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九成受訪大學生感到戀愛課上收穫頗豐

    「幽默!」「有責任感!」「愛運動但不要有汗臭味!」「喜歡大自然!」「自信!」第一堂戀愛課上,武漢大學的孫藝菲和同學們在老師的引導下,此起彼伏地喊出理想異性的特點。授課老師將黑板分為左右兩半,左邊寫下女生心中理想的男生特點,右邊則是男生理想中的女生。等到整塊黑板被近百個詞彙佔滿,老師總結,這些都是人類的美好品質,「它們不僅是我們對伴侶的要求,也應該是自我要求、努力的方向」。

    戀愛課是一個讓孫藝菲覺得既有意思、又有意義的課堂。2020年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的一項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大學生支持學校開設戀愛課。2022年,教育部在答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於在高等學校開設家庭家教家風必修課的建議」時也表示,鼓勵高校加強戀愛心理教育。近年來一些高校陸續開設戀愛課,受到一些同學歡迎的同時,也有大學生對課程提出了想法和建議。近日中國青年報·中青校媒對大學生對戀愛課的態度、建議進行追蹤調查,共回收180所高校學生填寫的有效問卷1702份,調查結果顯示,35.55%的受訪者所在學校開設了戀愛心理或相關課程,33.43%的受訪者所在學校沒有開設,31.02%的受訪者不清楚學校是否有相關課程。

戀愛課幫助「戀愛新手」樹立理性戀愛觀

    就讀於四川一所高校的大四學生李先碩覺得,開設戀愛課是學校和學生共同努力的結果。2020年年末,大學生戀愛心理課「火爆」網絡後,他的學校掀起了一股開課熱潮,同學們紛紛在學校評教系統中提出對戀愛課的需求,學校在收到學生的反饋後,經過多次討論、調研和課程開發研討,於2024年正式開設《戀愛心理學》公選課。

    中國礦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博士段鑫星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30年,開設戀愛心理課近10年,在她看來,越來越多高校關注到大學生的情感需要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也是契合大學生心理狀態的現實選擇。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上過戀愛課的受訪者中,超九成認為戀愛課有用,其中24.82%的受訪者覺得非常有用,34.18%的受訪者覺得比較有用,34.00%的受訪者覺得一般有用。

    本學期,天津大學的付念在學校《戀愛心理學》「搶課大戰」中「勝出」,成為參與課程的150名幸運兒之一。進入大學後,從未有過戀愛經歷的他遇到了心儀的女孩,在課程幫助下完善戀愛觀、為以後的戀愛做好準備成了他的課程期許。開始上課前,付念覺得「戀愛就是戀愛,沒有太複雜的概念」。幾節課後,科學理解愛情、依戀與親密關係、愛情困惑、戀愛前的心理準備等頗有針對性的內容,讓他在心底給這門課打了個高分。他發現,戀愛課傳遞的內容早已超出戀愛本身,更多的是如何更好地認知自我、學習情緒管理,以及如何更好地開展人際交往等。他近期邀請心儀的女孩看了一場音樂會,這是一場愉快的約會,唯一遺憾的是雙方交流感受的時間有點短。「課上老師提到,在相知階段可以多和對方交流感受,瞭解對方的真實想法。但那次看完音樂會她需要回學校參加活動。」他期待以後兩人可以交流得更多。

    上大學前,孫藝菲對親密關係的認識來源於偶像劇、漫畫書。大二時,孫藝菲第一次談戀愛,「完全不知道談戀愛是個什麼」,總覺得就要像偶像劇里那樣,「愛得死去活來」。「當時我非常黏男朋友,而且不自信,總擔心男朋友並不喜歡我。那段時間很歇斯底裡,自己都覺得自己很討厭,兩個人也常常因為各種小事吵架。」意識到自己敏感多疑、缺少安全感後,孫藝菲想起戀愛課上老師講過的各種類型的情感依戀,和自己的情況對應後,她發現自己可能是焦慮矛盾型依戀。於是她不僅回顧了課堂中學過的解決措施,還查了好多篇相關的論文,嘗試讓自己走出被不安感裹挾的漩渦。「我會讓自己忙一些,把重心轉移到學業上,也幫助自己樹立自信、接納自己的不足,接納雙方的矛盾和衝突。」理性分析和心態調節,讓孫藝菲逐漸找到了更為放鬆的戀愛方式。

    段鑫星表示,大學開設戀愛課目的在於講授先進的婚戀觀與情感價值觀,「詳細一點講就是幫助大學生辨別真假情感」。她解釋,戀愛雖然屬於個人情感,極具個體性,但也與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等密切相關。在段鑫星看來,通過課程學習可以讓學生在愛情觀端正的前提下遇見愛情。「經營長久美好愛情需要雙向奔赴、共同成長、各自強大、彼此成就,在愛情里遇到更好的自己,讓彼此的人生更加豐滿美好。」

實用內容和互動形式受到受訪大學生歡迎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超八成受訪者表示對戀愛課滿意,其中21.75%非常滿意,28.03%比較滿意,33.48%基本滿意。57.58%的受訪者認為戀愛課讓人更好地認識戀愛和親密關係;46.36%的受訪者認為課堂討論、互動氛圍好;45.06%的受訪者認為授課內容與時俱進,比較符合當下學生需求;36.60%的受訪者認為戀愛課注重實踐和實際情感問題調節。

    付念對戀愛課上的「匿名在紙條上寫下困惑」記憶深刻。同學們低頭寫了好一陣後,老師把紙條收集好,在下一堂課上挑出一些共性問題進行解答。老師還設置過一次「翻轉課堂」,讓同學們根據感興趣的話題自由組隊,針對戀愛中的各種問題進行探索、解答。天津一所高校的李子豪記得,《戀愛心理課》中有一堂素質拓展課上,老師讓同學們每十幾人分為一組,從每個人的名字裡找出一個字,組成一首愛情詩,再由小組里的所有人用線拉起一根毛筆,把這首詩寫下來。「這個過程中大家需要介紹自己,此外還需要互相溝通、配合,共同完成一個目標,既可以鍛鍊自我表達的能力,也可以鍛鍊協調溝通能力。」

    孫藝菲則對一次課堂作業印象深刻——瞭解父母的情感經歷。如果不是這次課程作業,孫藝菲可能永遠不會和父母聊起他們的戀愛經歷。有了這一次溝通,孫藝菲發現,父母也曾經有過青澀的年華,愛情是樸素的、常見的人類的美好感情,不用把它當成可怕的洪水猛獸。「而且從此我也更願意和他們談起我的情感經歷,之前總覺得這些和父母沒什麼關係,但多和父母聊聊,他們也會給我一些理性的建議,讓我更好地認識愛情。」

受訪大學生期待戀愛課更貼近青年需求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74.91%的受訪者認為高校需要開設戀愛課,8.76%的受訪者認為不需要,還有16.33%的受訪者表示沒想過。

    在李子豪看來,大學生處在青春懵懂的年齡,對情感和親密關係缺乏認識,有時候會因為一些事走進陰影里,不能很好地看清現實或解決問題。「戀愛課能夠幫助大學生更理性客觀地看待這個時期所面臨的困惑。」付念則表示,他在戀愛課上最大的收穫是戀愛觀更加成熟,「戀愛中的兩個人應該互相保持獨立和完整,愛人要先愛己,愛自己是一切的開始,只有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

    但在安徽一所高校讀研一的張宇覺得,他本科時上過的戀愛課比較偏重理論,缺少與生活化場景的結合。「老師講的真實案例很少,基本都是結合電影、小說的片段來分析,感覺和真正的戀愛還差那麼一環。」他希望課程能少一些照本宣科,讓理論多結合一些生活化的場景,「例如女朋友生氣了到底該不該哄、該怎麼去勸,被不喜歡的人表白應該如何處理,遇到來得太快的好感時,該如何判斷是否應該繼續發展關係等」。

    段鑫星介紹,戀愛心理課程的總體安排需要既有理論性知識,也有針對學生常見情感困擾的內容。「比如理論知識會涉及積極的婚戀觀、愛情理論如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角形理論,成人依戀理論、九型人格理論等;針對學生常見的情感困擾則會開設‘遇到愛情會有哪些表現’‘如何辨別真假愛情’等內容。」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16.74%的受訪者表示對學校的戀愛課不太滿意或不滿意。37.90%的受訪者認為授課內容不夠與時俱進;28.91%的受訪者認為授課內容有失偏頗,如強調性別差異、刻板印象等;24.74%的受訪者認為課堂討論、互動不足;24.50%的受訪者認為授課內容偏理論,不易借鑒;24.32%的受訪者表示課程位置少,不易選到;24.09%的受訪者認為授課老師專業度不夠,對戀愛心理、親密關係缺乏科學研究。提及對戀愛課的期待,67.27%的受訪者表示希望授課老師在情感心理研究方面有較高的專業度,52.29%的受訪者希望能與時俱進地解決當下大學生的情感困惑,45.01%的受訪者希望課堂能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和討論,等等。

    此前有高校的戀愛課因授課老師的觀點陳舊、強調傳統的婚戀生育觀而備受爭議。對於這類現象,張宇希望授課老師能夠與時俱進、貼近學生,課堂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進行調整,比如第一堂課進行問卷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瞭解學生的關注點,並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李先碩希望高校之間在這類課程上能夠積極合作,促進校際之間的交流和課程研討。

    段鑫星則表示,把戀愛課上成「金課」還是「水課」,重要的還是要以健康的婚戀觀為基石,以愛情理論為依據,上課老師要有愛心、有責任心,以及較高的專業素養,並且能夠與學生共同面對成長中的問題。在她看來,讓戀愛課有價值需要三個轉變,一是從老師視角到學生視角,「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需作為這門課的出發點」。二是從師長心態到學生心態,平等共建,合作探討關於情感、關於成長、關於愛的話題。「老師的引導與把握尤其重要,比如要傳播先進的性別文化,而非落後的男尊女卑的性別差異,倡導大學生以健康地自我成長為出發點,好的愛情是如虎添翼,比翼雙飛,不消極、不消耗,彼此增益、共同增值。」三是從老師個人經驗到青年個體化體驗的轉變,助力大學生成長成才,成為更好的自己。

    (除李先碩外,文中受訪學生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畢若旭 程思 實習生 王詩瑤 李張欣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4月22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