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不再愛印度了嗎?

【#美國不再愛印度了嗎#?】新德里可能在某些領域是美國的夥伴,但它不是美國的代理人。」政治分析師鐵木爾·福緬科認為,美國和印度對正在形成的世界新秩序有著截然不同的願景。

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5月19日刊發福緬科的文章《美國不再愛印度了嗎?》,分析美印關係從親近到相對疏遠的原因。全文摘編如下:

在印度與伊朗就恰巴哈爾港達成協議後,美國以製裁威脅新德里,印度外長因此指責華盛頓「恃強淩弱」。這反映出過去幾年來,雖然美國支持印度成為對抗中國的重要戰略夥伴,但印度和美國的地緣政治矛盾日益加深。

自2017年以來,美國將印度提升為重要夥伴,甚至將整個地區更名為「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把新德里視為遏製中國崛起的長期戰略野心的關鍵戰略資產。

對民主的承諾、作為一個新興經濟體和製造業巨人的潛力,令印度受到讚譽。印度還與澳州、日本一起加入「四方安全對話」機制。新德里也樂於利用美國在戰略上的主動示好,幫助自己成為經濟和政治大國。隨著西方與中國關係惡化,印度總理納倫迪拉維杜華·莫迪感到印度的時代已經到來。

然而,突然之間,這種剛剛燃起的樂觀情緒消失了。新德里似乎與美國的目標越來越疏遠,甚至到了「四方安全對話」被邊緣化的地步。一個由美澳日菲組成的新集團已經形成,在總統費迪南·馬高斯領導下,軍事上親美的菲律賓取代了印度的位置。印度與美國的關係似乎正在從親近變成相對疏遠。發生了什麼?

首先,印度奉行獨立自主、嚴格利己的外交政策。它或許願意為了自己的利益向美國傾斜,但這並不能使它成為一個「盟友」。美國可以強迫很多國家追隨它的外交政策目標,但印度只有在認為合適的情況下才會加入。印度不像英國或澳州那樣支持美國的單極地位,而是尋求在多極世界中獨立崛起。

印度在必要時會積極採取與美國及其盟友不一樣的立場。過去兩年來,由於國際環境不可避免的變化加劇地緣政治衝突,新德里與西方的分歧越來越多。壓制中國崛起對印度有好處,因為它認為自己可以從供應鏈和製造業重組中獲得經濟利益。然而,當美國主導的外交政策為了一己之私而開始打擊所有多極的時候,這就成了印度的戰略問題,並造成兩國目標的分歧。

很有代表性的例子是烏克蘭戰爭。美國希望借這場戰爭在經濟和軍事上削弱俄羅斯,但事實證明,這是天方夜譚。這相當於尋求消滅印度的重要能源和軍備戰略夥伴。印度為什麼要遵守以美國為首的製裁?它沒有這樣做,甚至為了繞過製裁而進行貨幣改革。假如烏克蘭獲勝,則會在戰略上削弱並孤立印度,迫使其陷入依賴西方的局面。更糟糕的是,在反美總理伊姆蘭·汗被免職和監禁後,這場戰爭使美國與巴基史丹的關係改善。當然,美國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試圖淡化和調和這些分歧,因為美國仍需要印度。但在新的地緣政治環境下,第二個問題又出現了:以色列-加沙戰爭。

很多印度人支持以色列是因為印度教民族主義者不喜歡伊斯蘭教。不過,新德里也將自己標榜為全球南方的捍衛者,並承認如果自己跟隨西方、無條件支持以色列的種族滅絕行為會失去信譽。更重要的是,加沙局勢還導致西方與伊朗的衝突加劇。伊朗是印度的另一個戰略夥伴,與印度有著歷史和文化聯繫,而且是另一個重要的能源供應國。隨著美國與伊朗的緊張關係加劇,印度不會像西方一樣向伊朗施壓。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拜登最近把印度稱為「排外」國家的冒失言論惹惱印度。這一切造成讓印度重新調整外交上的平衡舉動和疏遠美國的效果。

總之,新德里可能在某些領域是美國的夥伴,但它不是美國的代理人。兩國對正在形成的世界新秩序有著截然不同的願景。華盛頓天真地幻想,在它追求單極世界的過程中,印度會成為最新的全球自由和民主捍衛者,但印度無法接受臣服於美國或放棄自己的戰略夥伴,這讓華盛頓的幻想迅速破滅。(編譯/王棟棟)