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客觀察 | 「產能過剩論」的老調為何重彈?

工人在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上對車輛進行質檢(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工人在新能源汽車生產線上對車輛進行質檢(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近期,美西方持續炒作「中國過剩產能衝擊世界市場」。所謂「中國產能過剩論」,其實並不是一個新概念。老調為何重彈?其背後有什麼樣的深層動機?

試圖打壓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

對中國新能源產業「產能過剩」的指控忽視了全球新能源產業的市場需求和未來發展潛力,違背了經濟學原理和國際貿易的基本規則,顯然是個偽命題。

從歷史角度看,美西方對中國所謂「產能過剩」的一系列話術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早在20多年前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出口的物美價廉的商品就被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視為威脅;「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多年以來,西方對中國提供的公共產品和服務的抹黑聲音也不絕於耳。所謂中國「產能過剩」本質上是另一種形式的「中國衝擊論」「中國威脅論」,是將經貿問題泛政治化、安全化、意識形態化的又一翻版。

英國倫敦經濟與商業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指出,美國擔心在國際貿易中自己越來越多的產品無法保持價值鏈高端地位。這正道出了美方的經濟意圖——遏製打壓中國新興產業發展,為本國謀求更有利競爭地位和市場優勢。

因此,所謂中國「產能過剩」本質上是針對中國的新的敘事陷阱。老調重彈的背後包藏的是遏製打壓中國產業發展的禍心,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和霸道霸淩。

維護其霸權的一貫做法

隨著美國等國家經濟金融化和產業空心化加劇,其製造業比較優勢不斷減弱,它們開始通過打壓遏製後發國家技術進步、產業發展以維護其全球分工體系的壟斷地位。

回顧歷史,各國只要被認為「損害了」美國產業利益,美國均會以各種方式進行指責並打壓,這反映出其根深蒂固的零和思維以及一家獨大的霸權邏輯。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金瑞庭表示,上世紀中葉以來,隨著日本紡織品、汽車、半導體等行業影響力的日益增大,美國出於維護霸權需要,動用反傾銷關稅,強迫其自願限制出口、自願擴大進口等手段,對日本相關行業開展系統打擊。

如今,美國故技重施,企圖用貿易保護主義緩解自己的「霸權焦慮症」。而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並不能解決其自身問題,還將對全球清潔能源產業鏈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大選之年的特殊需要

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拜登政府急於將「中國產能過剩」炒作成為一個全球性話題,背後不排除是考慮在大選前穩住來自工會的選票支持。

據統計,美國十大鋰離子電池製造商中的八家、前十二位光伏企業中的八家、新能源汽車行業三巨頭中的兩家都來自拜登上次總統競選的那些勝選州。這些企業所屬的工會,如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北美勞工國際聯盟均出現在了支持拜登再次競選的名單上。這些州的民意和相關行業的支持對拜登新一輪競選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早些時候,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聲稱將根據美國工會提出的申請,對中國在海事、物流和造船領域所謂「不公平、非市場的政策與做法」發起301調查。考慮到選舉年的政治氣氛,這種將自身產業問題歸咎於中國的做法就顯得不足為奇了。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表示:「美國政府聲稱其貿易政策為‘以工人為中心’,從炮製‘中國產能過剩論’到對中國發起貿易調查,其近期舉措更像是為取悅和討好某些選民群體做姿態,而非出於經濟考慮。」

我應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

多位專家表示,面對美西方毫無根據的指責,中國要有定力,堅定不移推動改革開放。

當下如何實現高水平對外開放?金瑞庭建議三個「錨定」,第一要錨定重點方向,向開放要活力,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加大制度型開放測試力度;二是要錨定重點領域,向改革要動力,圍繞經營主體的痛點堵點難點加大體制機制改革力度,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融入並接軌全球科技創新網絡;三是錨定重點市場,向合作要效力,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做大「朋友圈」。

目前,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最完整且最具競爭力的清潔能源產業鏈,並且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提供有力支撐,豐富了全球供給,緩解了全球通脹壓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李大偉表示,我國以「新三樣」為代表的優質產品,不僅滿足了世界各國對於綠色消費的新增需求,提升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福利,還為各國發展綠色能源、開展綠色投資提供重要的中間零部件,促進了全球產業的綠色化轉型。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產能過剩論」無法阻攔中國製造的轉型升級。以「新三樣」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產品,必將成為全球低碳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撐。

系列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