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新場景讓便捷就醫升級

智慧互聯網醫院可為青浦患者提供遠程會診(資料圖)本報記者 徐程 攝 智慧互聯網醫院可為青浦患者提供遠程會診(資料圖)本報記者 徐程 攝

一部智能手機,動動手指即可在線預約掛號、複診配藥;一塊屏幕,不出村就能在家門口和市級專家醫生“面對面”;一張5G網絡,實現長三角示範區居民就醫診療信息的互聯互通互認……圍繞城市數字化轉型,依託“雲、大、物、移、智”和5G信息技術,以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為樞紐,青浦區近年來加速推進數字健康城區建設,打造六大便捷就醫新場景,為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數字健康紅利。

不出區和專家“面對面”

患者張大伯因頭暈收治入朱家角人民醫院,他曾做過雙眼白內障手術,術後左眼模糊,久不見好。應患者需求,醫生通過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平台,預約了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眼科專家鄭天玉副主任醫師遠程會診。通過視頻,鄭醫生全面瞭解了患者的病史和檢查報告,建議做進一步檢查。朱家角人民醫院眼科醫生用裸眼3D裂隙燈為患者做眼部檢查時,檢查畫面無延時地傳輸到了鄭醫生的屏幕前。鄭醫生迅速給出診療意見,並為患者開通了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的綠色轉診通道,預約了手術時間。

不僅在青浦區內醫院,即使是家門口的村衛生室,居民同樣可以獲得專業的診療服務和醫療資源。家住蓮塘蓮湖村的卜阿姨(化名)因為血糖控製欠佳前往村衛生室就診,衛生室醫生陳力凡通過長三角互聯網醫院申請了遠程門診,不用奔波,卜阿姨就與朱家角人民醫院的李巍立醫生連線“見面”,李醫生結合實際情況調整用藥後,卜阿姨的血糖得到有效控製。

在青浦,還有許許多多的“張大伯”和“卜阿姨”們,正切實體會到遠程醫療帶來的便利。通過互聯網醫院平台、遠程醫療協同平台和數據互聯互通平台等,以遠程門診、遠程會診的形式將上海市級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共享至基層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實現了區域內醫療資源的互聯互通,為患者提供專科就診、專家會診等服務,進一步實現了優質醫療資源和居民就醫“雙下沉”。

據介紹,目前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已接入區內4家區屬醫院、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向上引入8家市級優質醫療資源,貫穿“防、診、治、管、健”5大環節。

長三角看病減少奔波

事實上,青浦數字健康城區的服務網絡已經實現了長三角全域覆蓋,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對外連接浙江嘉善、江蘇吳江、安徽霍邱試點醫院。

安徽霍邱的何阿姨因胸悶、氣喘等症狀前往當地醫院就診,當地醫生通過長三角(上海)智慧互聯網醫院平台向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發起會診申請。會診期間,心內科徐磊副主任醫師認真聽取了病例彙報,在線調閱資料,並通過視頻向何阿姨“當面”問診,給出了相關的治療指導意見。

對於長三角地區患者來說,這不僅意味著無需長途奔波至上海,患者提供的符合互認條件、滿足診療需要的已做檢驗檢查結果,也無需再次檢查。醫生通過互聯互通互認平台調取患者之前就診的相關信息,就能充分瞭解相關病史及檢驗結果,避免了患者的重複檢查。

目前,長三角核心區跨域互認試點涵蓋吳江4家區屬醫院、嘉善1家醫院、青浦16家醫療機構共計21家醫療機構。同時,青浦區內1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4家區級醫療機構已全部實現異地醫保支付。

據悉,青浦區數字健康城區建設正在不斷跑出加速度,已經打造了便捷就醫六大場景——

“健康細胞”:以升級版智慧健康驛站為樞紐,加快建設學校、機關、社區/村居、醫院等七大健康細胞,構築健康社區健康網底;

“無牆醫院”: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及智能物聯設備,打造以家庭醫生為核心的分級診療線上線下一體化新服務;

“健康門戶”:構建一體化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健康社區、數字健康城區服務生態系統;

“示範區區域聯動”:以醫療數據互聯互通互認為基礎,提供區域一體化的便民惠民利民新服務;

“醫療高地”:以長三角智慧互聯網醫院平台為連接中樞,彙聚市級優質醫療資源;

“健康大腦”:以“一屏觀天下”的可視化方式實現數智監管,讓決策更智能更高效。本報記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