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認為:北周武帝約有三分之一的古代黃河流域血統

新京報訊(記者張建林)3月28日,記者從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在該院發佈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墓和北周開國占士宇文覺墓的考古發現及研究成果中,有專家指出,北周武帝約有三分之一的古代黃河流域血統。

北周武帝為鮮卑族。鮮卑人群的起源研究是歷史學和人類學領域的重要課題。通過對北周武帝基因組進行分析,團隊從遺傳學角度揭示了武帝及其家族的族源,對理解鮮卑人群的起源意義重大。

通過遺傳學分析,團隊發現,北周武帝與古代契丹人、黑水靺鞨人以及現代達斡爾人、蒙古人存在最近的遺傳關係,並估計武帝血統有六成源於古代黑龍江流域的東北亞人群,三成源於古代黃河流域的農業人群。

與會專家表示,「武帝家族譜系表明他的祖母王氏可能是北方漢人,所以,武帝約三分之一的古代黃河流域血統極可能是鮮卑皇族與漢人貴族長期通婚的結果。」

整合分析已發表的鮮卑人基因組數據後,團隊還發現,鮮卑人群至少有60%的主要血統來源於黑龍江流域的古東北亞人群。同時,不同地理區域的鮮卑人內部存在一定的遺傳差異,「而這種差異很可能是鮮卑人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與周邊人群長期通婚融合的結果」。專家認為,這一發現為南北朝時期貴族之間「胡漢融合」找到了直接證據,對於中古時期通過民族融合形成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意義重大。

此外,本次研究中,團隊以顱骨CT掃瞄技術對北周武帝進行了初步面貌複原。通過分析控制頭髮、皮膚和瞳孔色素相關的基因位點,認為「武帝是黑色頭髮、黃色皮膚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東北亞、東亞人長相」。

左為宇文邕面貌複原圖,右為唐代閻立本繪製的《曆代帝王圖》中宇文邕形象。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左為宇文邕面貌複原圖,右為唐代閻立本繪製的《曆代帝王圖》中宇文邕形象。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武德皇后阿史那氏(公元551年至582年),突厥木杆可汗之女,其生物學樣本是追溯突厥源流史的重要材料。關於突厥阿史那部的祖源,學界有三個假說。一說是匈奴之後,屬於歐亞大陸東北亞起源;二是歐亞大陸西岸起源,說是在西海之右(甚至誇張的說法認為西海是地中海);三為東西混合說,即在中國西北地區由東西方人群混合而成。

研究團隊表示,「從我們測得的數據來看,明確了突厥阿史那部起源於歐亞大陸東北亞,即今天的中國東北到俄羅斯碧加湖區域,否定了歐亞大陸西岸起源說和多重起源說。」

專家稱,阿史那氏與鐵器時代以後的通古斯(阿爾泰語系的三大語族之一)和蒙古語遊牧人共享更多的基因,如柔然(中國古代遊牧民族之一)、鮮卑、契丹、黑水靺鞨(唐代東北部族名),與其他古突厥人有顯著的遺傳差異,顯示了突厥汗國內部的多重來源。

此外,專家還指出,突厥阿史那部對現代突厥語人群的遺傳貢獻非常有限,再次確定了突厥語為文化傳播模式,而非人群擴張模式。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朱名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