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大行其道,還要發展重型武裝直升機嗎?

近期,重型武裝直升機成為網絡上熱議的武器。

近年來,世界各國在重型武裝直升機發展上不斷取得新的進展:一方面,更多的國家開始成為「世界重型武裝直升機球會」的新成員,比如意大利、土耳其等國;另一方面,美國和俄羅斯也在繼續改進現有型號,比如美國AH-64E「阿帕奇·衛士」、俄羅斯卡-52M以及米-28NM等。

俄烏衝突後,不少人對於武裝直升機在現代以及未來戰場上的價值有所質疑,但是各國發展重型武裝直升機的熱情依舊未減。

「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不斷改進,綜合性能進一步提升。「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不斷改進,綜合性能進一步提升。

重型武裝直升機的發展路徑

對於如何研發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各國採取的思路和辦法有所不同。通常來說,主要有三個途徑,一是全新設計研發,二是利用現有的大型通用直升機技術為基礎進行改進研發,第三種則是將中型武裝直升機進行放大來完成設計。

採用第一種思路設計的重型武裝直升機主要有美國AH-64「阿帕奇」以及蘇/俄卡-50/52以及米-28等型號。全新設計研發的好處在於可以根據直升機部隊的實際作戰需求來重點突出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某一些作戰功能,而且不必受限於原有機型的技術基礎,以便更好地適應部隊的需求。比如,卡-50最初的設計目標就是針對當時美國最先進的AH-64,突出和強調了空戰能力,理念可謂非常超前。所以,卡-50採用了既可減輕重量、又能夠提升機動性的共軸反向雙旋翼、單人座艙、固定式航炮等設計,而且參考戰鬥機的設計理念,特別配備了彈射逃生座椅。這一切都使得卡-50在有可能與AH-64以及其他北約武裝直升機遭遇時,具備壓倒性的空戰能力。

採用第二種思路設計的重型武裝直升機主要有蘇俄米-24/35以及南非CSH-2「石茶隼」兩個型號。前者基本上直接採用了米-8大型運輸直升機的中後機身、動力系統以及傳動系統等部分,即可以執行專門的對地攻擊任務,也可以減少燃油以及載彈量,還可以運輸最多8名作戰人員。所以,人們經常會將米-24/35稱為「飛行的步兵戰車」,而將其他不帶有乘員艙的重型武裝直升機稱為「飛行坦克」。

南非CSH-2「石茶隼」同樣採用了法國「美洲獅」運輸直升機的仿製型號——「阿特拉斯羚羊」的尾部以及動力-傳動系統,但是重新設計了中機身和前機身,其設計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借鑒了美國AH-64「阿帕奇」。但CSH-2「石茶隼」作為很長一段時間除了美國、蘇/俄之外唯一一款第三國研發的重型武裝直升機,卻並沒有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和訂單,只有南非空軍採購了12架,是目前世界上產量最少的現役重型武裝直升機。

採用第三種思路設計的重型武裝直升機主要有美國AH-1Z「蝰蛇」、意大利AW249以及土耳其T929等三個型號,她們都是21世紀之後才首飛的新生代。AH-1Z「蝰蛇」是著名的AH-1「眼鏡蛇」家族的最新型號,相比其前輩——AH-1W,最大起飛重量從6690千克增加到了8390千克,基本上跨入到了重型武裝直升機的門檻。相對於早期的AH-1武裝直升機,其作戰能力、機載設備性能來說,AH-1Z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提升,目前主要裝備於美國海軍陸戰隊,而巴爾公司也在積極地向其他國家推銷該型直升機。

意大利AW249和土耳其T929兩款重型武裝直升機都屬於意大利A129「貓鼬」中型武裝直升機的放大發展型。A129是由意大利阿高斯塔公司自主研發的4噸級中型武裝直升機,總體性能較為平庸,所以並沒有得到很多國家的青睞。除了意大利陸軍批量裝備外,只有土耳其引進了A129的相關技術,仿製成功了本國的T129武裝直升機。

進入21世紀20年代之後,意大利和土耳其分別在A129、T129的基礎上,研發以及首飛了本國的重型武裝直升機,即AW249和T929。AW249基本保持了A129的總體設計佈局,但是加大了整體尺寸,最大起飛重量也超過了8噸,幾乎是後者的兩倍,甚至連機炮都繼續沿用A129的三管20毫米加特林炮。T929雖然也大致延續了T129的總體佈局,但是外觀改變較大,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11.5噸,與美俄同類型的重型武裝直升機處於同一水平。目前,AW249和T929分別在2022年和2023年實現了首飛,後續研發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武裝直升機在俄烏衝突的表現再次引發該武器未來如何發展的討論。 武裝直升機在俄烏衝突的表現再次引發該武器未來如何發展的討論。

重型武裝直升機的爭議

目前,外界對於重型武裝直升機的作戰價值以及戰場生存能力都存在很多爭論。首先,隨著大中型察打一體無人機的快速發展,無論是中高空長航時固定翼察打一體無人機,還是中低空旋翼察打一體無人機,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重型武裝直升機執行作戰任務。這些察打一體無人機在飛行速度、飛行高度、載彈量、續航時間等方面已經不弱於現役的主流重型武裝直升機,甚至在某些性能參數上更勝於後者。

而更為重要的是,大中型察打一體無人機本身就可以作為一定意義上的「消耗品」,尤其是在面對具備強大防空系統的對手時,能夠執行更為危險的作戰任務。反過來,有人駕駛的重型武裝直升機在作戰使用上就必須考慮自身損失等問題。儘管重型武裝直升機本身在裝甲防護方面已經是直升機家族中的最強者,但是也無法保證不會被擊落。特別是駕駛重型武裝直升機的飛行員和武器操作員一旦被敵方擊殺或者受傷無法再執行任務,那麼對於直升機部隊來說也是巨大的損失。持續已經超過兩年的俄烏軍事衝突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機組成員在被擊落的情況下,很難保證自身的安全。

再者,當今世界各國為了反製對手的直升機部隊,也在大力發展各種類型的中低空甚至超低空防空系統。在戰術使用上,以我方武裝直升機打擊對手直升機的超低空空戰戰術也更加成熟。此外,類似A-10、蘇-25以及「超級巨嘴鳥」這類低速低空攻擊機也會「欺負」直升機,堪稱「直升機殺手」。所以,即便是防護能力最好的重型武裝直升機,面對如此眾多的「天敵」同樣也很脆弱。執行類似的對地攻擊任務,依靠中高空長航時察打一體無人機、中低空察打一體無人機、巡飛彈以及FPV微型自殺式無人機,也可以取得不錯的作戰效果。

為了增強遠程打擊能力,提高生存能力,武裝直升機越來越重視裝備射程超過20千米的空地導彈。為了增強遠程打擊能力,提高生存能力,武裝直升機越來越重視裝備射程超過20千米的空地導彈。

重型武裝直升機的未來之路

上述觀點從現實的戰場情況以及現代武器裝備發展來看,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再加上美國陸軍突然在2024年2月宣佈取消下一代FARA重型武裝直升機研發項目,似乎更是成為佐證這一觀點的有力證據。要知道,FARA項目已經進行了6年之久、投資超過20億美元,目前進入到了巴爾公司360「不屈」與西科斯基公司「突襲者」X競爭的最後階段。按照原計劃,FARA項目最快在2024年就可以確定最後的中標者,到2028年就可以量產服役了。但在最後關頭,美國陸軍突然叫停FARA項目,6年時間和20億美元都打了水漂,確實讓很多人感到困惑。

從某種意義上講,重型武裝直升機發展到當今這個階段,確實已經面臨一個遭遇瓶頸期的問題。意大利和土耳其只是按照傳統的設計思路研發新一代重型武裝直升機,主要為了填補自身的裝備空白。俄羅斯不斷改進卡-52M以及米-28NM,則是為了滿足當今烏克蘭戰場的實際作戰需求。而對於美國來說,其不斷改進升級的AH-64E「阿帕奇·衛士」和AH-1Z「蝰蛇」依然是當今世界上處於頂尖水平的重型武裝直升機,即便在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也很難說會過時。那麼,我們就很有必要分析和討論幾個問題:重型武裝直升機在未來戰場上的定位是什麼?面對不斷變化的未來戰場態勢,重型武裝直升機應該如何改變?

其實,就如同主戰坦克的發展道路一樣,如今的重型武裝直升機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那麼,尋求重型武裝直升機新的發展突破點,就是破解這一問題的關鍵所在。筆者認為,在幾個方面上,重型武裝直升機還是有可能通過質變來獲得新生的。比如,美國FARA項目所體現的高速化、遠程化,可以讓重型武裝直升機得到比肩固定翼飛機的性能,隱身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重型武裝直升機被發現乃至被擊落的概率,高度信息化和網絡化可以讓重型武裝直升機指揮眾多的無人僚機執行危險任務,保證自身的安全。更為重要的是,有人駕駛的重型武裝直升機處於作戰一線,能夠靈活應對各種突髮狀況,這一點是無人機所無法完全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