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圖鑒:2023年企業陣容收縮,新股首日頻現「沸騰」

資料圖資料圖

於企業而言,資本市場是一則成名錄。不過,2023年闖關或許不易。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梳理髮現,2023年全年313家企業登陸A股,募集資金3565.39億元,相較上年同期的5868.86億元下降了39%。

數字的下滑與政策升級不無關係。2023年下半年開始,IPO(首次公開募股)市場出現「變奏」,證監會發佈新規階段性收緊IPO節奏。其間,醫藥行業上市陣容出現縮水,IPO數量和籌資額均處於2019年以來低位。

不過,過去一年,也不乏賽道表現亮眼,電子行業全年上市公司正選募資990億元,成為妥妥的吸金王。此外,313家新上市企業逾8成實現首日股價收漲,59家企業首日股價翻倍。

在業內看來,2023年存在變數,2024年仍滿是機遇。預計2024年的IPO將傾向於支持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企業相關領域,而北交所將迎來快速發展的窗口期。

醫藥行業上市「失光」,去年新股逾8成首日收漲

貝殼財經記者據Wind梳理,2023年全年A股IPO數量達313家,合計募集資金3565.39億元。IPO數量和籌資額均相較上年出現下滑,主要是與IPO節奏階段性收緊有關。

進入2023年下半年,為活躍資本市場,A股迎來政策組合拳。2023年8月,為完善一二級市場逆週期調節機制,證監會發佈了《證監會統籌一二級市場平衡 優化IPO、再融資監管安排》,明確要科學合理保持IPO,並作出階段性收緊IPO節奏等安排。

官方出拳,2023年四季度政策效果便顯現,滬深IPO市場募資額環比大幅下降,49家企業合計募集329.06億元,環比下滑幅度超過70%。

從不同板塊來看,創業板和科創板最受市場青睞,全年分別新增上市公司110家、67家,合計募集資金1223.11億元、1438.84億元。滬深主板共迎來59家上市公司,合計募集資金756.12億元。北交所77家新上市公司正選融資147.33億元。

具體到行業方面,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電子行業最為吸金,全年上市公司正選募資990億元,機械設備緊隨其後,募資額逾500億元。此外,電力設備、汽車、醫藥生物、基礎化工等行業募資額超過200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年,醫藥行業的IPO數量相比上年銳減,從2022年的53家減少至2023年的21家。普華永道中國資本市場服務合夥人楊方在接受貝殼財經等記者採訪時表示,醫藥企業申請上市科創板較多。從科創板的維度來說,減少主要存在兩個方面原因,第一,用第五套標準申報的企業,監管對於未盈利企業的態度變得更為謹慎;第二,不採用第五套標準,有盈利、有收入的醫藥企業,醫藥反腐導致這類企業相對減少。

2023年A股前十大IPO融資額中,6家來自科創板,2家來自上海主板,創業板和深圳主板各1家。其中,華虹公司可謂年度「募資王」,正選募集資金212.03億元,芯聯集成以110.72億元的吸金能力緊隨其後,晶合集成位列第三,正選募集資金達99.60億元。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髮現,313家新上市的企業逾8成實現首日股價收漲,給股民帶來「真金白銀」的利好。

具體來看,59家企業首日股價翻倍,盟固利、阿為特、百通能源三隻新股表現領先,首日漲幅分別為17.43倍、10倍、7.53倍;63家企業漲幅集中在50%-100%之間,99家企業漲幅達20%-50%。

相比之下,313家新上市的企業中,52家首日「破發」,這一數據相較上年同期顯著減少。在「破發」的個股中,東方碳素、濤濤車業兩隻新股首日跌幅較大,超過20%;航材股份、雙元科技、宏源藥業等22只新股首日跌幅超過10%。

超280家企業折戟,大多主動撤回申請

資本市場闖關,幾家歡喜幾家愁。

A股市場不斷納新,也有不少企業折戟在IPO的路途中。貝殼財經記者據三大交易所公開數據梳理看到,2023年A股市場共有272單IPO終止審核,其中,深交所終止審核數量最多,達140家;上交所緊隨其後,93家企業IPO狀態更新為終止審核,北交所這一數字則達到39家。與此同時,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別有4家、5家企業終止註冊。

貝殼財經記者據Wind統計,在終止審核的企業中,240家企業為主動撤回IPO,其中,逾4成企業為當年受理當年即申請主動撤回IPO。

在終止審核的企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行業的企業數量最多,達到43家。此外,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醫藥製造業三大行業也是頻現上市受挫,終止審核企業數量超過20家。

從終止審核的原因來看,絕大多數企業給出的理由是因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需要補充提交。根據交易所相關規定,公司上市審核被中止,或是因發行人及保薦人更新財務資料,主動申請中止發行上市審核程序。隨後企業向交易所申請撤回IPO。

業內人士向貝殼財經記者分析,撤單企業有行業問題、板塊定位問題,也有一些由於自身的盈利穩定性問題。「事實上,很多撤單在監管機構核查的時候發生了,這些都是資本市場提高企業上市質量的正常過程。」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撤單本身也是體現中國註冊製改革的表現。「撤單本身不僅僅是監管機構的審核標準提高,有些撤單也是企業自發的行為,企業在自查過程當中會對於自身的財務狀況、業務發展、市場前景有所擔憂,這是一個正常的優勝劣汰過程。」

此外,還有一家企業面臨發行暫緩的尷尬局面——因媒體質疑存在同一資產二次上市、發行定價較高等情況,浙江國祥的上市進程按下暫停鍵。

2023年10月7日,浙江國祥發佈公告稱,因有關媒體報導,公司及主承銷商決定暫停後續發行工作,待有關事項得到核實與澄清後再繼續發行工作,原定於2023年10月9日進行的申購暫緩。隨後上交所表示,將對浙江國祥開展專項核查。

機構押寶2024年行情,北交所或成亮點

進入2024年,IPO市場趨勢牽動著投資者的參與情緒。

貝殼財經記者發現,站在當下,多家機構和業內人士在預測中表達出趨同的觀點,2024年IPO活動將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數量會有所下調。

安永表示,2024年,經濟環境和資本市場表現將影響IPO發行節奏,預計在一定階段內IPO發行節奏將保持收緊態勢。與此同時,IPO政策向符合國家戰略的「硬科技」傾斜,IPO行業集聚效應增強,北交所IPO將保持一定活躍度,有望承接更多科技類企業上市。

普華永道中國科技行業主管合夥人倪靖安表示,對於2024年的中國資本市場發展和IPO市場一如既往地充滿信心。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逐步進入新階段及面臨的國內外新形勢,監管層未來會引導資本市場資源配置到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倪靖安表示,預計2024年的IPO將傾向於支持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綠色發展和中小企業相關領域,尤其是在支持中小企業IPO方面,2024年北交所將迎來快速發展的窗口期。

德勤中國審計及鑒證合夥人周宏宇預計,2024年A股市場新股將會繼續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常態發行。與此同時,在高質量建設北交所一攬子務實政策的支持下,北交所將增加動力,吸引更多新股上市發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胡萌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