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課程良莠不齊 交錢買課需謹慎

    視覺中國供圖    視覺中國供圖

    「當初純粹抱著想要進一步學習的求知慾拍下這套AI課,結果發現還不如我自己學。」對AI很感興趣的李虹女士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享了自己購買AI課程「踩雷」的經歷。

    這並非孤例。多名受訪者近日向記者表示,在購買200元左右的AI培訓課程後,發現課程所涉及的知識、技巧多是網上免費平台就能學到的,「有種被騙的感覺,自己交進去的學費也無法退還」。

    一段時間以來,隨著ChatGPT、Stable Diffusion等模型的快速迭代,以及近期Sora影片生成技術的公佈,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逐漸成為大眾廣泛關注的焦點。這些模型經過優化後易於使用,以聊天框、提示詞和生成選項等形式實現交互,但要熟練掌握這些新型工具對用戶來說仍有一定的門檻。針對AI使用培訓的不同課程隨之出現在各大平台。

    不過,有消費者發現,這些課程的質量良莠不齊,有的還打著花錢買課就能「快人一步」「副業變現」等吸引眼球的旗號,而實際的教學內容和體驗並不相符,有的人購買課程後感覺自己被「忽悠」了。AI培訓課火熱,到底是知識付費,還是販賣焦慮,抑或一輪「韭菜收割」?

    AI培訓市場大火摺射技術焦慮

    打開各類社交平台和搜索引擎,輸入AI相關的關鍵詞,能夠發現大量AI使用教程,還能看到許多機構提供付費培訓服務。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提供「人工智能培訓」服務相關的企業有約9.4萬家。這些服務商所提供的課程形式不一,有線上直播課,有線下集中訓練營,價格從兩三百元到幾千元不等,課程內容主打幫助學員掌握各類的AI使用技巧,包括文字、圖片的生成以及音影片處理等。

    以某網站提供的付費AI繪圖課程為例,裡面列出了超過300節課的課程信息,每節課時長平均在7-10分鐘,教學內容包括多個AI繪圖模型的核心介紹、不同模型的區別、零基礎入門以及各個模型的詳細操作案例等。每節課後還會佈置一些實操作業,供學員親自上手。

    這樣一套零基礎「保姆式」課程的售價是399元,該網站顯示,已經有近1000人學過。

    通過某社交平台,記者聯繫上一家提供AI培訓課程的機構。據這家機構的工作人員介紹,該機構提供2980元的三天兩晚線下培訓課,課程內容包括AI基礎知識、各類AI平台的講解、文字繪圖音影片的實操等。這名工作人員專門強調,課程期間會有導師全程在現場指導,「在更短時間里提高學員的AI應用技能」。

    「(學會之後)一個人在幾分鐘內,就能產出四人團隊在一週里產出的工作量。」這名工作人員還提到,通過線下台程熟練掌握AI之後,能夠「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甚至,「AI能夠快速批量生成短影片腳本、公眾號文章等各類文案,還有一些需要創意的工作,比如海報設計等,也是AI的強項」。

    這名工作人員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2023年年底至今,該課程已在杭州、北京兩地舉辦4次,共計超過100名學員參加。

    「AI培訓課程的火熱,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們害怕被技術和時代拋棄的焦慮心態。」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瀋陽解釋,人們在面對新興事物的時候,如果自己搞不明白,沒有跟緊主流步伐,就會產生一種FOMO(fear of missing out)心理,也就是「害怕錯過心理」,這是很正常的社會現象。

    他也鼓勵人們多去接觸和學習AI。「以我自己為例,只要我的腦海中冒出思想火花,我就會讓AI幫助我完善,形成比較體系化的認知。」瀋陽說,「以前的工業化主要是把可見的實體產品工業化,而AI技術的出現,則是把我們腦中的創新思維進行工業化」。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雲泉補充道,積極學習AI等新興技術,並非鼓勵花錢報班,尤其面對當下AI培訓市場魚龍混雜的局面,一定要擦亮眼睛做好甄別。

    AI課程良莠不齊,交錢買課需謹慎

    打開某平台的AI培訓課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系列奪目的廣告語:「技術大咖帶你速成」「一個人幹成一家公司」「AI時代人人必學」……但這種吸引眼球的宣傳口號背後,課程質量卻是良莠不齊,有的人甚至直言自己購買課程後感覺被「割韭菜」了。

    李虹曾經體驗過國內一款AI模型,覺得很有意思,想深入瞭解一下如何有效利用這種「聊天式AI」。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某直播平台上看到一名主播正在熱情地推廣自己的AI課程,出於強烈的好奇心,她花199元買下了這套線上AI課程,覺得「也不是什麼大錢,買來學著玩」。

    然而,在上完幾節課之後,李虹便發現了其中的「不對勁」。「整個課程只講了一些非常入門的基礎內容,而且都是我自學就能掌握的,講師一直在誘導我們去購買另一套接近2000元的進階課程。」她說。

    李虹告訴記者,自己雖然不太在乎這點買課的錢,但這種「被營銷」的套路還是讓她感到不悅。之後,她聯繫商家客服要求退款,卻遲遲得不到回覆,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不過這也讓我長了個記性,以後還是要仔細甄別一下這些課程。」她說。

    有的AI培訓機構聲稱,會在學員「畢業」之後提供簽約接單服務,剛畢業的雷帆便遇到了這種情況。

    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自己聯繫了一家AI繪圖培訓機構,以線上直播課的形式學習了Stable Diffusion等主流AI繪圖模型,價格接近2000元。這家AI繪圖培訓機構稱,在學習結束之後如果能通過「考核」,就能夠長期保留AI平台的帳號權限,並在簽約之後享受工作室的訂單資源,自己「接單賺錢」,「多的話甚至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元」。

    「雖然當時覺得學會AI作圖用來接單賺錢很有吸引力,但冷靜下來還是沒忍心花這個錢。」雷帆回憶起自己和這家AI繪圖培訓課的工作人員溝通的經歷,「他們反復勸說我,告訴我‘機會很難得,學會了是一輩子的事,自己接單很快就能賺回報名費’。」工作人員還向他提供了一系列「福利」,比如「免考核直接簽約」「最近是訂單集中期」等,但在家人的再三勸導下,雷帆還是放棄了買課的想法。

    也有一些年輕學員認為,有的AI培訓課程確實能帶來學業和工作上的幫助。AIGC技術的普及,也激發了許多人想要學習、使用AI的好奇和動力。各類培訓課程的出現,進一步降低了大眾接觸AIGC技術的門檻。

    瀋陽認為,AI技術呈現出快速變化的階段特徵,「基本是四個月升級一代,而Sora大模型的提前放出,讓我們所有人都很震驚,這也加快了未來的更迭節奏」。他表示,目前的AI技術正在與各個行業和領域加速融合,在未來會湧現出一個「更大的產業生態」。

    至於市場上火熱的AI培訓班,瀋陽認為嚴格實施現有法律,足以遏製一些機構的不規範操作,例如是否違反廣告法,對課程內容和效果是否過度誇大等。

    張雲泉也提醒人們審慎觀察,「具體到AI課程層面,我們還缺少一些標準和規範去認證教學內容」。他還提到,當下仍處在AI早期快速發展階段,一些培訓內容可能比較「膚淺」,並不鼓勵人們一擁而上,「可以關注一下行業前沿新聞,收集一些AI方面的材料形成基本認知,再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系統學習,不要因為恐慌和焦慮就花大價錢報班」。

    新技術風口正旺,這條船該怎麼上?

    「形式多樣的AIGC培訓課程,側面反映出人們希望借助AI大模型來滿足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需求。」瀋陽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當下的AI技術在一些「對內容有一定容錯度的行業」的應用已經較為普遍,包括美工、文案、翻譯以及編程等領域。

    「合理使用AI對於生產力的提升作用是非常明顯的,我們自己團隊利用AI輔助文案和編程工作,已經實現了40%-50%的生產力提升。」瀋陽說。

    張雲泉也認為,AI技術可以幫助人們省去一些「繁瑣且重覆的事情」,更多聚焦於創意和設計。「就以繪畫為例,過去我們往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畫出一幅作品,但如今借助AI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生成很多不同風格的備選方案,然後反復進行改進,提升質量。」

    新技術風口正旺,年青人如何登上這條船?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院長潘教峰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當下人們正處於重大變革的數字化時代,年青人需要養成一種數字思維,以數字的視角去觀察和分析事物,理解數據的重要性和價值。

    在他看來,在數字社會和人工智能社會中,掌握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同樣不可或缺,「這些技能包括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文字處理、圖像處理等。」

    不過,要想學習AI使用,也不可「操之過急」。

    張雲泉告訴記者,目前快速發展的AI技術,確實會對一些行業賽道產生衝擊。「但是作為一種生產工具,AI並不會取代很多崗位——總會有更多的新知識、新技能需要人們和AI去學習。」張雲泉認為,目前公佈的AI技術演示,往往會把「精心挑選和設計的部分」呈現出來,「但在我們的實際操作中,想實現這樣的效果是很複雜的」。

    瀋陽建議,對於想要學習AI使用技巧的初學者,可以先熟悉一下網絡上的免費課程,「能把免費的課程都學會了就很不錯」。他認為,粗淺地掌握一種技能有時候並不重要,掌握技能的學習方法可能更加重要。

    用潘教峰的話說,年青人還是要培養「快速學習和適應的能力」,以便能夠迅速掌握這些不斷更新的工具,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和工作生活。

    (應受訪者要求,李虹、雷帆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璟瑄 李瑞璿 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3月25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