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再訪華 中德合作應對挑戰

    4月14日,重慶,德國總理朔爾茨參觀博世公司氫動力系統生產基地時,為完成預裝的氫動力模塊拴緊最後一顆螺絲。視覺中國供圖    4月14日,重慶,德國總理朔爾茨參觀博世公司氫動力系統生產基地時,為完成預裝的氫動力模塊拴緊最後一顆螺絲。視覺中國供圖

    4月14日至16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對中國進行任內第二次正式訪問。這是他2021年就任總理以來時間最長的一次出訪,也是今年首位西方大國領導人訪華。此次隨朔爾茨到訪中國的,包括德國負責環境、農業、交通的3名內閣部長以及西門子、Mercedes-平治、拜耳、寶馬等10多家德企高管,對外釋放德國期待擴大中德務實合作、進一步拉緊利益橋樑的強烈信號。

    「在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10週年的節點上,朔爾茨此次訪華帶動了中歐高層對話和政治磋商的開展,對於穩定和推動積極的中德關係以及中歐關係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楊解樸研究員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默克爾擔任德國總理期間曾12次訪問中國,此次朔爾茨訪華可以看作是中德高層會晤傳統的延續。

    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風險」

    朔爾茨此訪正值美西方鼓吹「中國補貼論」和「產能過剩論」之際。近期美國、歐盟等不斷炒作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存在所謂「產能過剩」問題,稱將採取行動。朔爾茨訪華期間也提及中方「產能過剩」的問題,稱「想要一個公平、開放的市場」。對此,中方明確指出,中德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嵌,兩國市場高度依存。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風險」,而是雙方關係穩定的保障、開創未來的機遇。無論是機械製造、汽車等傳統領域,還是綠色轉型、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兩國都有合作共贏的巨大潛力亟待挖掘。雙方應該發揚互利共贏的鮮明特色,彼此成就。

    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德兩國均以實業立國,都支持自由貿易和經濟全球化,雙方更要警惕地緣政治零和博弈的輿論導向,警惕保護主義抬頭,應從經濟規律出發,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多探討合作。

    去年以來,德國一直被經濟衰退的陰影所籠罩。2023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萎縮0.3%,是七國集團(G7)里唯一負增長的國家。今年2月,德國政府將2024年的GDP增長預測從先前的1.3%大幅降低為0.2%。德國央行在2月發佈的月度報告里稱,德國經濟可能在今年一季度小幅萎縮,讓已面臨多重挑戰的德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在提交年度經濟報告時也表示,德國經濟正處於「困境」,「我們從危機中復甦的速度比期望中要慢」。

    在這一背景下,「德國編輯部網絡」(RND)的報導對朔爾茨訪華寄予厚望,稱其此行主要議題是貿易政策,是德國經濟復甦重要的「敲門磚」。

    朔爾茨深知此行要義。4月16日,他在北京表示,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經貿合作夥伴,兩國經貿聯繫緊密,雙方都從中受益。德方重視維護和發展德中經貿關係,反對「脫鉤」,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願同中方共同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拓展雙方務實合作。

    汽車工業是德國支柱產業之一,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會長高治德加德·梅拿4月13日接受《星期日世界報》採訪時明確反對對華加征關稅,指出加征關稅等反補貼措施並不能解決歐洲和德國汽車行業的問題,反而「可能迅速對貿易衝突產生負面影響」。美國《紐約時報》4月16日報導,德國有5000餘家企業活躍在中國市場,如果中國政府對歐盟採取反製措施,對德國企業而言將是一場災難,中國市場保持開放對德國極為重要。

    4月16日,陪同朔爾茨訪華的Mercedes-平治集團董事會主席康林鬆對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表示,中德經濟關係不僅要發展,而且要擴大。

    事實上,擴大對華投資已成為德企對所謂「去風險」的有力回應。德國經濟研究所援引德國央行的數據稱,2023年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總額增長43%,達到119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對此,楊解樸分析說,目前德國的經濟增長乏力,陷入「技術性衰退」,開展對華經貿合作有利於德國經濟回暖。「德國經濟界非常看重中國的市場規模,期待在經貿合作中,為德企帶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德中合作對全球未來至關重要

    除穩定擴大經貿合作外,朔爾茨此訪也尋求在環境、農業、科技等領域的合作機遇。他4月16日在北京表示,德方願同中方一道,加強各層級對話溝通,深化金融、農業、綠色轉型、可再生能源等領域合作,推進文化、教育、體育和民間交流,推動德中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取得更大發展。

    4月15日,朔爾茨第三次到訪上海。他乘車橫穿上海東西,先後赴同濟大學嘉定校區與學生進行交流、參觀浦東新區德資企業科思創亞太創新中心、在外灘散步。「2011年和2015年,我曾經兩次訪問上海。這次在上海,我看到了中國新的發展變化,德中合作對全球未來至關重要。」朔爾茨感歎道。

    從中德雙方4月17日發佈的消息來看,朔爾茨此行成果豐富。

    在氣候變化與綠色轉型方面,中德同意啟動中德氣候變化和綠色轉型的對話合作機制,將於今年6月舉行機制的首次高級別對話,建立中德工業減碳工作組,年內召開中迪高技合作聯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

    在農業與可再生能源方面,雙方將共同落實《中德農業合作行動計劃(2024-2028)》,今年年內舉行第十屆中德農業周;將在中德關於加強國際發展合作的三年行動計劃框架下,推動包括在非洲開展農業領域的三方合作,在亞洲開展可再生能源聯合培訓等務實項目合作。中方同意解除對德國牛肉、蘋果的輸華限制。

    在人文交流層面,中德將加強旅遊、青年的交流合作,一致同意擴大中德客運、貨運、航權安排。

    對此,楊解樸分析說,此次朔爾茨訪華,雙方交流的內容和領域都比上一次有所擴大。「不僅包括與中國國家領導人會晤,還包括參觀企業、瞭解科研項目,與大學生交流等環節,涉及很多領域和內容。」

    加強戰略溝通攜手應對挑戰

    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攜手為世界注入更多的穩定性和確定性也是朔爾茨此次訪華之行的一大要務。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17日在總結朔爾茨訪華成果時表示,中德領導人在對話機制、務實合作、人文交流上達成多項共識,雙方一致同意繼續加強戰略溝通、深化互利合作,推動中歐關係穩定健康發展。

    朔爾茨4月16日結束訪華行程前表示,德方願同中方加強溝通協調,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等全球挑戰,致力於維護多邊國際秩序,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讚同對立對抗。作為歐盟重要成員,德國願為促進歐盟同中國關係良好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除中歐關係外,中德將如何攜手促進世界和平備受各方關注。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4月17日介紹,朔爾茨此次訪華期間,中德領導人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在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等問題上深入溝通,強調共同為勸和促談,減輕危機的外溢影響繼續作出努力。16日,林劍曾透露,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中德致力於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包括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在巴以衝突問題上,中德共同呼籲:保證加沙地帶無障礙、可持續的人道主義準入,落實聯合國安理會第2728號決議,落實「兩國方案」等。

    對此,楊解樸分析說,中德兩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經濟體,在國際事務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雙方可以共同努力在全球公共事務中發揮引領作用。

    本報北京4月1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戴瑤 記者 蔣天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4月19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