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調還是低調?「生日尷尬症」又犯了

    視覺中國供圖    視覺中國供圖

    生日是一個紀念,也是一次狂歡。

——————————

    我在夏天出生,習慣按農曆過生日。每年春日剛到,父母便會拿出日曆翻看我的生日對應在哪天。今年的生日撞上了週一。父母和我住在兩個相鄰的城市,雖然不算遠,但工作日往返著實不便,這意味著我大概率將失去一個大方慶祝生日的機會。

    我當然可以和朋友一起慶祝,但不知從何時開始,直接告知別人生日總覺得很尷尬。生日只對自己有特別意義,用這樣的日子打擾別人好嗎?要來的祝福是祝福嗎?每到這天,我總是陷入糾結:既想發朋友圈記錄,又怕被別人發現;既想收到朋友的祝福,又不願意明說。

    為了緩解尷尬,我費盡心思。20歲生日,剛剛學完數據庫語言SQL的我,在朋友圈寫下:Year(Date())-Year([出生日期])=20;23歲,我用一個時針指向2,分針指向6的手錶圖案,寓意自己迎來新的一歲;25歲,用一張跳傘證書表達希望自己永遠勇敢的心願。那時的我覺得,只有真正在乎你的人,才會費時間猜測那些奇怪表達背後的含義;只有真正瞭解你的人,才會懂得你的意思。最近幾年,我更加「低調」,將自己對過去一年的感悟與新一年的期盼寫下,設為僅自己可見後,再無其他。

    我也有過不糾結的時刻,那是在大學的時候。宿舍一共6個女生,我們約定每個人生日都要集體外出吃一頓飯。過生日的人會提前和大家確認時間,找一個所有人都有空的日子慶祝,這一天可以是生日,也可以是臨近生日的任何一天。生日當天,舍友們會為「小壽星」送上禮物,有時為了製造驚喜,裝作忘記對方生日,是一個雖老套但常用的做法。

    有一年,我等了一天都沒有收到朋友們的祝福和禮物。剛開始我以為大家又玩起了老套路,後來才意識到,原來大家真的忘了。那年我的生日正好撞上考試周,又恰逢確定能否保研的關鍵期,雖然前不久宿舍剛剛聚過餐,但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又集中在了複習上。我很理解,沒有提醒大家,畢竟自己也在為考試焦慮,但未免有些失落。

    一週後,我的桌子上多了一根未拆封的捲髮棒。我猜測這是給我的生日禮物,那段時間我沉迷於創造各種髮型,捲髮棒無疑是有力助手。但對我來說,約定共同慶祝生日像是為內心敷上了一層保護膜,一旦生日被忘記,保護膜便會逐漸裂開,主動提起,尷尬將隨之湧來。

    我故意將它看作是朋友誤放的東西,問道:「誰把捲髮棒放我桌子上啦?」「這是誰的東西呀?」宿舒奧尼無人應答,即使所有人都在,她們這是想讓我自己猜出答案。直到我問到第三遍,終於有個朋友忍不住說:「這都沒看出來,當然是送給你的!」頓時,「生日快樂」四起,伴隨著「對不起,忘記你生日了」的道歉。我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看出我是「裝」的,甚至在收到明晃晃的祝福後,內心又湧來「為什麼自己剛剛不直說」的悔意,但尷尬被瞬間撫平。

    最近網絡上出了一個新詞,將這種狀態稱為「生日尷尬症」。有這種心理的人不在少數:有的人是出於社交壓力,不想因為自己麻煩別人,也不願意成為聚會的主角;有的人是因為只有在親近的人面前,才願意展示柔軟的一面;還有的人是由於年齡焦慮,不想提醒自己又年長了一歲……

    不過,尷尬歸尷尬,很多人依然希望可以在生日當天,收到朋友們的祝福,哪怕只是一條簡單的留言。為了讓身邊的人舒服地過好生日,大家創意無限。最常見的是記下對方的生日,並在手機中設置提醒,淩晨卡點送上祝福。有的人直接在微信備註寫上日期,這樣每次和對方聊天時,都能提醒自己,距離對方的生日還有多久。

    在我工作的上家公司,行政會記下每個人的生日,在當天購買蛋糕並送上禮物。還有的公司,直接將在同月過生日的職員聚在一起,來一次集體生日聚會。

    青春洋溢的大學校園,生日的過法更是與時俱進。傳統的宿舍聚餐已是「基本操作」,有些同學甚至將新媒體運用到生活之中,建立班級公眾號,除了發佈日常事務外,在每個人生日時還會發佈特別的推送祝福。

    生日是一個紀念,也是一次狂歡。在過生日這件事上,或許我永遠無法做到不尷尬,但無論是默默度過還是熱鬧慶賀,只要過生日的人舒服,似乎就很不錯。

李雪霏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4月13日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