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我區犛牛產業煥新生

犛牛之於西藏,不僅是牧民的重要經濟來源,更是雪域高原的象徵。但傳統的飼養方式受限於自然條件和科技水平,犛牛產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近年來,隨著科技創新的推進,我區的犛牛產業正迸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當雄縣是拉薩市唯一的純牧業縣。近年來,當雄縣在自治區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實施科技項目,依託其豐富的犛牛養殖資源,積極推進犛牛全產業鏈建設,逐步形成了包括「良種繁育、科學養殖、屠宰加工、品牌營銷」在內的綜合發展模式,不僅極大地提升了當地犛牛產業的整體水平,還顯著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充分展現了科技創新為犛牛產業帶來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潛力。

在拉薩市林周縣鬆盤鄉鬆盤村的格桑塘現代農牧產業示範園,科技革命正悄然進行。園區負責人黃義奎介紹:「園區立足實際,通過科技引領,將飼草種植、犛牛繁育、科學養殖等環節融為一體,形成了全產業鏈條的犛牛產業發展模式。科研人員整合了良種、設施、營養、技術、模式等創新要素,使園區的犛牛存欄量達到4000餘頭。」

值得一提的是,該園區利用科學養殖、高效繁育等技術手段,實現了犛牛生長期內日增重750克左右,飼養週期縮短至3到4年。這一創新舉措解決了傳統飼養中犛牛「夏長、秋肥、冬瘦」的問題。

正在該園區開展科技服務的西藏自治區農牧科學院畜牧獸醫所副研究員朱彥賓告訴記者:「目前園區內2.5歲的公犛牛中,有30%已達到300公斤的體重,而兩歲多的母牛也已開始產犢。這是犛牛產業上的重大突破,也是科技創新對畜牧業的直接貢獻。」

在犛牛疾病防控方面,園區也取得了顯著成效。科研人員深入研究疾病的發病機理和防控技術,研發出高效、低毒的疫苗和藥物,大大降低了犛牛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為產業穩定發展提供了保障。

在犛牛品種改良上,科技創新更是發揮了關鍵作用。我區通過引進優良基因和現代生物技術手段進行雜交改良,培育出生長快、肉質好、適應性強的新品種犛牛。這些新品種犛牛不僅提高了牧民的經濟效益,也推動了犛牛產業的轉型升級。

「以前犛牛走失,牧民們尋找起來十分辛苦。如今,憑藉定位器,大家不到半分鐘就能在手機上掌握犛牛的位置和健康狀況。」這一轉變,得益於科技的便捷與高效,林周縣阿朗鄉拉康村養殖戶達瓦對此深有體會。

創新驅動,助推犛牛產業健康繁榮。自2019年起,拉薩淨土數字經濟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緊隨科技創新步伐,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等尖端技術,研發出智慧犛牛管理系統。該系統不僅提升了犛牛飼養管理水平,滿足了牧民的放牧需求,還有效遏製了犛牛走失現象。

「智能手機的普及與互聯網的發展,為牧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西藏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久毛措指出,「數字賦能農牧產業升級,是西藏農牧產業鏈鏈長製的一個重要內容。通過網絡平台和技術專家的現場解讀,牧民得以獲取市場信息、學習養殖技術、掌握政策動態,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提升養殖效益。」

為推動藏東北犛牛產業的興旺與可持續發展,2023年,自治區成功構建了以那曲市嘉黎縣等6縣為核心的犛牛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目前,已初步形成育種、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條,並孕育出多個知名的犛牛肉、乳製品加工品牌。展望未來,我區將繼續遵循「穩糧、興牧、強特色」的發展策略,打造西藏犛牛區域公用品牌,發揮特色品牌效應,引領犛牛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之路。同時,鼓勵企業培育犛牛特色產品和企業品牌,積極參與區內外展示展銷活動,提升市場知名度和佔有率。

科技創新在推動西藏犛牛產業繁榮和改善牧民生活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犛牛品種改良、智能化飼養管理、疾病防控技術進步等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我區犛牛產業迸發出勃勃生機。隨著科技創新的不斷深入,西藏犛牛產業和牧民生活將迎來更加燦爛的明天。

責任編輯:德吉央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