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領回「大紅本」 昌平區化莊社區棚改項目今日交房

3月20日,正趕上春分日,上午陽光正好,也把昌平區城南街道化莊社區回遷居民的臉,映得更多了幾分喜氣和暖意。當天城南街道化莊社區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項目回遷安置工作現場交房儀式,在白浮泉北街36號院舉行,而這裏也是800多名居民等盼了三年的新家。為了居民們住得更踏實放心,這一天居民收房即拿本。新社區,老街坊,與熟悉的面孔一起,化莊居民們也將迎來嶄新的日子。

3月20日,城南街道化莊社區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項目回遷安置工作現場交房儀式,在白浮泉北街36號院舉行。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三年等待,眼看著新家拔地而起

新京報記者獲悉,化莊回遷房項目緊鄰大運河遺址公園北部,規劃佔地面積3.51公頃,建築規模約9.7萬平方米,共有12棟住宅樓,659套房。2021年前,化莊社區人口倒掛問題嚴重,社區內建築密度大,違章建設也較多。棚戶改造,是保護傳承利用建設大運河文化帶,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

張學賓是化莊社區的老居民了,2021年隨著社區騰退,他與一家8口搬出了家裡的平房老院子,之後幾年仍然住在昌平老城區。他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租住的地點距離新房不過2公里,「因為離得近嘛,所以平時沒事情的時候就會過來遛遛彎,走走看看。」

上次來看著樓房封了頂,這次來發現裝了門窗,等過些日子小區里開始栽種綠植了……來的次數多了,每次走到附近,張學賓總能發現些新變化,「真是眼瞅著它一點點建起來的,看見房子,心裡就踏實。」

居民當天領回大紅本。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居民當天領回大紅本。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3月20日,作為居民代表之一,張學賓從昌平區副區長倪娜手中,接過了屬於自家的房本,這標誌著城南街道化莊社區棚戶區改造和環境整治項目回遷安置房完成交房,與張學賓一樣,社區800多名居民,也將在這個春天搬入新家。

張學賓告訴新京報記者,早些時候自己已經到新家看過,「房子是精裝修的,設計的也不錯,我們只需要再買些傢俱,過不了多久就能拎包入住了。」張學賓挺滿意,他聽說未來周邊的配套設施也會進一步完善,「商場、學校、幼兒園,感覺這未來這日子有盼頭,一天比一天好。」

交房即交證,把資產拿到手裡、揣進兜里

記者從昌平區城南街道獲悉,化莊棚改項目裝配式全裝修,較傳統裝修更質量可靠、節能環保、縮短工期等,為區內安置房首例。據悉,裝配式全裝修採用建築、裝修一體化設計、施工,不僅建造速度快,比傳統現澆模式工期縮短30%以上,其預製構件的標準化批量生產,更是有效改善牆體開裂、滲漏等毛病,提高安全性和整體建築壽命。

同時,此項目也是目前昌平最先使用裝配式全裝修的回遷安置房、最快完成規劃核驗、竣工驗收備案並取得不動產權首次登記的回遷安置房、最先實現「人車分流」,地面無固定車位的回遷安置房、以及最先使用線上申報不動產證登記備案的回遷安置房。

儀式當天,居民透過窗戶看新房。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儀式當天,居民透過窗戶看新房。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攝

此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的辦證速度。在城南街道聯動昌平區住建委、市規自委昌平分局,興昌公司等相關部門的努力下,交房當天,即實現了「住權與產權零距離,交房交證零時差」,居民們領回了屬於自家的「大紅本」。

昌平區委城南街道工委書記張友鑫告訴新京報記者,這也是目前昌平區第一個實現「交房即交證」的回遷安置房,街道與多個部門一起打通工作路徑,提高辦證速度,也是為了讓居民們收房收得更安心、更放心。

「就比如有的居民家裡雖然分到了資產,但如果沒有這個‘大紅本’,資產的變現能力比較差,特別是萬一著急用錢的話,沒有房產證會帶來很多麻煩。所以我們這次,在交房時實現交證,也是為了讓居民心裡更踏實,資產攥在手裡,就如同錢裝進了兜里。」張友鑫說,在未來,城南街道將繼續做好交房後續工作,不斷完善服務,加強社會治理,讓居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越來越溫暖。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唐崢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