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不管未來的技術怎麼發展 對文化的衝擊肯定會發生

4月28日,2024中關村論壇配套活動之一,2024第八屆中國科幻大會科幻前沿技術發展論壇在石景山區首鋼園召開。著名科幻作家、雨果獎獲得者劉慈欣參與了主題為「《三體》中的未來暢想」的圓桌討論,劉慈欣解讀了一些當初在創作《三體》時的想法,並對未來進行了暢想。

(劉慈欣發言 圖/科幻大會官方供圖)(劉慈欣發言 圖/科幻大會官方供圖)

《三體》中量子纏繞能超高速通訊不太可能

對於《三體》中智子通過量子糾纏進行超高速通訊的描寫,劉慈欣坦承,《三體》裡面特別是第一部關於量子的關鍵描述是錯誤的,「說量子糾纏能夠超高速通訊不太可能,當時也知道不能通訊,但為了這個故事能講下去就把它寫進去了,我沒想到在後來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當時對量子力學我也很難從數學上完全搞明白,只不過當時寫《三體》時量子計算機也處於一個比較初步的萌芽狀態,不像現在這樣關注。量子技術如果真的取得突破的話會更加引起關注,可能變成開創一個新時代的關鍵技術。」劉慈欣說。

而對於《三體》中經典的「黑暗森林」概念,劉慈欣表示,黑暗森林概念確實不屬於自然科學,而是社會學的。但同時,這樣一個想像和自然科學有著密切關係,「其實科幻本質上就是把我們現實中社會的人扔到那種非現實的,由一種想像出來的技術構造的極端環境中的一種思想實驗。黑暗森林本身和技術的關係就在於它成立的前提是星際空間的時空結構,它們相聚相當遙遠,它們的一個世界就變成了一個點,沒有任何結構,同時它們的交流也十分困難,因為光的速度是有限的。在交流的過程中間,他們的技術可能會發生爆炸,這些其實和自然科學都是密切相關的。」

「科幻中很多社會學、心理學的想像,本質上也和未來技術的發展、對人類的社會形態、對人類自身的影響密切相關。通過對未來技術的推測,可能我們會推測出很多未來心理學、社會學很讓人震撼的一些結論,這種結論可能只在科幻小說中間才能夠表現出來。」劉慈欣說。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掩蓋了其他領域的發展並不快速

而對主持人「用簡短的一句話表達你對未來的想像」這一問題,劉慈欣坦承預測未來很難,「過去對未來的預測很少有準確的,我們現在對未來的預測可能面臨著更巨大的變化,也很難有準確的預測。目前看來,我覺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可能或多或少掩蓋了其他領域的發展並不快速。」

劉慈欣期望,未來能夠在信息技術之外的領域取得突破,材料科學、生命科學、能源科學三個領域任何一個領域的突破和已經取得的信息技術的突破、人工智能的突破結合起來,都會帶來全新的時代。但這三個領域裡面哪個可能出現重大突破,目前確實很難預測。

「還有一點能夠比較準確預測:在未來技術突破也好、技術線性進化也好,產生對我們生活最重大的影響可能是對文化的影響,文化形態可能會在未來發生巨大變化,和現在的形態完全不一樣。文化的創造者和文化的接受者兩者區分不開,我們這些文化產品的提供者完全消失了,這會是一種全新的、現在看來很怪異的文化的創造方式和文化的消費方式。不管未來的技術怎麼發展,對文化的衝擊肯定會發生。」劉慈欣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羅亦丹

編輯 潘亦純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