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點共情不了安陵容,但狠狠共情陶昕然

中新網3月31日電(記者 張曦)節目里,問到「小時候挨過揍嗎」的那一刻,氣氛突然凝固了。

陶躍娣看著女兒,陶昕然望向母親,她努力讓自己笑,但一笑就哭。於是陶昕然試圖用食指堵住眼角,但淚水卻被往事勾住汩汩流出。

「挺多的。」

陶昕然說自己小時候挨揍挺多。圖片來源:節目截圖

講真,上一次看陶昕然這樣止不住的哭,還是在《甄嬛傳》里。

陶躍娣曾是「棍棒教育」擁躉者,奉行「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不成材」。

女兒考了98分,她會懲罰並質問:「那兩分怎麼丟的?」女兒考了全班第四名,她也生氣:「為什麼會跌破前三?」

綜藝《是女兒是媽媽》的評論里,很多人都與陶昕然狠狠共情,最高點讚的一條評論是:「突然理解她為什麼能把安陵容的卑微和謹小慎微演得那麼好了。」

服從與叛逆

1985年,24歲的湖南女生陶躍娣生下了女兒。

身為老師的她,對女兒寄予厚望,按照她的規劃,女兒的主線任務是重點中學-重點大學,支線任務是學舞蹈提升氣質。更細節一點:凡事一定要爭第一。

很小的時候,陶昕然就非常質疑這套雞娃邏輯:我為什麼要做那個最好的?不是第一名就不配存在嗎?

陶昕然回憶小時候挨揍往事 圖片來源:節目截圖

在嚴厲的高壓教育模式下,陶昕然的叛逆期明顯又漫長。

2000年,15歲的她執意報考湖南省藝術學校民族舞專業,這顯然與陶躍娣的計劃背道而馳。母女倆產生巨大分歧,面對倔強的女兒,陶躍娣不得不做出暫時讓步。

在這之後的多年里,母女倆一直在開展「拉鋸戰」,陶躍娣說東,陶昕然偏要往西,兩人達成的唯一共識是「我是對的,你是錯的」。

苦於血脈壓制,陶昕然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來證明自己的對。直到出演《甄嬛傳》安陵容走紅。

陶昕然在《甄嬛傳》里飾演安陵容

從結果論來看,很難評判陶躍娣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畢竟陶昕然成名了。於是很多人找到陶躍娣,試圖學習育兒經。

但把童年視為「魔鬼訓練營」的陶昕然,當時做出了一個至今認為非常愚蠢的行為。

她抱著證明自己,「懲罰」母親的心態,電話告知陶躍娣,「媽媽,我成為今天的我,是因為我自己,不是因為你教育的成功。」

回憶起這段往事,陶昕然哭成了淚人。

女兒與媽媽

互相的傷害,帶來的後果是,直到參加節目前翻遍相冊,陶昕然才發現,跟媽媽的合照都湊不齊九宮格。39歲的她,和媽媽說「我愛你」的次數竟然不到三次。

為什麼那麼害怕擁抱和說我愛你?因為陶昕然覺得陶躍娣太嚴厲了。

這樣的親子關係,是很多中國家庭的縮影。

那些互相不理解指責的狀態,往往在有了相同身份後,才能和解與治癒——是女兒,也是媽媽。

2016年,陶昕然懷孕了。她突然意識到陶躍娣的不易,她在微博發文:「曾經把最壞的脾氣給了媽媽,直至今日我成為了準媽媽才深切知道媽媽要付出多少才能把我帶到這個世界……媽媽辛苦了,以後我保護你!」

陶昕然早年微博截圖

這之後,她開始在母女關係里不斷撤退和妥協,希望能讓媽媽明白,自己不是那個最優秀的孩子,其實特別的普通。

「在我的工作圈子裡,我不是最漂亮的,不是身材最好的,不是自身條件最好的,但因為我的業務能力,一定有我的一席之地,人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我可以做獨特的我自己。」

有了何陶後,陶昕然用她從小渴望的方式來教育女兒,就像把自己重新養了一遍。

她會非常尊重何陶,希望女兒做自己。

最近的入學考試里,何陶考得很糟糕,那一刻陶昕然憤怒了,但之後她迅速反思:「你的渴望是什麼?」

「她一定不可以是我生命的延續,雖然我們一生都走不出我們的母親,但是我還是希望她成為她自己。開心就好了。」

和解與治癒

母女關係的緩解點,是陶躍娣幫陶昕然帶孩子。

住在一起後,陶昕然發現媽媽老了,也需要自己陪伴。

看到女兒耐性教7歲孫女,陶躍娣陷入反思。她覺得自己當年的教育方法特別簡單粗暴,給孩子帶來了心理傷害,並承認自己有虛榮心,覺得女兒是老師的孩子,考不過別人,會覺得臉上無光。「我真的很遺憾,我真的自愧不如。」

左為陶昕然女兒,右為陶昕然媽媽 圖片來源:節目截圖

柔軟下來的兩人,終於放下了偏見與執念。

陶昕然可以直接說出對媽媽的不滿,「媽媽,我敢質疑和否定你,並不代表我不愛你。」

陶躍娣不再急著辯解,但在她的角度,也有一些委屈:「我是比較著急,作為母親是永遠愛自己的孩子,只是愛的方法不得當。」

2021年,陶躍娣病倒了。她更加自責,明明是來幫女兒的,反倒需要陶昕然停工來照顧自己。

「媽媽躺在病床上,可是我卻選擇了去拍戲,我想我會遺憾的吧。」陶昕然絲毫不覺得有何不妥,曾經對未來充滿擔心的她,現在徹底放鬆,一方面覺得擔心也沒用,另一方面希望多陪陪媽媽。這也是作為女兒的責任,

她跟陶躍娣說,這反而是一個機會,「沒有這樣的這個機會,我是沒有時間的照顧你的,陪你的。」

母女的對話,沒有「我愛你」,但每一個字都傳遞著更大的能量,那些通過愛帶來的傷害,依舊在,但雙方已經諒解彼此,終於願意站在對方的去思考。

韓劇《請回答1988》里,爸爸對德善說:「爸爸也不是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啊,就請我們德善,體諒一下爸爸吧。」

陶昕然也反思,「媽媽24歲生的我,她也是第一次做媽媽,31歲當媽媽的我,未必比她做得更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