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好 家鄉美】青海樂都:小果蔬「闖」出大市場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年來,海東市樂都區立足區位優勢,深挖產業潛力,實施「青藏門戶,樂都果蔬」戰略,大力發展特色農業,不斷重塑蔬菜大縣地位,蔬菜產業已成為樂都區主導產業和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之一。

村民馬英明在技術員的指導下,修剪櫻桃樹枝。村民馬英明在技術員的指導下,修剪櫻桃樹枝。

大棚複種探新路

4月28日,記者前往樂都區洪水鎮李家壕村,一排排磚混結構的民居整齊有序,一根根黃色的燃氣管線入村入戶,一盞盞太陽能路燈矗立在村道兩旁,一條條幹淨整潔的硬化路通到了村民的家門口,老人們坐在家門口或聊天或下棋,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李家壕村黨支部書記李科風告訴記者,李家壕村地處兩山夾一溝的川水地區,氣候濕潤,土地肥沃,適宜種植瓜果蔬菜。近年來,隨著種植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村民改變了過去「單一」種植模式,探索啟用「馬鈴薯+大白菜」複種模式,一畝地種兩茬,不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還改善了土壤質量,保證了產出率。

李科風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李家壕村馬鈴薯複種大白菜,增產增效明顯,馬鈴薯畝均產量達2500多千克,按市場價每千克1.6元計算,畝產值達4000多元。複種大白菜,畝均產量達6000多千克,按市場價每千克1.4元計算,畝產值達8400元。除去成本,一畝地淨收入9000多元。

記者在路邊看到,成片種植的地膜馬鈴薯銀光粼粼,翠綠的枝葉已經破土而出,村民李偉風拿著鐵鍬穿梭在田埂上,正忙著給地澆水。去年他種了3畝馬鈴薯複種大白菜,收入2.8萬餘元。

李科風說,李家壕村依託當地資源優勢,調整產業結構,將設施蔬菜種植作為加快鄉村振興、增加群眾收入的發力點,走出了一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去年,樂都區複種蔬菜種植面積達0.33萬公頃,蔬菜產量達17.63萬噸,實現產值1.53億元,帶動當地2700多戶農戶增加收入。

櫻桃花開果農忙

一個個特色產業項目的實施,不僅激發了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也讓農民口袋鼓了起來。

為使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2010年,李家壕村委會和青海龍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簽訂73.2公頃土地流轉合約,打造雪山櫻桃基地。

李科風說,雪山櫻桃產業基地建設涉及農戶130戶,每畝流轉費五六百元,僅流轉費就達60多萬元,戶均增收4700多元。同時,投資211.3萬元,在櫻桃基地實施了大櫻桃「四防」棚建設項目,新建22棟鋼架結構的拱棚,每年村集體分紅收益金12萬元。

眼下,位於李家壕村東山的雪山櫻桃基地春意盎然,朵朵櫻桃花迎春綻放,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

走進雪山櫻桃基地,淡淡的花香撲鼻而來,雪白的櫻桃花正吐蕊綻放,一簇簇、一串串,密密匝匝地掛滿枝頭,在嫩綠葉芽的映襯下顯得分外嬌豔。

青海龍田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經理蔡亞霖告訴記者,公司從2010年開始種植櫻桃,至今已經14年,其間克服了極端天氣等困難,前後種植了40餘萬株櫻桃樹苗。目前已成活4萬餘株,主要有俄羅斯8號、美早、雷尼等15個品種。因這裏種植的櫻桃果實大、水分多、口感好,櫻桃糖度達到20%以上,市場認可度高。

去年,雪山基地綠色有機櫻桃產量達5萬多千克,除其中的少部分供應省內市場外,大部分通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各地,產值達1200多萬元。

看著掛滿樹枝的花朵,蔡亞霖滿含希望地說:「今年櫻桃花開得比往年多,要是後期天氣狀況好,我想今年的櫻桃產量會更多,一定是個豐收年。」

在基地,村民馬英明戴著遮陽帽,拿著鋤頭正在鋤草。「以前種完地就跑到西寧的工地上干臨工,一個月下來,除去房租,掙不了多少錢。從2010年開始,我就在家門口的櫻桃基地幹活,主要從事鋤草、澆水、採摘等工作,活兒輕鬆,還能照顧上家,一個月下來能掙3000多元。」馬英明高興地說。

雪山櫻桃基地是樂都區扶貧產業園櫻桃種植帶動項目,通過土地流轉和吸納村民就業等形式帶動了周邊100多名村民增收。自2010年至今,雪山櫻桃基地以土地流轉費、勞務報酬等形式,向村民發放各類資金200多萬元。蔡亞霖說,雪山櫻桃基地將進一步提升櫻桃品質、擴大櫻桃種植規模、拓展銷售渠道,推動當地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洪水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趙以瑞告訴記者,洪水鎮通過政策扶持、財政資金引導等方式,統籌第一、第二、第三產業融合發展,逐步形成了李家壕大櫻桃採摘園、高家灣仙女果園、雙一村拱棚建設等重點產業,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