標誌著他們作為受益人開始主動參與這個項目的設計當中。

如今,在“活力校園創新優秀案例”的支持下,誕生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體育教學案例,在社會各個層面產生深遠影響。這一切都源於耐克對科學公益方法論的堅守,以數據和實證研究為基礎,著眼於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國的體育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國際交流廣度深度兼具,采他山之石領悟新課標

本次國際交流過程中,體育老師展示的創新課堂教學讓英國孩子們樂在其中。與此同時,我們也聽到了中國體育老師們的聲音,他們紛紛感慨,英國體育教育理念強調體育教育的科學性,注重傳授學生關於身體和運動的相關知識,而非僅僅追求量化和應試成績。

此外,英國小學跨學科的體育教育理念與中國新課標的要求不謀而合。倫敦時間10月5日下午,在泰晤士河畔,隨行的首都體育學院茹秀英教授接受了澎湃新聞的採訪。她特別提及教育部去年新發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課標作為未來十年我國基礎體育教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導向,提倡結構化的運動知識和技能教學。

回顧這次英國行,她感慨:“新課標改革後,我們的體育老師們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惑,新課標如何理解?如何落實?如何因地製宜開展改革?耐克這次的英國行正是給了體育老師們一個觀摩實踐的機會,親身看到課堂效果後,老師們的思想震動自然就大了。”

同時,這次的國際交流與前三期的美國行相比,行程安排上有所調整,既體現廣度又頗具深度。廣度體現在不同城市不同階段的學校全覆蓋,而在深度方面,本次交流還增加了研討的環節,旨在通過專家的視角,幫助中國的體育老師們系統性融會、吸收優秀的理論框架以及實踐。

今年的英國行中,在專業公益機構英國青年體育信託基金會(Youth Sport Trust,簡稱YST)的協助下,行程涵蓋小學、中學、大學。每個地方,每所學校,體驗的形式、內容、主題都不一樣。YST國際運營部負責人Viv Holt還與體育老師們分享了英國小學的體育教育理念,為中國體育老師全面瞭解英國體育的基本情況和教學特色打開了洞察之窗。

提及回國之後的下一步工作,在從耐克英國辦公室去往泰晤士河的車上,曾科躊躇滿誌,他曆數自己這幾天錄製的100多G課堂觀摩視頻,計劃將其中蘊含的教學理念帶回中國,整理歸納後在學校推廣、在全區舉辦講座。不過,曾科坦言,轉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設計出既有趣味性又達到鍛鍊目的的體育課談何容易。他計劃用三年的時間完善所在學校的體育教學。

而北京市海澱區羊坊店中心小學體育教師周晨光則迅速將理念轉化為實踐。回國的航班於8日落地,10月10日,他就發了這樣一條配有視頻的朋友圈:“英國留學歸來的彙報課,沒有請領導,沒有請老師,只是‘宴請’了孩子們。這堂課孩子們可開心了,關鍵是運動量和各項素質目標也都達到了。而且40分鍾誰也沒閑著,作為老師的我卻是最輕鬆的,六年級的孩子居然給我打了99.99分,說給您留0.01分的不足,好讓您不能驕傲,繼續給我們上這樣的課。”

周晨光拍攝的視頻中,孩子們在體育教室內站著、坐著,甚至趴著開展各種動態伸展和體能運動,他們的肢體靈活、動作協調,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眼神中透著活力。

迭代升級為規模公益,讓體育老師成為變革的推動者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如今,“創新優秀案例”項目已經成為了中國學校體育教育領域的一股重要力量。它的成功,充分彰顯了策略性變革的魅力——以體育老師這一群體為切入口,通過自下而上的創新、多主體的廣泛參與、全球視野和國際交流,推動了學校體育教育的變革和發展。

一個科學的公益項目,必然會根據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迭代升級,以回應受益群體的新需求。提及未來,許琳指出,這一迭代將圍繞規模公益進一步優化展開。而規模化的重任則寄託於參加“活力校園創新優秀案例”評選活動的老師們身上。

許琳表示,原來主要是把專家派到各地開展研討會,但在接下來的很多計劃里,希望體育老師自己能成為催化劑、成為傳播者,像細胞分裂一樣,不僅把真正學到的感悟和更多體育老師分享,更要影響他們周圍的孩子、校長、家長,這個教育創新的“金字塔”就是這麼建成的。

此外,參與此次國際行的成都體育教研員江華對未來項目的發展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建議,未來可以開展跨省跨地區的優秀案例互相觀摩的活動,為當地教研員和更多教師提供一種賦能和培養的機會。

事實上,已然有參加“活力校園優秀創新案例”的體育老師成為了許琳口中的催化劑和傳播者。參加這次國際行的邢台市馬路街小學體育老師、政教處主任劉傑從2018年開始連續三屆獲獎,在第一次獲獎後就開始了他的“傳幫帶”計劃,帶動其他體育老師參與案例評選。

在第二屆和第三屆的評選中,獲獎的名單里均有劉傑帶出的徒弟。這次,還有兩名徒弟和他一起參加國際行。未來,他希望能夠影響到更多的體育老師。

從通過申報創新案例成為主動參與“活力校園”這個公益項目的設計者,再到未來通過影響更多體育老師成為規模公益的推動者,以曾科、丁燕、周晨光、劉傑等為代表的這批體育老師正在詮釋著“參與式”公益更高階的含義。正如變革理論所闡述的,持久深刻的社會變革不僅需要鼓勵廣泛的參與和合作,還要將每個參與者培養成變革的推動者。

結語

“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一顆教育的種子,風傳雲推,催生著變革之力。

耐克中國發起的“活力校園”耕耘十年,項目的輻射範圍已超過1萬所學校,540餘萬名學生因此受益。這些數字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激活,是無數個靈魂在彼此喚醒。

在未來,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的激發和共鳴,更廣泛的影響,更深刻的變革。“活力校園”項目將繼續成長,正如耐克的標誌性口號“Just Do It”所傳達的,這是一個不斷改造、頗具顛覆和“叛逆”精神的項目,它敢於打破常規思維,不斷嚐試新事物,開拓新領域,擁抱中國的體育教學,從而發現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