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相親「DNA動了」,脫單火了「王婆經濟」

圖/IC圖/IC

五一假期臨近,父母不斷打來電話詢問李旭回家時間。他心裡清楚,除了對自己的想念外,家裡還給他安排了兩場相親。

「以前想到相親就頭疼,現在反而無所謂了。」27歲的李旭早前對相親格外排斥,感覺愛情應該由自己做主。但這些年來他發現,憑藉自己的社交圈很難接觸到合適的異性,這讓他開始轉變觀念,逐漸接受甚至期待起相親。

隨著河南開封「王婆說媒」走紅網絡,「相親」也成了年青人之間的熱詞,甚至開始期待起來。

「其實年青人並不反感相親,只是反感傳統套路。」同樣曾被父母安排過多次相親的程珂表示,「只要搭建真誠且輕鬆的氛圍,讓雙方不那麼尷尬,而是自在愉悅地交流。年青人還是願意走進相親市場。」

社交組局牽線:不反感相親,只是反感套路

今年3月,單身多年的趙蕾終於決定去相親了。

「距離上一段感情差不多4年了。最初還有點不適應,後來越來越習慣,甚至逐漸享受這種狀態。」趙蕾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一度考慮過「要不一直單身算了」,為此還經常和其他單身朋友戲稱未來選擇同一家福利院互助養老。

不過,一次聚會讓她原本堅定的心變得猶豫起來。

「當時閨蜜因為搬家約了數位好友在她新家聚餐。看著大家都是成雙成對,而自己卻單身一人的瞬間,內心確實覺得孤獨。」而當聚餐結束回到家後,黑漆漆的房間格外冷清,這讓她萌生出尋找另一半的衝動,「也想試試那種‘一房兩人三餐四季’的生活。」

「年青人都嚮往一份命運的邂逅,但現實生活中哪來那麼多浪漫故事。」在四川經營著一家婚姻中介公司的劉陽坦言,「不如參加一場可靠的相親局,說不準坐在對面的那個人就是最適合你的。」

得知趙蕾的念頭後,閨蜜們很快就開始幫她牽線搭橋。那段時間,趙蕾幾乎每隔幾天就會參加閨蜜所組的各種活動。無一例外的是,活動中除了熟悉的朋友外,還會出現不同的男生。

「參加完一圈後,發現原來要走出這一步並不困難。」趙蕾告訴貝殼財經記者,自己如今已和一位男生互有好感,「儘管還沒確定關係,但相信那天並不遙遠。」

「其實年青人並不反感相親,只是反感傳統套路。」早前曾因父母催婚參加過幾次相親的程珂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當和男生在咖啡桌面對面坐著,一板一眼地回答彼此問題時,她感到無比惱火,「就像是互相面試,聊的還是特別私密性的話題,實在讓人無法接受。」

貝殼財經記者瞭解到,在年青人看來,傳統套路的相親無疑是被動且缺乏自主選擇的方式。這種在陌生環境中與陌生人見面的過程,讓他們感到壓力和反感。

傳統相親不香了,婚介迎合「尋愛喜好

2021年,90後張靜從公司離職後開起婚介機構。在她看來,自己似乎天生就適合這個行業,早前身邊幾對戀人都是由她撮合而成,「讓年青人脫單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傳統相親方式太過缺乏個性,自然讓年青人格外抗拒。」張靜分析稱,婚姻中介儘管多年前就在國內興起,但往往只是簡單地將兩個陌生人生硬地湊在一起,「我希望將相親變成一場歡快的聚會。讓彼此先從朋友做起,再順其自然地發展到下一步。」

入行時,張靜嘗試過線上相親。計劃收取一定費用後將客戶個人資料做成影片發佈在網上,再從回覆者中篩選合適的對象,並進行三方私下影片連線以讓彼此更瞭解。

很快她就打消了這個念頭,「三方連線過程中,發生過多次其中一方索要線上禮物的情況。自己雖然能從中抽成,卻會讓另一方感到不耐煩,最終不歡而散。」

幾經思索後,張靜決定還是回歸線下市場。

當確定一對合適的相親人選後,張靜通常不會將他們安排在咖啡廳或餐廳等場所,而是拉上兩人和公司員工去往周邊草地上享受露營、飛盤等活動,「在藍天白雲青草地上,雙方可以沒有任何壓力地進行真誠的交流,加上紅娘在一旁的互動撮合,進而搭建起鬆弛平和的相親氛圍。」

在四川經營著一家婚介所的劉陽也坦言,「王婆說媒」走紅網絡,以及年青人越來越不相信婚姻APP等因素影響,最近幾個月門店生意明顯呈增長趨勢,「來相親的人形形色色。除了主動尋求相親的適婚青年,也不乏因為父母催得過急而無奈選擇的人。」

一次,一位30多歲的女性找上門來尋找相親對象。在交流中劉陽得知對方多年單身,此次相親源於實在受不了家人的催促。

事實上,這是不少年青人相親的普遍心態。接下這筆生意後,劉陽並沒有急於幫著對方尋找另一半,而是耐性地進行交流溝通,直到對方徹底敞開心扉願意投入到感情後,劉陽才針對性地為其推薦了幾名符合條件的男性。

「雖然開設婚介所目的是為了掙錢,但也不希望盲目推薦引起年青人更大的排斥。」劉陽告訴貝殼財經記者,通常門店收費是按照相親環節決定。每介紹一名相親對象就收取100元的服務費,一旦促成雙方首次線下見面就再追收100元,「如果需要婚介所從中撮合和製造更多機會,另外會收取數千到上萬元不等的費用,直到拿到結婚證為止。」

幾個月後,這名顧客帶著相親對象再次找上門來,並為劉陽遞上一張喜帖,邀請他作為見證人出席自己的婚禮。

「王婆」爆火背後,年青人湧入相親市場

  近年來隨著年青人思維的轉變,此前頗為排斥的「相親」逐漸變得可以接受。

據媒體報導稱,河南開封的線下相親欄目「王婆說媒」走紅網絡,每逢節目開始時,台下總是擠滿了無數年輕男女。尤其是當數十對陌生人在此結識並促成姻緣的消息傳開後,「王婆」的社交媒體帳號在短短3天內漲粉225.3萬。

劉陽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年青人並非真的抗拒戀愛,如今相親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重新回到了年青人的視野,並且逐漸成為這一群體的主動選擇。

婚戀交友平台「友緣在線」曾發佈數據顯示,67.3%的90後表示不排斥相親,超過45%的90後認為相親是達成婚戀目的速度最快且最可靠的婚戀手段。而認同相親行為的95後佔到了37.6%,另外已經有超過58%的95後有過相親經歷,超過兩次以上的相親經歷的受訪95後更是達到30%。

據智研諮詢的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中國互聯網婚戀交友市場規模為80.5億元,用戶規模則超過3000萬。從用戶畫像來看,25歲以下用戶和25至30歲用戶佔比最大,合計達到62.3%。

越來越多的年青人在追尋愛情道路上,自然對相親持起開放態度。

事實上,多位年青人在接受貝殼財經記者採訪時坦言,早前對相親的認知過於偏執,認為可能是自己沒有行情,才不得不淪落到相親的地步。隨著思維的轉變,以及身邊朋友或社交平台上眾多因為相親而走在一起的故事「安利」,逐漸主動選擇起相親。

受益於市場熱潮推動,相親市場逐漸成為肥豬肉。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我國現存婚介相關企業17.65萬家,近十年,註冊量呈持續正增長態勢。2021年-2023年其增速較之前有所提升,其中2023年註冊量突破5萬家,同比增長45.60%至5.75萬家。

「之前很排斥相親,但後來慢慢接受,甚至還催促著父母安排。」一位年青人表示,自己把相親比喻成開盲盒,每每在相親前總是充滿期待,看對方是否是適合自己的那個人,「畢竟有父母長輩幫著‘初篩’,來見面的人總比自己盲目認識的要更為可靠些。」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覃澈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