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書籍成為藝術創作媒介,呈現怎樣的「書象」

對大多數人而言,書籍的基本功用是獲取知識,其藝術性的關注度略低。正在上圖東館二號展廳舉行的當代藝術展「書象·Books As Art」,通過書籍與藝術的結合,探討書籍作為⼀種媒介在藝術創作中的可能性。梁銓、金宇澄、申凡、丁乙等二十餘位藝術家的作品亮相其間,激發人們對書籍及其內在邏輯更深層次的探索。

溯源歷史,把書籍看作藝術品的觀念始於印刷術的出現。早期西方書籍大量借鑒藝術作品的風格;19世紀後半葉,書籍藝術成為美術史學科討論對象之⼀,是藝術史不可或缺的⼀部分。

此次展覽由三個板塊組成:書之圖像、珍本集美、印物之用,以藝術的觀念去觀察書籍,從繪畫、文字、字體、插圖、雕版、版本、裝幀藝術、印刷技法、收藏等方面去探討書籍的藝術之美。

其中,「書之圖像」展示了書像的各種藝術樣本,藝術家眼中筆下的書像各有逸趣。梁銓是中國最早當代抽像水墨的實踐者,書在他筆下被抽離為橫豎點圈在墨色和紙張過渡暈染出無形的圭臬。金宇澄作為小說家,對於書籍的理解更具獨特視角,無處不在的隱喻與好奇,文字和繪畫疊加融合出全新的哲思寫畫,近年佳作迭出,作品本身極具跨界文化標識。

彭劍將傳統古籍和現代書籍密佈堆疊,襯以幾何色塊或圖形陣列,亦古亦今。梁浩通過對文字、書本圖像與藝術史上垂名的藝術家及其圖像的引用,圍繞著手、凝視和思考的動態關係展開創作。

作為第六屆上海圖書館閱讀季 「藝術悅讀」的有機組成部分,展覽意在闡述書籍的三性: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在書籍和藝術重疊的當代語境中擷取書籍藝術的片羽吉光,從書籍圖像的具象到文本的抽像,延展到裝幀設計的審美趣味,以及印刷的前世今生勾勒出書籍的萬千氣象。

此次展覽將持續開放至6月10日,為了深入解讀作品,上圖講座策劃推出數場系列講座,從不同角度與觀眾共同探索書之萬象。

文:李婷 圖:上海圖書館 編輯:王彥 責任編輯:邢曉芳 文:李婷 圖:上海圖書館 編輯:王彥 責任編輯:邢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