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王亞星為母親寫3萬字「傳記」

    王亞星供圖    王亞星供圖

    放在人堆裡,王亞星看起來是最普通的那種。

    23歲的王亞星和許多充滿朝氣的男生一樣,喜歡運動,加入了學校的輪滑社,週末會跟同學一起去看漫展、吃烤肉、玩桌球,最後再看一場電影。結束後,還得把一天的行程做成9張密密麻麻的拚圖,發在朋友圈。

    這個本該去年畢業的「留級」大四學生,12個月前,在印有「河南中醫藥大學」抬頭的信箋紙上,鄭重地寫下了「休學申請書」。

    王亞星是突然之間長大的。

    2023年1月6日的河南省禹州市,雖然冬日的寒氣未消,但太陽已經很熾烈了。四下都是光禿禿的,一輛車駛過,聲音格外清晰、擾人心弦。王亞星的媽媽吳彩芳從醫院出來,很長一段時間來,她都容易「胃痛」,彩超結果顯示,她的肝上「有東西」。

    這時候,放寒假在家的小兒子王亞星打來電話,問她怎麼還不回家。她支支吾吾不知道怎麼說,只得告訴兒子,自己可能得病了,「肝上的問題」,讓他明天陪自己去醫院做增強CT。

    如果這個世界上對母親的愛有等級,王亞星一定是滿級的。

    他最早的一條微信朋友圈發佈於2018年7月15日,是一張兩人份飯菜的照片,配文:愛死您啦,娘親親親親!在這個23歲大小夥的朋友圈里,他從不避諱表達對母親熱烈的愛。他給母親的微信名備註前有個大寫的字母A,這樣在他的通訊錄里,母親便會一直排在前面幾個。

    掛斷母親電話後的這個下午,對於王亞星而言「特別難熬」。他上網搜索關於肝上可能出現的問題,學醫的他還翻出自己的課本《內科學》,一種最壞的可能閃過他的腦海:肝癌。

    第二天早上天還沒亮,母子倆就一起前往醫院了。檢查結果出來,上面赫然寫著「懷疑肝CA」。母親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王亞星明白,這是肝癌的意思。他拿著檢查結果單,讓母親先回病房,自己去找醫生。「肝癌中晚期」,醫生以柔和卻權威的口吻宣佈了這個結果,母親的生命只剩下6到10個月,撐不過2023年的冬天。王亞星一時喘不上氣來,他一邊搜索肝癌中晚期的存活率,一邊往下走了兩層樓,在樓梯間給遠在廣州的哥哥王亞鵬撥通了影片電話。聽到電話那頭傳來比他大6歲的哥哥的聲音,像個十足的頂樑柱一樣在醫院忙碌了一上午的王亞星終於忍不住了,放聲痛哭……

    哥哥第二天就驅車1500公里趕回了老家。接下來的10多天,王亞星和家人在「失望——希望——失望」的循環中倍受煎熬。手術已經不可能了,也沒有合適的靶向藥。在醫院住了10來天,時間來到了2023年1月19日,臘月二十八,一家人決定先回家過年。

    母親的治療需要錢,春節後,王亞星的父親就要馬不停蹄出去掙錢。哥哥在廣州已經成家,還有個不到5歲的女兒,最晚過完元宵節也得回去。而王亞星的開學日期也一天天臨近……

    過完年,哥哥把母親帶去了廣州照料,順便去廣州的醫院看看有沒有更好的治療辦法。

    然而,新的醫院沒有給母親的病情帶來起色。很快,母親的身體就垮了下來,腫瘤標記物「糖類抗原19-9」從6000多U/ml增長到了20000多U/ml,而這一指標的正常值上限是37U/ml。

    藥物的副作用讓母親嗜睡、嘔吐、渾身紅疹……哥哥一邊工作、一邊帶母親四處求醫,忙得憔悴不堪。

    儘管如此,大部分時候,母親還是只能獨自「蝸居」在只有10平方米的出租屋裡,一待就是一整天。

    眼看父親拖著年邁的身體在外打工掙錢,哥哥每天在工作和醫院之間疲於奔命,而媽媽大部分時候只能獨自在家苦熬,王亞星心急如焚。

    2023年2月28日,開學兩週後,王亞星坐上了開往廣州的火車。

    他要把媽媽接回來。

    2023年是王亞星大學的最後一年,學醫的他一直夢想考研,也一直在為此做著準備。

    在廣州逗留幾天后,王亞星回到學校提交了休學申請。面對母親的反對,他溫柔而堅定地告訴她:「跟你比起來,什麼都不重要。」

    高宇是河南中醫藥大學康復醫學院的輔導員,負責王亞星所在班級的日常工作。在接到王亞星說要休學的電話時,她不由得為之動容。從來沒有做過什麼「出格」事情的王亞星,為自己的大學生涯按下了暫停鍵。

    王亞星14歲就成了「留守少年」,父母、哥哥都在廣州工作,他一個人被送回老家唸書。王亞星從不抱怨父母,相反,他很心疼他們。他說:「為了這個家,那麼辛苦的家政工,媽媽一幹就是19年。」

    和大多數靠雙手謀生的母親一樣,王亞星的母親全靠「實打實的勤快」積攢客戶,往往一出去就是一天,像個停不下來的陀螺。也像所有攢錢供孩子上學的母親一樣,為了節省開支,她和丈夫住在只有10平方米的簡陋出租屋,有時候一天只吃得上一餐,還是清水掛面或者冷饅頭。

    2023年3月19日,母親回到老家,王亞星開始了8個月的陪護生涯。

    每天早上6點,王亞星準時起床,把母親的中藥放進鍋裡。這一鍋藥得先泡半個小時,然後熬足3次,最後再把3次所得的藥湯熬成一碗。整個過程下來,要4個多小時。其間,他一邊盯著火候,一邊不時地查看母親的狀況,陪她聊天。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打掃衛生,這些家務活他原本也是做慣的,母親看他做得熟練,心裡覺得「這個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

    整整8個月零10天,王亞星與母親寸步不離,就連晚上睡覺,也搬到了母親身邊。母親幾乎每天半夜都會疼得醒過來,有時候1次,有時候兩三次。王亞星每次都一點點地給她揉背,差不多1個小時後,疼痛緩解,母親再次睡著,他才能接著眯一會兒。

    有些時候,「接覺」並不那麼容易。有一次,淩晨兩點,在給母親做完按摩後,王亞星心煩意亂,始終睡不著。於是他「乾脆起來熬藥」,從兩點熬到6點,然後又開始新的一天。

    王亞星知道,更受煎熬的是母親。

    母親查出腫瘤後,王亞星把自己的微信名改成了「小太陽」。出門時,他會主動牽起媽媽的手;在醫院擠電梯,他就用雙臂把媽媽圈在中間。

    有一天,母親的精神萎靡不振,突發奇想的「小太陽」王亞星故作輕鬆地說:「媽媽,我抱抱你吧,咱也試試‘公主抱’。」說罷,不等母親反應過來,就一把將她抱了起來。

    在照顧病人的日子裡,快樂總是曇花一現的。母親體內的癌細胞就像瘋狂的洪水,無可阻擋。2023年6月,母親的身體越來越差,體重從70公斤跌落到50多公斤。

    就在這時,王亞星看到一段話:一個人的死亡分3次,只有被所有人都遺忘了,才是真正的死亡。他不想母親那麼輕易地被遺忘,他要為她寫一本「書」。

    病床上,母親開始斷斷續續地講述她平凡的一生。

    王亞星的文學功底不差,高考語文他考了125分。為了讓母親在周圍人的心裡活得更久一些,他拿出了比寫高考作文還認真的態度。開篇第一句話,他想了整整3天。每寫完一章,他都要通讀幾遍,精心潤色後,用手機軟件轉為語音,放給母親聽。每次聽「書」,母親都會哭,她感到「很欣慰」。

    在母親生命的最後幾個月,母親的「口述歷史」和王亞星的奮筆疾書成了常態。

    16章,近3萬字,這本「書」,哥哥王亞鵬是哭著讀完的。他沒想到,自己眼中還沒長大的弟弟,居然就這樣扛下了這個家裡最重的擔子,而且還為母親做了這樣一件「了不起」的事。

    2023年11月28日,母親最終還是離開了。不久後,王亞星的故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道,網上有超過10萬人為他點讚。他的「書」讓母親這個普通的河南婦女,成為了一位讓人難以忘懷的母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蔡華麗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04月29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