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對話|黃宇紅談6G:2029年製定標準 2030年商用

「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面向6G的研究和討論,形成的需求已經寫到了國際組織最終認可的6G框架中去,為全球達成共識作出了重要貢獻。」中關村泛聯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如是說。

4月25日-29日,中關村論壇在京舉辦,期間的平行論壇之6G創新發展論壇以「共促通信與AI融合,引領6G技術創新」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圍繞「6G技術創新」「6G與AI融合」等熱點問題展開探討。

在此期間,黃宇紅接受了新京報貝殼財經等媒體的採訪。黃宇紅表示,3GPP標準組織計劃在2025年開始面向6G標準的預研。2029年完成第一個版本的標準製定。產業界共識是,2030年左右會有面向6G的商用產品出來。」

中關村泛聯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主辦方供圖中關村泛聯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主辦方供圖

2025年開始面向6G標準的預研

談及我國在6G方面的佈局和進展,中關村泛聯院常務副院長,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宇紅表示,我國高度重視6G發展,在佈局層面也非常早,2019年即啟動了有組織型的研究,成立了相關專家委員會,組織高校、科研機構、運營商、設備製造商等共同開展面向6G的研究,同時也分組對6G新技術進行預研。

「IMT-2030(6G)推進組已經發佈了多個6G相關白皮書。現階段多家機構已經在研發6G原型樣機,推進組也開始組織對一些樣機的測試,檢驗其是否滿足公眾面向6G定義的要求。」

她表示,中國積極參與國際面向6G的研究和討論,形成的需求已經寫到了國際組織最終認可的6G框架中去,為全球達成共識作出了重要貢獻。推進組也在和很多國外企業共同討論合作面向6G的關鍵技術。

「最開始的研究比較發散,之後會逐步收斂,然後要開始對標準進行預研。」黃宇紅提到, 3GPP標準組織(一個國際化的合作組織,由各種電信標準化機構和運營商組成,成立目的是開發和製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的技術標準)計劃在2025年開始面向6G標準的預研,2029年完成第一個版本的標準製定。產業界共識是,2030年左右會有面向6G的商用產品出來。」

6G可支持用戶隨時隨地獲得AI能力

6G和AI的融合會給產業帶來怎樣的變化?黃宇紅說,6G和AI是共生共促發展的關係。一方面,AI可以促進6G技術的發展。內生AI會對無線通信以及網絡架構和運轉帶來非常大的變革,AI賦能以後,網絡會更簡化、更智能和自動化。

網絡也會助力AI發展,這也是6G非常重要的目標。「現在人工智能發展得非常快,通用人工智能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逐步出現,我們的生活生產和社會治理已經在被AI改變。將來用戶想隨時隨地獲得AI能力,需要網絡提供良好的傳輸通道。

黃宇紅提到,6G一方面能不斷提升傳輸的帶寬能力,其還有通信和感知的結合能力,能夠感知大量的真實環境信息,從而為AI提供大量數據。「我們稱將來的6G網絡為‘通智一體’,網絡本身也承載著大量的AI模型應用,用戶可以非常便捷地隨時隨地獲取AI服務,所以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相促進發展。」

6G在通感融合的發展上面臨什麼挑戰?黃宇紅表示,6G的發展要求帶寬越來越寬,速率越來越高,其對底層基礎設施的要求非常高,「在與AI融合上,怎麼把底層基礎設施也融合在一起,也即怎麼用AI來改變6G本身的一些通信技術範式,以及網絡怎麼能夠很好地承載AI的這些能力,對於網絡來說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變革。」

談及6G和新質生產力的關係,黃宇紅說,新質生產力最重要的是用生產創新來實現生產要素更加合理且又高效的配置和高效使用,從而帶來社會生產治理效率的大幅提升。6G本身是一種新質生產力,也是科技創新的產物,又可以支持其他新質生產力要素的協同發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孫文軒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