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書香飄進紅色鄉村

    2023年8月11日,年青人在蒲市村高標準農田旁觀察稻子生長情況。張之恒/攝    2023年8月11日,年青人在蒲市村高標準農田旁觀察稻子生長情況。張之恒/攝
    2023年4月25日,年青人在長涇鎮民俗館整理民俗文物、向專業人士請教民俗歷史。張之恒/攝    2023年4月25日,年青人在長涇鎮民俗館整理民俗文物、向專業人士請教民俗歷史。張之恒/攝

    每天清晨,湖南小夥易新宇都要從江蘇省無錫市江陰市長涇鎮出發,到該鎮的蒲市村上班。通勤距離約3公里。路上,他會打開閱讀軟件,聽一會兒書。

    易新宇出生於1995年,2021年自東南大學畢業後來到無錫,成為一名選調生。

    2021年3月,蒲市村被確定為中組部全國首批紅色美麗村莊建設試點村。2023年3月,無錫市委組織部在蒲市村建設青干鄉村振興講習所,選派年輕幹部「組團」進駐。也就是那時候,易新宇與另外4名選調生一起,來到蒲市村進行為期兩年的鍛鍊、學習。

    下班後,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聊聊天。聊天的內容從近來各自「種草」的書籍,到鄉村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

    易新宇有閱讀的習慣。為了適應鄉村工作,他專門讀了《小巷人家》。這本書讓易新宇感受到鄉村社會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易新宇感到自己不能簡單地以一套標準模板去應對所有問題,需要針對每一個村莊,甚至每一戶家庭的實際情況,製訂不同的方案,優先解決群眾的心頭急事。易新宇將自己的閱讀心得講給了其餘4人。

    1995年出生的山西女生阮雅麗畢業於浙江大學。平日裡,她喜歡看小說。聽完易新宇的分享,她聯想到近來讀過的小說《長安的荔枝》。書中的一句話讓她印象深刻。「花花轎子眾人抬。一個人吃獨食,是吃不長久的。」面對複雜的基層工作,阮雅麗認為,他們不僅僅是要完成從「外來人」到「自己人」的身份轉變,更要學會團結協作。

    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的選調生潘澤昊最喜歡的書是《鄉土中國》。她認為,我國的鄉村社會有獨特的文化內涵。在她的提議下,幾個年青人的目光聚焦在蒲市村的歷史上。

    1996年出生的長沙女生趙明珠畢業於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她詳細查閱相關歷史資料後發現,蒲市村的名字相傳是為了紀念舜帝的老師蒲衣子。他淡泊名利,隱居山林,生活簡樸,常年穿著蒲草做成的衣服,所以人稱蒲衣子。

    蒲市村還有一段紅色歷史。1940年6月,譚震林帶領新四軍到該村駐紮了14個月。

    幾個年青人決定利用村子的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做文章。在當地村幹部的幫助下,他們推出「蒲市·集」富民項目,借助電商直播等手段推銷蒲市大米等特色農產品。琢璞基金會為這些年青人提供了創業的啟動資金。

    在線上直播中,趙明珠操著一口長沙味的普通話,向天南海北的網民講述著這個江陰小鄉村的歷史與特色農產品。根據新四軍的歷史,她還開發了「新小軍」和「蒲小妹」兩個特色IP形象。

    看著可愛的卡通形象,她感覺,「這個生活安靜恬淡的寶藏鄉村出圈了!」目前,他們成功開發了文化衫、帆布包、筆記本等文創產品,為村民創收開拓新道路,一年來累計創收近百萬元。

    來到村里後,對於閱讀,感受最深的是1996年出生的江西小夥兒黎任。在學校時,對於學習哲學專業的他來說,讀書常常有一種儀式感。春日午後、焚香品茗。他經常讀完一本書後將閱讀筆記發到朋友圈里。

    來到村里工作後,黎任覺得,找到了「讀書的本真內涵」。他會更關注政府政策、產業經濟、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的新書動態,讓自己的思想能跟得上時代步伐。

    現在,他經常帶著問題去找書、讀書,大到大部頭著作,小到手冊、新聞、推送。他會利用各種時間閱讀,並將學習成果運用到實踐當中。

    「今天,讓我們來聊聊閱讀《大國之基:中國鄉村振興諸問題》一書的心得。」世界讀書日前夕,5個年青人又聚在一起。結合自身感受,幾個年青人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流著。午後,書聲散落在遼闊的鄉野,透著一股獨特的青春氣息。

    無錫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無錫市每年為年輕幹部發放理論書籍,組織年輕幹部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此外,無錫市還依託青干講習所,每週舉辦「琢璞成玉 講習賦能」活動,截至目前,已有超2500人次參與。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超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4月24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