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蹲點日記|小窗口「解憂記」——「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為百姓辦實事

  新華社天津2月16日電(記者李亭、栗雅婷)在天津市東麗區政務服務中心前台,深藍色牌子上「‘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幾個黃色大字引人注目。窗口後面,值班人員正詳細瞭解企業的訴求。

  「我們企業的快遞員需要按照‘不定時工作製’來工作,快遞多的時候就忙一些,少的時候就休息,這就需要辦理特殊工時工作製許可,但辦理中遇到了一些難題。」京東物流工作人員王心荻說,「許可下不來,快遞員就無法上崗,耽誤不少事情。」

  瞭解情況後,東麗區政務服務辦與區人社監管部門密切配合,查找政策、現場調研,僅用了2天,就幫助企業取得了特殊工時工作製的批準文件,規避了用工風險。

  「辦不成事」反映窗口還能通過「一件事」的解決推動「一類事」的解決。天津市東麗區政務服務辦社會事務高高長吳國義說:「通過調研,我們與區人社部門就特殊工時工作製審批的適用範圍、申請審批的崗位職責說明和工休等內容達成共識,為今後類似項目的審批鋪好了路。」

  「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有類似的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新業態、新項目,導致企業和群眾無從入手,找不到破解路徑。」天津市東麗區政務服務辦政務服務科負責人趙啟誌介紹,「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就是為了直面政務服務中出現的各種「絆腳石」,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天津市政務服務辦地區工作指導處處長李生軍介紹,天津在市、區、鄉鎮(街道)三級政務服務中心和專業辦事大廳,設立379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統一引導標識,統一制度規定,統一辦事流程,讓能辦成的事高效辦成,讓辦不成的事越來越少。

  在各級「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有專門的值班人員,詳細記錄企業群眾的訴求。對「辦不成的事」,能現場答覆解決的,現場解決;不能現場答覆還需調查核實的,根據情況複雜程度,不超過10個工作日處理完。

  為了讓百姓少跑腿,天津還在12345政務服務熱線設立專席,全天候線上受理企業群眾反映問題及投訴,形成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解決問題渠道。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深入推進,政務服務的協同成為新亮點。目前,三地已建立省級反映「辦不成事」窗口聯席會機制,實現了「辦不成事」的異地受理、聯動辦理。

天津市河西岸政務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員正在提供服務。新華社發天津市河西岸政務服務中心「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工作人員正在提供服務。新華社發

  中電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孟陽感受到了「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的溫度和速度。企業新孵化了一個公司,新公司設立需要確保房產和租賃合約與企業實際經營地址完全一致,然而該公司租用的辦公場所因裝修導致房間結構調整,企業設立申報一度陷入停滯。

  孟陽找到河西岸政務服務中心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下,企業僅用半天就拿到了新的營業執照和免費刻製的印章。

  「設立‘辦不成事’反映窗口為的就是能給企業和群眾提供兜底性服務。」天津市河西岸政務服務中心主任葉亞琪介紹,2023年河西岸的「辦不成事」反映窗口一共解決了18件企業反映的問題,數量在逐年減少。

  「企業的很多問題在其他窗口首次接待時就已經得到妥善解決。」 葉亞琪說,「‘辦不成事’反映窗口業務量的減少,反映了政務服務效能的提升和營商環境的優化。」

  記者:李亭、栗雅婷

  海報:方金洋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新華社天津分社

  天津市委網信辦

  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