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1釐米劃痕索賠7萬,「提燈驗車」又刷新認知

「提燈驗房」之後,又出現了「提燈驗車」?

近日,有網民發帖稱在四川旅遊租車1天,歸還驗車時發現車輛大燈有微小劃痕,商家拒絕退還押金,在4S店稱可以花費2000多元技術手段恢復的情況下,租車商堅持更換大燈,並要求其承擔更換配件費、誤工費、折舊費等共計68800元,或換副原廠大燈等花費近1萬元。

車燈處不足1釐米的微小劃痕,被「索賠」近7萬,著實讓人驚掉下巴。如此「獅子大開口」,明顯超出了合理索賠範疇。很多網民表示,這一事件堪稱「提燈定損」的升級版。

目前,成都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已經介入處理,「哈囉租車」平台也已同步下架涉事門店。事情真相如何,租車公司有沒有故意設坑,對消費者「敲竹杠」,借此謀求不法利益,必須嚴查到底。

消費者租用車輛,用車過程中造成車損,當然應該承擔修復費用,這一點行業內也有基本的合約約定和規範。但租車方索賠需在合理範圍內,不能仗著消費者的押金在手上,就漫天要價。

面對微小劃痕,商家拒絕4S店的修理方案,堅持更換大燈,並開出天價賠償價碼,已經不是簡單的消費糾紛了,或已涉嫌敲詐勒索。

此次事件中,有兩點存在疑問。其一,車輛的損傷,是否真的是消費者造成的?按照消費者的講述,提車時大燈內已經起霧,損傷疑似原先就存在;其二,4S店明確表示,2200元左右就可以完全修復,為何租車公司還要高額索賠?

在缺少明確證據證明消費者過錯的前提下,租車公司對於微小劃痕的處理過於嚴苛,難免引發租車套路的聯想。

事實上,將消費者用車造成的小損傷放大,用來高額索賠,甚至租車公司在送、還車環節時趁消費者不注意,故意製造損傷,實施敲詐勒索,類似的租車套路早有先例。去年年初「三亞租車被坑」事件就曾引發廣泛關注,最終6人因涉嫌敲詐勒索被依法刑事拘留。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事件中的涉事租車公司,之前就被網民投訴用微小劃痕損傷,剋扣消費者押金,並額外索賠。多次遭到投訴的「黑歷史」,無疑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假修車、真訛錢」的質疑。

所以,到底是消費者真把車弄損傷了,索賠是修車本應付出的成本,還是打著修車的名義,借題發揮搞敲詐勒索,市場監管部門有必要深入調查,對可能存在的服務和收費不規範問題嚴肅處理,給當事人和社會一個交代。

租車行業作為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該提供便捷、安全、優質的服務。這起事件是行業亂象的一個縮影,也是一記提醒。市場監管部門應將監管重心前置,加強對租車行業的日常監管,規範行業秩序。對於一些屢遭投訴的商家,更要重點監控,敦促商家規範、誠信經營。

此外,網絡租車平台配合調查、下架涉事門店還不夠。此次事件中,租車公司是通過平台引流,最後和消費者私下交易。繞過平台監管,是租車公司敢於開口索要高額賠償的重要原因,但這並不意味著糾紛就和租車公司無關。

在日常運營中,租車平台理應加強對入駐商家的審核和管理,確保商家遵守法律法規和行業規範,為消費者提供優質服務,剷除不良商家靠套路謀取不法利益的生存土壤。

小損大修,漫天要價,從「提燈定損」到「提燈驗車」,類似事件刷新了公眾認知,也會對地方、行業形象造成損傷。正因如此,地方職能部門還得加強監管執法力度,絕不能讓一顆老鼠屎壞掉一鍋粥,要謹防坑害消費者的個案成為潛規則。

相關報導

網民成都租車疑遭「提燈驗車」,小劃痕要賠7萬,涉事車行曾多次被投訴類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