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相冊丨大慶精神:一甲子的回望

讓新中國一舉甩掉「貧油」帽子

挺起共和國石油工業的脊樑

連續27年年產原油5000萬噸以上

創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奇蹟

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5億噸

佔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36%

……

2019年9月27日拍攝的大慶油田第一採油廠的井排。2019年9月27日拍攝的大慶油田第一採油廠的井排。

「除了大慶,沒有哪一個企業的誕生和發展

能與中華民族的精神與命運聯繫得如此緊密……」

原石油工業部部長餘秋里曾這樣由衷地讚歎

1959年9月26日

位於當時黑龍江省肇州縣的鬆基三井

噴出第一股工業油流

時值新中國成立十週年前夕

大慶之年得油田

大慶油田因此得名

1960年,在黨中央號召下

4萬多名轉業官兵、石油工人、科技工作者

湧向茫茫荒原

打響了戰天鬥地的石油大會戰

大會戰時期條件艱苦大會戰時期條件艱苦
職工用鐵鍬當大勺做飯。職工用鐵鍬當大勺做飯。
1960年7月,大雨連綿,大會戰職工團結一致排內澇。1960年7月,大雨連綿,大會戰職工團結一致排內澇。

1964年4月

第一篇公開向全國報導大慶石油會戰的

新華社長篇通訊《大慶精神大慶人》問世

大慶精神傳遍神州大地

通訊里寫到

「深深懂得發揚

艱苦奮鬥、自力更生

這個革命傳統的偉大意義

心甘情願地吃大苦,耐大勞

臨危不懼

必要時甚至不惜犧牲個人的一切

而能把這些看做是光榮,是幸福!

這,不正是大慶人最鮮明的性格特徵嗎?

有著二十多年工齡的老石油工人王進喜

大慶油田上有名的‘鐵人’

就是大慶人這種性格的代表人物」

 在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的王進喜。 在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的王進喜。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寧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

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

都出自「鐵人」王進喜

王進喜(左二)和隊友一起鑽井。王進喜(左二)和隊友一起鑽井。

1960年3月

王進喜帶領鑽井隊奔赴大慶

下了火車,一不問吃,二不問住

先問鑽機到了沒有

井位在哪裡

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

鑽機到了,吊車不夠用

他們用滾杠加撬杠

靠雙手和肩膀

迎著寒風奮戰3天3夜

把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豎立在荒原上

要開鑽了,水管沒有接通

王進喜帶領工人從附近水泡子裡破冰取水

用臉盆、水桶往井場端水50噸

……

王進喜和工人們一起把5噸多重的絞車拉上2米多高的鑽台。王進喜和工人們一起把5噸多重的絞車拉上2米多高的鑽台。
王進喜帶領工人們破冰取水。王進喜帶領工人們破冰取水。

  一天,突然出現井噴

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石粉

王進喜當即決定用水泥代替

沒有攪拌機

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漿池卻攪拌不開

王進喜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

用身體攪拌

經過全隊工人的奮戰

終於壓住了井噴

保住了鑽機和油井

王進喜用血肉之軀奮力攪拌泥漿。
王進喜用血肉之軀奮力攪拌泥漿。王進喜用血肉之軀奮力攪拌泥漿。

由於常年奮戰一線

王進喜積勞成疾

1970年因病醫治無效逝世

他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

鐵人精神

是大慶精神的具體化和人格化

激勵和感染一批批國人

在各自的崗位上奉獻、進取

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艱苦創業精神

講究科學、「三老四嚴」的求實精神

胸懷全局、為國分憂的奉獻精神

構成了「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大慶精神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被首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大慶油田建設初期,職工們自己動手蓋房屋。大慶油田建設初期,職工們自己動手蓋房屋。
1966年,王進喜在北京少年兒童科學館為孩子簽字,勉勵孩子們努力奮鬥。1966年,王進喜在北京少年兒童科學館為孩子簽字,勉勵孩子們努力奮鬥。

大慶精神,薪火相傳

激勵著一代代人接力奮鬥

1971年,大慶石油會戰的標杆隊——1202鑽井隊工人在新油田用人抬肩扛的辦法建井場。1971年,大慶石油會戰的標杆隊——1202鑽井隊工人在新油田用人抬肩扛的辦法建井場。
20世紀七十年代,大慶油田鑽井工人在嚴冬里進行作業。20世紀七十年代,大慶油田鑽井工人在嚴冬里進行作業。

大慶第二代「鐵人」王啟民

數十年不懈努力

突破了一個個傳統理論「禁區」

推動大慶油田持續高產穩產

1997年,王啟民(右)帶領科研人員大膽探索研究開採低滲透層和薄層的方案。1997年,王啟民(右)帶領科研人員大膽探索研究開採低滲透層和薄層的方案。

第三代「鐵人」李新民

實現了王進喜「把井打到海外去」的夙願

曾帶隊奔赴蘇丹

8年創造32項當地鑽井紀錄

在國外立起標杆

2011年6月1日,李新民(中)幫助1205鑽井隊隊員打井。2011年6月1日,李新民(中)幫助1205鑽井隊隊員打井。

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

是王進喜帶過的隊伍

建隊71年來

1205鑽井隊鑽井總進尺超過320萬米

這支隊伍平均年齡只有36歲

打完一口井,便轉場至另一個井場

井架在哪裡,隊員的家就在哪裡

他們以實際行動

向老隊長保證

「鐵人隊伍永向前」

2024年1月24日,1205鑽井隊的工人孫詩龍在新井位進行組裝作業。2024年1月24日,1205鑽井隊的工人孫詩龍在新井位進行組裝作業。
2020年12月28日,1205鑽井隊鑽井工人在野外鑽井平台作業。2020年12月28日,1205鑽井隊鑽井工人在野外鑽井平台作業。
2024年3月28日,1205鑽井隊隊長張晶(左)進行日常巡檢中查看振動篩上的岩樣。2024年3月28日,1205鑽井隊隊長張晶(左)進行日常巡檢中查看振動篩上的岩樣。

大慶精神不僅是

「人拉肩扛」「端水打井」「帶傷跳泥漿池壓井噴」

更是一種深沉的家國情懷

一種科學的工作方法

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實現二氧化碳封存利用

建設2000餘畝碳中和林

每年達標處理6億噸含油污水

……

聚焦高質量發展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持續深化改革

大慶精神的時代內涵愈加豐富

2019年6月26日,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科研人員在進行聚合物驅油實驗。2019年6月26日,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科研人員在進行聚合物驅油實驗。
2022年7月21日拍攝的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項目。2022年7月21日拍攝的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項目。
2023年9月1日拍攝的大慶石化公司40萬噸/年二氧化碳回收裝置。2023年9月1日拍攝的大慶石化公司40萬噸/年二氧化碳回收裝置。
2023年9月19日,在黑龍江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電站,電站設施與附近的抽油機相得益彰。2023年9月19日,在黑龍江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電站,電站設施與附近的抽油機相得益彰。

歷經半個多世紀風雨洗禮

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為

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激勵一代又一代中華民族優秀兒女

不畏艱難、勇往直前

2009年7月24日,觀眾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參觀。2009年7月24日,觀眾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參觀。
2024年3月27日拍攝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2024年3月27日拍攝的鐵人王進喜紀念館。

策劃:王建華 李尕

統籌:費茂華 周大慶 劉金海

本期主持:張铖

記者:陳益宸

報導員:顧景坤

圖片:徐英傑 雪印 牛畏予 紫微 李一方

王建威 王鬆 張濤 謝劍飛 陳益宸 張铖 魏海

編輯:丹恩堅 尹棟遜 方欣 徐嘉懿

鳴謝: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大慶油田歷史陳列館

老照片工作室

新華社攝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