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經濟策|海信賈少謙:新質生產力和高質量發展一脈相承

今年兩會時間,現代化產業體系和新質生產力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被列在了2024年十大工作任務的首位。這釋放出鮮明信號,凸顯了中國對加快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促進工業平穩運行的重視和迫切感。

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供應鏈作為工業產業關鍵的基礎設施,是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一環。在新的發展階段,傳統產業如何推進新型工業化,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鏈主企業和數智供應鏈技術服務平台如何通力協作,提升供應鏈的效率?

3月9日晚間,在新京報貝殼財經兩會經濟策直播中,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認為,新質生產力對中國當前工業產業升級轉型的意義和高質量發展意義一脈相承。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和數字化能力有機會得到進一步改善和提升,企業要敢於跟隨,與時代同行。

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受訪者供圖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受訪者供圖

新質生產力與新型工業化就是科技創新

新質生產力熱度不斷攀升。賈少謙認為,新質生產力對中國當前工業產業升級轉型的意義和高質量發展意義一脈相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通過技術創新不斷強化企業在創新當中的主體地位,並且加大技術投入,鼓勵龍頭企業以及有實力的企業來牽頭進行重大的技術攻關。

「新質生產力背景是中國經歷多年發展後,技術已成為非常重要引擎,引導企業不斷向高質量發展。中國也由此建立了相對的技術優勢,使產品力不斷在中國市場、全球市場得到很好應用。新質生產力的本質是技術創新,不斷增強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力,要打造好產品和服務,需要科技實力的不斷實現。」賈少謙表示。

賈少謙認為,發展高端產業的目的是為了不斷地拓展新賽道,海信在傳統優勢家電領域,不斷孵化toB類業務,如集成電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光通信、汽車電子等產業,讓產業模式與過去相比發生變化。而產業高端是在家電產業基礎上,不斷地孵化新應用,創造新場景,提升競爭力。

「從海信發展過程中理解新質生產力,理解新型工業化,那就是不斷地強化技術創新的引領作用,不斷地通過加大人才儲備、技術投入,打造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產生新的競爭力,開發出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的好產品,提供好服務,滿足中國市場、全球市場的消費者需求。」賈少謙表示。

產業互聯網的時代,如何進一步發揮數字技術和數字要素的作用?賈少謙認為,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特別是新興ChatGPT廣泛應用後,企業的數字化水平和數字化能力有機會得到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對企業來講,要抓住發展機遇,同時要敢於跟隨,與時代同行,不能被時代淘汰。

「無論在製造端、應用端,還是研發設計端,中國企業經過這些年的曆練後,對於新事物懷著開放態度,面對新技術浪潮,要積極擁抱。順應時代發展需求,掌握技術發展實質,更好地服務自己的產業,創造出中國製造的世界品牌。」賈少謙提到。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需要資金投入

產業鏈供應鏈是國家的經濟命脈,其韌性和安全水平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賈少謙認為,提出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是為了應對當前供應鏈的不穩定,需要打造相對強有力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技術能力在製造端逐漸走向智能化、綠色化,產業鏈供應鏈要滿足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需要。

「海信不斷向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轉型。經過多年發展,海信也在全國建立了多個綠色工廠、燈塔工廠等。希望通過智能化改造和升級,不斷改善和提升製造效率,不斷提升產品品質的穩定性,同時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在企業經營和企業製造中的應用,開拓出新賽道。讓中國的工業製造再插上翅膀,提升全球競爭力。」賈少謙表示。

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的重點和難點有哪些?賈少謙認為,當前企業面臨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的契機,難點在於不斷通過技術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和核心部件,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實現國產化替代,解決供應鏈「卡脖子」問題。此外,轉型升級過程中需要資金投入,考驗企業管理者的定力和決斷力,大企業必須先行、敢於投入。同時,供應鏈調整還面臨人才梯隊建設,需要跨學科和相關經驗人才。

「解決問題的方法還是在於科技創新,通過政府、企業不斷加大投入,鼓勵企業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要為行業多提供政策支持、法律保障;強化產研學用協同,豐富融資的渠道。隨著國家政策不斷調整落實,中國一定能夠實現供應鏈轉型,實現新型工業化以及綠色製造。」賈少謙提到。

保障供應鏈安全,實現本土化運營

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和優化對於新質生產力的發展至關重要。在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的過程中,鏈主企業和主管部門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需要明確分工並協同工作。

賈少謙表示,海信發展五十多年來,形成了自己的融通作用和鏈主地位。通過海信也帶動上下遊技術進步,共同推動新材料、新工藝、新零部件的開發。僅去年,帶動產業鏈上遊企業到青島投資擴產28家,帶動產值超過30億元。

「目前製造系統向智能製造升級,比如新建成的電視工廠智能化率超過50%,人均產出效率比改造之前提升超過90%。今年海信還會較高地投入自動化設備的升級,提高自動化率和智能裝備的自動化水平,大量導入機器人持續提升自動化的效率。」賈少謙介紹。

如何加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助力出海提升國際競爭力?賈少謙表示,經過多年發展,海信不斷通過國內市場和海外市場並舉的方式進行全球市場佈局,形成了當前的海外拓展能力。目前,海信43%的收入來自海外市場。海信10萬名員工中,有2.5萬人在海外,擁有64個海外公司和辦事處、15個海外研發中心、18家海外工廠。

「隨著我們積累下的經驗逐步加強,從研發端到工藝、製造、裝備、自動化水平、數字化改造,逐步提升供應鏈抗風險能力。通過不斷強化自主創新能力,保障自身供應鏈安全。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打造品牌力,產品要讓更多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喜愛,實現本土化運營,提升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賈少謙認為。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陳維城 程子姣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