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 探訪杭州「天安門」:從朝天門到鼓樓千年煙火不散

中新網杭州4月24日電(記者 嚴格)朝天門是杭州南桑治禦街中山路上唯一座城門,也是歷史上古都中軸線上的地標性建築。朝天門在南桑治杭州的地位,類似今天北京的天安門。今天記者和研究學者一起探訪朝天門,嘗試破譯這一古都千年地標的奧秘。

朝天門今為鼓樓,在杭州吳山下,禦街邊。吳越後屢毀屢建,2002年重建。重建的鼓樓按明代建築形式,採用五開間,二重檐歇山頂,斗栱裝飾。屋面仿古結構,黑色亞光琉璃瓦,古門窗。城牆為複製原城牆,牆體為清水牆。《重建鼓樓記》有記載:登斯樓也,東海蒼茫,錢江澎湃,吳山秀色,西子風姿。遊目騁懷,風光無限。

杭州朝天門鼓樓今貌 毛瑜攝杭州朝天門鼓樓今貌 毛瑜攝

據浙江大學陳誌堅教授考證,朝天門始建於吳越國時期,為杭州羅城城門之一。在南桑治只存「雙闕,無門關」。《鹹淳臨安誌》《皇城圖》中畫得很寫實,只是兩個台基狀的城門,沒有城門樓子,可謂一目瞭然。

朝天門雖然沒有門的功能,但是他卻是南桑治首都的新聞中心,經常作為官方發佈「公告」的所在。

南桑治滅亡前夕,丞相文天祥本在蘇州督軍,抵抗元軍,結果被朝廷命令催回杭州,而蘇州很快陷落。當時造成了首都杭州人巨大恐慌和對文天祥的嚴重質疑。為了安撫民心,文天祥不得不把朝廷文件被公開貼在了朝天門下,民眾才平息了質疑。這時候的朝天門,宛然就是南桑治版的「新聞直播間」了。

其實,朝天門下的公示功能,除了官方之外,也常被老百姓所利用。

南桑治理宗時期,當時有人在朝門上寫了八個大字「閻馬叮噹,國勢將亡。」諷刺理宗寵幸閻妃、丁大全等奸佞攪亂朝政,南桑治就要滅亡了。

這時候的朝天門,又成了南桑治的「三角地」。

而緊靠在朝天門的外面,則有一個很特殊的機構:進奏院,具體位置大約在今天鼓樓外的禦街中山南路拐彎處,現在是一排店舖。

進奏院管著傳令天下的職責,每天都要采編、審定和發佈「朝報」。

據杭州文史學者薑青青考證,進奏院有一幫人在編髮「朝報」的同時,把人事任免中一些「未定」的材料,悄悄傳給外人,供其編印「小報」上市牟利。於是出現了一撥專門靠蒐集和傳遞「小道消息」的行當人。他們在朝天門採集各種音信的同時,又將進奏院漏出來的「小道消息」轉給專門的人編寫刻印成「小報」,每天一張紙,天不亮就上市,拿去城里到處售賣,這生意還相當不錯。

薑青青說,這大概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和記者了。

幾百年後,朝天門下今有一家南桑治書房。建築青磚黑瓦和現代材質相呼應,這是普列斯聯克建築獎獲得者王澍設計的作品。      走進書房立馬能看到跟桑治代文化相關的一些書籍以及文創禮品類商品,南桑治歷史與文化撲面而來。《圖說南桑治禦街》、《藏在桑治畫里的兩桑治史》和《品桑治》是這個月銷量最好的書籍。

南桑治書房外的街頭演出 毛瑜攝南桑治書房外的街頭演出 毛瑜攝

書房階梯很大很寬敞,同時也是個階梯小劇場,不斷變換的光影效果非常有視覺震撼力,這裏還會開展各種文化講座和交流活動。

據書房掌門人趙群偉說,自2020年10月開業以來,南桑治書房年均接待讀者300餘萬人,組織的各類活動參與者年均接近100萬人次。

當然,朝天門下更是古都商貿中心。《都城紀勝》說朝天門「食物店舖,人煙浩穰」,《武林舊事》也記載,「都下自十月以來,朝天門內

外競售錦裝、新曆、諸般大小門神、桃符、鍾馗、狻猊、虎頭,及金彩縷花、春帖幡勝之類,為市甚盛。」

現在朝天門是鼓樓,煙火氣依然很旺。鼓樓外遊埠豆漿開了三十多年,是杭州早餐界網紅。記者上午八點半去,還有人在排隊。豆漿店的燒餅,滿滿的蔥花,夾上油條,咬一口,喝一口豆漿,幸福感極強。

靠近鼓樓是十五奎巷,桑治代稱長慶坊。杭州歷史學會常務理事丁雲川說,南桑治時候,十五奎巷里曾有劇院、有街頭戲劇表演、街頭雜耍等,是繁華的娛樂場所,堪稱南桑治的「百老彙」。

記者以前常到十五奎巷,那時候唯一的印象就是破敗雜亂,經過整修,現在十五奎巷的馬路平均被拓寬兩米,從路口望去,整修一新的瀝青路面,青瓦白牆的民居讓人覺得視野清爽開闊,與印象中不可同日而語。

十五奎巷32號是一處歷史建築,這是南桑治施公廟舊址所在了。

施公廟,供奉的是施全。施全本是南桑治殿前司的一名低級武官,他在嶽飛被害後刺殺秦檜,捨身為民除害、為國除奸。

張藝謀電影《滿江紅》里刺秦的小兵張大,就以施全為原型。

站在十五奎巷口,一頭是雄偉的鼓樓朝天門,人來人往,車進車出,另外一頭,則是南桑治禦街的起點——大內鳳凰山。南桑治至今近千年,煙火氣還是綿延不絕。(完)

【編輯:邵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