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女魔法師」:在頭腦里拆分零件,像化學家一樣做實驗

週末,範曉娟在酒店巧克力房加班到晚上七八點才回家,因為有一個500人的宴會,她需要趕製幾款巧克力裝飾。範曉娟是一位糕點師,2008年入職中國大飯店餅房,「那時我才21歲,在烘焙方面幾乎是零基礎,從製胚、打發、裝裱一點點做起。」後來她進入巧克力房,一幹就是8年,主要工作是帶領團隊製作巧克力甜點或者為外國首腦等重要客人製作各種造型的客房歡迎巧克力,比如新加坡魚尾獅、馬來西亞建築等造型。

範曉娟,37歲,河北石家莊人,中國大飯店餅房主管。

範曉娟回憶,剛進入巧克力房的那段時間其實挺難的,有一次主管讓她製作一款迷你版超市購物車的巧克力擺件,「我完全蒙掉,腦子一片空白。」經過多年的技巧學習和經驗積累,現在無論是高達一米五的節日巧克力雕塑還是複雜的巧克力擺件,她都遊刃有餘,小的作品兩三天就能做出來,複雜的最多一週出品。

她說,一般接到任務,大概有三四天的執行時間,但不是所有造型都有現成模具,需要分解、再組合併通過技巧來裝飾。比如,製作一款埃菲爾鐵塔造型的巧克力,她就買來拚圖,按照模塊做出來,然後再一點點拚接。她說,現在逛街或者帶孩子去公園玩,看到什麼有趣的建築、器具,都會不由自主地在腦子裡把它拆分成不同零件,然後搜索製作過程,哪些可以用模具呈現,哪些小零件需要想辦法手工製作。

巧克力作品。

現在範曉娟已經成為一名巧克力「專家」,從不同純度巧克力在烘焙中的不同特性,到巧克力融化凝固以及製作的溫度,全都如數家珍,「有時感覺自己像在做化學實驗。」她說自己偏愛純度為55%的黑巧克力,做造型時韌性和硬度最好,口感也更容易被接受,另外她也會嘗試柚子、百香果等受年青人喜歡的網紅口味巧克力。

範曉娟的巧克力房團隊一共有4名糕點師,都是女生。她回憶自己16年前剛入職時,整個餅房的女性大約佔三分之一。在以男性為主的烹飪界,烘焙領域女性比較佔優勢,但也有上升的「天花板」。「烘焙尤為能展示女性魅力。」她覺得女生更細膩、更堅韌,想像力豐富,很多女職業烘焙師都和她一樣,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我相信,憑著女性對吃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在烹飪領域尤其是烘焙領域定能闖出一片天地。」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曲筱藝

編輯 李錚

校對 陳荻雁

圖片 受訪對象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