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全新打磨提升,首次亮相北京藝術中心

新京報訊(記者劉臻)3月22日晚,由國家大劇院和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出品的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首次來到了北京藝術中心,開啟第六輪首場演出。該劇由國家大劇院BDA青年舞團、北京舞蹈學院中國民族民間舞系、創意學院和中國古典舞系共同創排,集結了總導演張曉梅、張雲峰,編劇許銳,作曲程遠、謝鵬等一線主創藝術家。以舞入畫、以畫代舞,經過藝術家多重打磨提升過後的《楊家嶺的春天》更加精彩,帶領現場觀眾重返延安,回溯生機盎然、呐喊覺醒文藝春天。

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開啟第六輪演出,首次亮相北京藝術中心。攝影:張寅生

舞台上,音樂家、舞蹈家與老媽媽同吃同住,在人民勞動的身影間,汲取了藝術的靈感;文學家創作至深夜,從家長裡短的調解到新思想的解放,從婦女紡織小組的比賽到第一次的「豆選」,都是他的創作源泉;版畫家在槍炮轟鳴聲中創作,用刻刀記錄信仰之真,用生命踐行「以筆為槍」的誓言。這群文藝骨幹雖有著不同的生活體驗,但卻同時在楊家嶺完成了精神世界的轉變:藝術要紮根於人民的生活,為人民而作,為人民而歌。

《抗旱》《挑水》《婦紡小組》《豆選》《當敵人搜山時》,一幅幅木刻版畫成為了貫穿全劇的線索,《楊家嶺的春天》正是以延安木刻版畫經典作品為靈感源泉進行排演。編劇許銳認為版畫與舞蹈在視覺表達上有共通之處,「比如說像版畫《入倉》,非常樸素的一個背影,你都能感受到他內心的喜悅。這就是表達,同時也給了舞蹈創作的內在衝動。」流動的版畫,無言的力量,這便是《楊家嶺的春天》獨特的舞蹈展現。

《楊家嶺的春天》是以延安木刻版畫經典作品為靈感源泉進行排演。攝影:張寅生

在當晚的舞台上,民間藝術與舞蹈語彙的融合勾連了歷史與現實的脈絡,配合音樂、舞美的共同書寫,描繪出一幅生動活潑的楊家嶺生活圖。在「破曉」的章節中,文學家在夢中用皮影戲的形式思考慧兒的婚嫁問題,極具跳躍感的節奏配合誇張、機械的肢體關節動作,詼諧色彩濃鬱。富有民族特色的嗩呐、竹笛,搭配上管絃樂的背景鋪陳,歷史厚重中帶著小人物的俏皮與滑稽,陝北民風躍然而出。隨後一段陝北鼓書配合著舞台上三人的動作,慧兒與父親重歸於好,新思想就此在楊家嶺掀起新的浪潮。

在本輪演出中,藝術家對劇中人物關係、舞段編排、服裝設計等方面進行了新的打磨提升。更為豐富的主角互動讓三個舞蹈篇章的聯繫更為緊密,尾聲的重新調整讓全劇的情感體驗更為暢快。有觀眾評價道:「《楊家嶺的春天》地域特色很強,我能在劇中看見那一代人的精神風貌,很有感染力。」

據悉,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將在3月22日至24日、29日至31日連續登台北京藝術中心戲劇場,在春光和煦中為觀眾帶來六場精彩生動的舞蹈體驗。

編輯 吳龍珍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