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國鄉村)康巴什20年:從沙漠村莊到「歐洲小鎮」

中新社鄂爾多斯4月21日電 題:康巴什20年:從沙漠村莊到「歐洲小鎮」

中新社記者 李愛平

楊春文一直難以忘記20年前剛到康巴什工作的情形:「住著臨時建築四合院工棚,偶爾改善生活還得徒步走到幾公里之外的伊金霍洛旗。」

彼時,剛從內蒙古師範大學畢業的楊春文,也曾想過是否要留在康巴什,因為「當時的環境太差了,大風一起,天昏地暗。」最終讓他留下的理由是:大學期間所學的城市規劃專業,他覺得「這裏有用武之地,試試看再說」。

楊春文的說法恰與73歲的賈天寶的回憶相吻合。這位土生土長的鄂爾多斯人告訴記者,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境內的康巴什,20年前是一座沙漠村莊,此前隸屬於伊金霍洛旗,是該旗的一個鄉村。

「風沙大得眼睛都睜不開,沒有電,大風來的時候,白天還得點煤油燈或蠟燭。」賈天寶回憶說,2004年鄂爾多斯市政府決定擴大城市規模開建康巴什,「康巴什就是建在沙漠上的一座城市」。

圖為鄂爾多斯康巴什。(資料圖,劉雄供圖)

圖為鄂爾多斯康巴什。(資料圖,劉雄供圖)

曾經參與康巴什建設的孫和國接受記者採訪時回憶說,康巴什從沙漠村莊到具有城市雛形是在2008年前後,那時整個街道一天比一天光鮮漂亮,樓房一天天在拔地而起,鄂爾多斯市黨政機關各部門開始陸續搬遷,但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人還是少,整個康巴什也沒有像樣的酒店、大街上也沒有公交車。

楊春文透露,2010年前後,外媒報導中將康巴什稱為「空城」,讓當地政府部門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但康巴什的發展速度卻是驚人的。鄂爾多斯作家蘇懷亮在一篇文章中表示,2010年之後,康巴什不僅基礎設施完善,還首次承辦了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第十一屆亞洲藝術節、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等。

楊春文介紹,之後康巴什「空城」說法漸次消退,來旅行的國內外遊客驚歎於這裏的美景、美食,覺得堪比「歐洲小鎮」。

曾經在康巴什工作過的烏克蘭鋼琴教師美麗(中文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走過了很多國家和城市,康巴什留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這裏景色宜人,關鍵是平安。」

目前在康巴什當教師的大衛受訪時說,從南非來中國20多年,康巴什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此前外媒說的‘空城’我也讀過,但一切都在改變,康巴什的美甚至超過歐洲一些城市。」

圖為鄂爾多斯康巴什夜景。(資料圖,劉雄供圖)

圖為鄂爾多斯康巴什夜景。(資料圖,劉雄供圖)

大衛的說法也是這座城市當下的縮影。記者從鄂爾多斯市政府獲悉,總面積372.55平方公里的康巴什,有12.69萬人口。3條貫穿東西、8條通達南北的主幹道,讓整個城市實現了「一樓一特色、一街一景觀」。

康巴什文旅部門的消息顯示,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康巴什,不僅是全國首家以城市核心景觀為載體命名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還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這裏年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00天以上,夏季平均氣溫只有21℃。康巴什城區綠化覆蓋面積達1535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42.56%,民眾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一處公園綠地。

「20年後的今天,我也在康巴什安家落戶,現在只要碰到外地遊客,我都會把過去20年的對比講給他們聽。」楊春文認為,未來這座城市一定會更加國際化,「我也相信更多國外遊客會將這裏當做最好的旅遊目的地。」(完)

【編輯:曹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