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跑馬了嗎

日前,北京國際長跑節——北京半程馬拉松鳴槍開跑,近10萬人報名、2萬人起跑的大型賽事點燃了人們的春日熱情。再往前,2024金華馬拉松順利舉辦,共有來自全球的15000名選手參賽。

近年來,各大城市與馬拉松持續聯動,用「跑馬」建立起與市民的深度鏈接,讓人們沉浸式地感知城市「跳動的脈搏」。《2023中國路跑賽事藍皮書》顯示,2023年全國共舉辦800人以上規模路跑賽事699場,總參賽規模達605.19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本週日全國就有50多場馬拉松開賽。

不禁思考,馬拉松究竟有什麼魅力?背後有什麼隱憂?城市與賽事如何雙向而行?

跑友奔跑在2024金華馬拉松賽道上 圖源:「金華發佈」微信公眾號跑友奔跑在2024金華馬拉松賽道上 源:「金華發佈」微信公眾號

過去,馬拉松是專業運動員才敢碰的「魔鬼項目」。1998年,北京馬拉松在國內首次增設「半馬」和「迷你馬」項目,允許業餘選手參賽,給了普通人「跳一跳、夠得著」的希望。此後,跑步愛好者越來越多,中國的馬拉松賽事「漸入佳境」。這麼多人為何如此鍾情「跑馬」?

擁抱健康的生活追求。現如今,很多人囿於格子間和辦公室,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瑣事多、節奏快,「動」起來便成為緩解工作壓力的方式之一。在眾多運動項目中,跑步的門檻相對較低,穿上跑鞋、邁開雙腿,絕大多數人都能說跑就跑。同時,近年來多地開展公共健身空間提質增量行動,一批公園、廣場、綠道走廊串珠成鏈、編織成網,為人們提供了更多「舉步即達」的好去處,跑步空間變大了。

突破自我的心理期待。「跑馬」之所以讓人「上頭」,原因之一是它能帶來一種「通關升級」的爽感。起初,人們可能出於多樣的原因開始跑步,從10分鐘到20分鐘,慢慢的,就像開盲盒一樣,突然有一天開到了「隱藏款」——居然能跑40分鐘、1個多小時。在流水線般的匆忙日常之外,這份由通關帶來的「喜出望外」,會成功吸引人們挑戰「下一關」。

「解鎖」城市的多元體驗。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賽事「劇本」,參賽者在用腳步丈量馬路,體悟城市文化。「奔跑的你,美如西子」的杭州女馬有著西子湖畔的「全國最美賽道」;「櫻花季,越江湖」的武漢馬拉松奉上了一場「文旅+體育」的盛宴;重慶「火鍋馬」讓人食慾大開。可以說,每場馬拉松都是「獨一份」的城市大片,參賽也就成了CityRun的別緻之選。

歸根結底,馬拉松能「火」,靠的是每一個跑步愛好者的滿腔熱情,以及每一座城市的熱烈回應。

3月31日,跑友奔跑在德清首屆大型城市馬拉松 圖源:「浙江省馬拉松及路跑協會」微信公眾號3月31日,跑友奔跑在德清首屆大型城市馬拉松 圖源:「浙江省馬拉松及路跑協會」微信公眾號

一場優質的馬拉松,確實能帶給跑者別樣的體驗,也能夠帶來城市的出圈出彩。但井噴式的發展背後,是不少賽事經營管理混亂、醫療配套不足、服務保障不到位等問題,由此引發的隱憂不容忽視。

潛藏安全風險。據統計,馬拉松比賽中猝死發生率0.6/10萬-1.9/10萬。雖然馬拉松不是一項高死亡率的運動項目,但它的專業性較強,對跑者的體力、耐力要求比較高。在緊張的比賽中,肌肉痙攣、腹痛、扭傷、虛脫、暈倒等情況是很常見的,處理不當或不及時,會有很大風險,不利天氣甚至還會導致突發情況。

比如,某馬拉松活動在不利路段遇到了極端天氣,導致21人喪生,成為跑圈慘劇。如若賽事準備沒有「萬全之策」,那麼就極易「一失萬無」。

影響辦賽質量。面對馬拉松這塊誘人「蛋糕」,資本蜂擁而至。有的地方倉促上馬、盲目跟風,不注重品牌打造,甚至默許資本以斂財為目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重「流量」而輕質量。但其實,利益短視並非明智之選,哪家賽事組織更「絲滑流暢」,誰家沿線有「最強補給」,誰才是摳細節的最佳賽事,人們心中都有杆秤。

比如廣州國際馬拉松,深耕10多年成為金牌賽事,2023年有超14萬人報名、兩三成的低中籤率,充分說明了跑者們「心水」的是什麼。而那些路線不明、秩序混亂、保障缺失的賽事,正一點一點失去競爭力。

損害體育精神。正如球迷們對「踢假球」和消極應賽的深惡痛絕,成績如果「摻了水」,「黑馬」如果被外力幹預,就會傷了人們對體育精神的崇敬。比如有的馬拉松在終點「遞旗」,擾亂衝刺節奏;也有的比賽,在終點突兀殺出工作車輛擋路,導致選手被迫繞行,以微弱劣勢痛失名次;更有甚者,以贊助商的「鐵腕」插手比賽,「戲精」上演,讓賺錢成了頭等大事。

廣州國際馬拉松賽 圖源:「廣州青年」微信公眾號廣州國際馬拉松賽 圖源:「廣州青年」微信公眾號

如果隱憂變「長憂」,隱疾就會變頑疾。要讓馬拉松活動四季長春,需謹記三句話。

跑馬的終點是安全回家。大自然是神秘的,更是變幻莫測的,無論是參與者還是組織者,都來不得半點僥倖和大意。一場賽事的出彩可能不取決於安全,但如果沒了安全,賽事絕對談不上成功。關鍵的關鍵,是讓跑者開開心心地來,安安全全地完賽。

報名門檻的設定、AED的配備、急救跑者和醫療組的入駐,以及「歡樂跑」、親子跑、迷你跑等「重在參與」的賽程設置,都是充分的安全保障。用心守護每一位跑者的人身安全,應該是每一場馬拉松的「基本操作」。

貼心服務是動人的「參賽包」。辦賽是要讓城市獲得長效收益,但落腳點在於群眾得實惠。許多參賽者並非為了拚成績,而是為了體驗感,那麼對於品牌方和主辦方來說,就要在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中答題,拿出「多想一步」的服務舉措來提升賽事體驗,讓跑友們今年跑過、明年還想來。

提前發出的短信溫馨提醒、憑號碼布免費乘地鐵、酒店提供延遲退房服務、「城市大腦」分時段精準預報天氣,還有拉伸按摩、跟拍等等小細節,都能溫暖跑者的心。

差異化競爭是管用的「王牌」。模仿就做不到超越,跟風就不能實現長紅,引導更多新的創意、新的玩法加入馬拉松,為賽場內外添活力、增趣味,才能增加賽事吸引力,展現一座城的獨特魅力。

有的賽場上出現了「非遺」展示、樂隊演奏、歌舞表演,有的地方為馬拉松配套了美食節、音樂節等活動,還有的「卷」起了「寵粉大禮包」。無錫「櫻花跑」風景亮眼,成都雙遺馬拉松把青城山、都江堰、熊貓穀等世界級核心景點全都「裝」進了賽道……各地賽事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無論是跑馬的人,還是辦馬的城,都要尊重、敬畏體育精神,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測算好適合自己的「配速」,才能在這條賽道上收穫最美麗的風景。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