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邊祭掃引發火災,媒體:文明祭掃不會減弱緬懷情感

來源:澎湃新聞

清明節將至,很多市民提前祭掃,但不文明祭掃行為依然隨處可見,其中有些還引發了火災。據北京晚報報導,3月29日上午10時許,北京通州群芳南街路邊草坪上,劉某攜帶紙錢、香菸等用品祭拜親人,在點燃祭掃用品後,大風將燃燒的紙錢吹至雜草叢中,引發火災;11時許,通州張家灣鎮皇木廠村南側樹林內,兩名王某以點燃紙錢的方式祭祀逝者,後引發火災,並造成經濟損失。目前,三人均被通州公安分局行政拘留。

北京日報 影片截圖北京日報 影片截圖

按照傳統習俗,燒紙上香是清明祭掃的主要形式。應該尊重民風民俗,但不代表沒有地點限制。近期,街頭巷尾燒紙上香的有所增多,路過的市民不僅能見到一堆堆的火光,還有隨處飄灑的紙灰和沒處理乾淨的祭品。紙張和不易降解的祭祀品燃燒之後,不僅造成空氣汙染,在街邊、樹林等地拋撒和焚燒祭祀用品還可能引發火災。幾乎每年清明期間都有這樣的案例,必須引以為戒。祭掃的方式不該煞風景,更不可踰越安全的底線。

清明追思,呼喚更綠色、更安全、更文明的儀式感。近日,首都文明辦發出《理性追思,文明祭掃》倡議書,除了倡導市民強化安全意識、杜絕路邊燒紙祭祀,還列出了多種文明祭掃方式供市民參考。例如,鼓勵選擇鮮花祭祀、植樹紀念、網絡祭掃、代為祭掃等方式代替燒紙錢、點香燭等習俗;推廣節儉辦喪,簡化喪葬儀式,支持骨灰撒海、自然葬等生態安葬方式;傳承紅色基因,通過參觀烈士紀念館、紅色教育基地,學習革命先烈英勇事蹟。綠色祭掃,不會減弱緬懷的情感,而且能讓節日更加凸顯「清明」本色。

清明在情不在形,祭掃在心不拒新。自有清明節以來,祭掃方式隨著時代的發展不知發生了多少變化,在北京這樣的現代化大都市里,祭掃方式也在不斷更新,既要滿足市民的祭掃需要,又要契合城市的文明風尚。去年清明節期間,「文明北京」公眾號推出「寄情在雲上,追思在心間」線上活動,得到許多市民的響應;在八寶山殯儀館老山骨灰堂北側廣場,「親情祭祀·水溶祭情」活動中象徵哀思的信箋、紙船、柳枝、風鈴等,成為不少市民的選擇。今年,為強化文明祭掃,八寶山殯儀館共推出63項服務舉措和多項殯儀服務組合,進一步完善惠民便民的殯儀服務。祭掃高峰期間,首都文明辦每天組織805名公共文明引導員,在公墓、陵園及10條掃墓專線周邊公交地鐵站台、路口等開展文明引導服務。在各方接力協同下,從簡從儉、便民惠民的祭掃方式得到更多人的認同,並因此固化為新的傳統。

清明節體現了中國人重視親情、敬重祖先的情感追求,寄託著一代代人緬懷先烈、賡續血脈的人文精神。領悟清明節本身的內涵,比追求傳統形式重要得多。移風易俗的文明祭掃,不僅不會減弱緬懷情感,反而更加契合慎終追遠、敬重生命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